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這狠毒的愛情病/權紋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九一八遺事二則之二相片(下)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鄉夢六十年/王壽來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09.18  天氣:  心情:

文/王壽來



  家,是我們情繫之所,縱使人離開了,心卻不曾離開。
  ──美國詩人霍姆斯


(圖,王靖國將軍故居。)

母親病逝匆匆已有四年多,在她晚年身體還算健朗的時候,我曾多次問她,
想不想由我陪她回山西老家去看一看,她總是不發一語地搖搖頭,
或簡單地回應一句「老家都沒人了,我回去做啥?」
我不知她是擔心近鄉情怯,還是怕屆時觸景傷情,受不了人事全非所帶給她的衝激。

當年母親帶著我們五子女輾轉逃難來台時,我僅一兩歲,太原老家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當然一無所知,
不過,從小到大,還是從母親口中,一鱗半爪的聽到老家房舍的一些情形。
別的不說,我只知它是完整的傳統四合院建築形式,計有三進院落,每院落均包括一個正院及東西兩跨院。

母親說,老家占地甚廣,極為氣派,民國23年11月間蔣委員長與蔣夫人蒞臨太原時,
不是住在什麼招待所,而是下榻父親的公館。由此可以想見,老家房舍規模之大,
否則,如何會被選來接待蔣公夫婦及其眾多隨從與侍衛。
母親說,蔣公態度謙和有禮,引見時稱她為嫂夫人,
而蔣夫人雍容華貴,講話輕聲細語,始終面帶微笑,很是親切。

我對母親之言,自是深信不疑,但對蔣公為何願意下榻於一位晉軍將領的住所,仍不免好奇,
況且,又怕年事已高的母親,記憶有誤,故曾上網搜尋了一番,果然查到有此記載。

父親在抗日戰爭初期,擔任第十九軍軍長,後又升任第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在民國26年秋的晉北忻口戰役中,接下中央兵團總指揮一職,
與衛立煌、李默庵、劉茂恩等名將率領的兵團,跟侵華日軍展開激戰。
根據軍史記載,這場戰役我方先後投入戰場的有十六個師,
傷亡固然慘重,卻殲敵數萬,亦重創了日軍侵華的軍力。

父親一生戎馬,征戰無數,他所處的時代,正值國家多事之秋,內憂外患接踵而至,
他無畏於作戰,卻怕身陷彈盡援絕的處境,因而多次對家母說:「我不怕打仗,就怕沒有援軍!」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領,這是經驗之談,但不幸的是,他的憂慮後來竟然成真!

在1949年國共內戰的最後階段,徐蚌會戰結束不久,被三十多萬共軍團團圍困的太原城,岌岌可危。
父親時任第十兵團司令,兼太原守備司令,筆者同父異母的姊姊王瑞書被共軍派遣入城勸降,
父親對她說:「妳革妳的命,我盡我的忠」,共軍最高指揮官徐向前亦修書勸降,
父親回信大意說:「今生今世不知投降一詞為何意,如今除決一死戰,別無他話可言!」

太原在死守六個多月後,終於城破淪陷,父親被俘,兩年後病死於中共獄中。
根據中國大陸2009年所攝製的紀錄片《決戰太原》報導,太原之役,是其所謂「解放戰爭」中,
歷時最長、戰鬥最激烈、付出代價最大的攻堅之戰。

父親的事跡斑斑可考,就連大陸方面也未加磨滅,可是我們在台灣的一家人,卻被相關單位列管,
半夜突來敲門的保安檢查,持續了二十多年之久,
而且當年家姊赴美深造,若非請託長輩出面關照,出境證根本無法領得。
最可悲的是,這麼些年來,此間提及太原保衛戰,只知有哪些並非軍人的「太原五百完人」,
卻絕口不提守城的十萬忠勇國軍,以及至死不降的守城最高軍事指揮官王靖國將軍。

由於兩岸的絕對隔絕,過去,我們對於父親的生死存亡,無從得知,
二十幾年前,旅居美國的家姊獲知父親的最後遭遇,因怕母親難過,家人相約保密。
其實,即使我們絕口不言,想來母親內心亦必有數。

三年前,從山西來的大陸訪賓送了我一本題為《王公館》的精美圖冊,我才曉得父親當年的寓所,
已修繕如舊的被部分保留了下來,並被太原市政府列為名人故居,成為該市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從此,原本並無走訪山西計畫的我,就懷有了一個歸鄉之夢,雖說並無退休後葉落歸根的打算,
卻很想探視一下父親的舊居,似乎,憑此就能與在天之靈的父親搭上了線。

日前我與內人應邀赴山西進行文化交流,隨團從南到北遍遊各地名勝古蹟,
行程的最後一天,在大陸文化部、山西省政府文化廳、太原市文化局等多個單位代表的陪同下,
我終於來到位於太原西華門六號的家父故居,儘管原有的三進院落只剩第一進,
但宏偉的傳統建築風格、美輪美奐的室內設計,以及清幽雅致的庭院與魚池,仍令人目不暇給,
當我看到四合院大門口所掛的木製對聯,更不禁悲從中來,為之潸然落淚。

此一對聯的上聯是「從文尊孔盡忠盡孝」,下聯為「習武奉關守義守節」,
兩句話大致概括了父親赫赫不凡的一生,而字句中推崇他的忠、孝、節、義,
難道不是蓋棺論定的給了他最公正的評價?如今,大陸能撇開歷史的恩怨,以及政治上的包袱,
就事論事的還給父親一個應得的公道,不也正顯示了主事者的氣度與善意?

這次山西之行,算是歷經一甲子的歲月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
應算是不折不扣的「少小離家老大回」吧!十來天緊密的行程,壯遊五台山佛寺、平遙古城、壺口瀑布、
洪洞古槐、雲崗石窟等舉世聞名的勝地,看似蜻蜓點水,唯觸目所及,卻在在奪人心魂,讓人驚豔連連。

對筆者而言,歸鄉之夢已圓,能親眼目睹父親的故居在保存修護與經營管理方面,均有妥善的安排,很感欣慰,
今後,縱然山海阻隔,不可能常回太原探訪,但正如美國19世紀詩人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所寫:
「家,是我們情繫之所,縱使人離開了,心卻不曾離開」
(Where we love is home. Home that the feet may leave, but not our hearts.),
如此說來,我心已安,今後或可不必再像浪跡天涯的遊子,對故園有著無盡的牽掛!



●2014/09/18 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683    人氣指數:6583    累積鼓勵:295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這狠毒的愛情病/權紋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九一八遺事二則之二相片(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