這個奇怪的世界,一方面腐敗墮落使我們變得像惡魔一樣,拼命的追求那些我們曾經失去的很多東西;另一方面我們又想從這種惡魔中解脫出來,企圖消除一切內心的不安和焦慮,這種企圖使我們的靈魂混亂而激動,因為我們根本不清楚哪些東西我們需要,哪些東西我們應該放棄。
就像我們對愛情的理解明顯過於幼稚——要不根本不再相信,要不就肆意踐踏。
其實,愛情就像一種宗教,它的存在不可思議,同樣,沒有它也是不可思議,愛情與婚姻,就像我們的靈魂與肉體,也像宗教與現實。
愛情像宗教,支撐我們的精神,婚姻像現實,考驗我們生活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沒人說,沒有婚姻的愛情是什麼? 這,讓人類糾結了幾千年。
很多人對愛情的艱難沒有足夠思想準備,他們往往只想分享愛情的快樂,用“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來訓導自己,愛情的艱難留給以後,至於以後怎麼樣,誰也不願去多想,“愛情”也患上了當今社會的“浮躁症”。
原來愛情在開始變成一種圖騰,就像宗教,頂禮膜拜它,誰也不敢褻瀆,你相信它,它就存在,不信,什麼東西都可以沒有,一個缺失信仰的社會,什麼也可以不信,同時也沒有什麼東西不可以踐踏。
孟德斯鳩說的好,一個沒有地獄也沒有天堂的宗教幾乎是不能使人類高興的。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愛情有時像天堂有時像地獄,在它那裡光明和陰影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它統治著男人、女人,它不靠強制力量讓男女牽手,靠的是彼此的意願和希望讓你甘心情願的服從,以後,上帝就把愛情交給了婚姻,交給了現實。
假如沒有愛情之說,上帝也會賦予另外的東西來讚頌男女之情的美譽,因為這樣的行為除了肉體的快樂,人們更想有精神的愉悅,為了延長這種精神,最後人類才找到愛情這個東西。
其實,愛情不偏好任何男女,更多的愛情失敗不是錯在愛情本身,最終應該錯在自己,嚴格說,錯在你處理這些問題的智慧。
不是因為愛情很複雜,而是我們曾經太愚昧。 愛情保證不了永恆,只有時時更新和創造才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就像宗教,信仰不是承諾,是追求,孜孜不倦一生不悔,用信仰約束慾望,用愛情維護行為,不然,內心的黑洞你用什麼東西都無法填充它。
證明愛情的存在,是我們精神的寄託,證明婚姻的幸福,是我們生活的需要,你說你能缺哪一樣?
兩樣都要,這才是完整的人生。
《家人》雜誌第11期卷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