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63755
 台灣白牡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明德(老子38)之六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明德(老子38)之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明德(老子38)之七
作者: 台灣白牡丹 日期: 2013.10.08  天氣:  心情:
明德(老子38)之七           台灣白牡丹   2013/10/8(癸巳9/4)
 
 
前面所講
「上德」、
「上仁」、
「上義」、
「上禮」,
一旦到「禮」的階段時,
擇其上者,
尚且以不自然的「攘臂而扔之」來執行,
那麼,
屬於下者更是不足論了。
因此,
老子又說了:
 
故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這確確然是有感世道衰落而發,
而且這衰落有一層不如一層之慨!
 
 
 
在老子思想中,
本來對仁義禮等好聽的名詞,
都是大道剖解分離後出現的名相,
這樣的名相愈彰,
則離道愈遠而本體愈昧,
故老子主張「無為自然」,
就是不廢除這些不自然的假名,
是不能返回全真的。
因此老子在言說排列上,
作成逐步向下之勢,
藉此以警惕世人知道失真的原因。
 
 
 
人類自失道以後,
就等於失了人生之真正方針,
方針一失,
那麼在迷團中摸索,
所求之辦法,
豈能做出體用兼備的上德?
 
自此以後,
在社會上所謂的德,
已不是老子意中的真德,
而是偏於一方或重於名相的「下等之德」了。
 
 
這偏而不全虛而不實的德,
在失道以後的社會上,
還有維持安定的一定限度的作用,
求治的人就利用這德來導人向善,
人人如能好此德名,
則社會自能得到暫時安定的效果。
 
 
 
可是行之日久,
不免漸漸生起懈怠心,
到以德名再不能號召人心時,
那麼,
再下一層,
不得不另以仁愛之「仁」名,
作為失德以後的新標榜了。
 
因為世人向有好奇競新的心理,
不但對物欲是這樣,
就是對文化見聞也是一樣,
所以這仁愛之「仁」一倡,
對散漫不齊的人心很可能納入正軌,
這在維持世道人心上,
也會有一定的導正作用的。
 
 
 
只是,
這「仁」也跟有心為善一樣,
日久也有不生作用的一天,
因此再流而下之就以義理的「義」作為接替,
藉以開啟世人的智識以鑑正邪,
使世人能明辨是非,
在有為之治的社會中,
因法義之明而能安分守法,
這時之社會秩序也可期於安定了。
 
 
不過這靠教條教育而成的安定,
乃是依為治者的好惡而定出教條,
雖美其名曰義,
但時過境遷以後,
這義又要站不住了。
 
 
 
到這時人心將更乖張,
世道將愈潰敗,
那麼為治者更下一層,
只有搬出禮讓的「禮」來整頓社會,
藉禮來約束人心勿再為非作歹,
這就是繼義以後的好名相。
 
 
這「禮」沿行至今,
已成為華而不實的虛禮,
更甚一層,
偽君子們極力裝扮成嚴謹的人,
遂行陰險的大罪惡。

 
 
 
世界各地最無恥最下流的壞分子,
每每在外表面又多是些謙謙守禮的人,
是以,
人心到了這個地步,
內實狡猾陰險,
外則靠禮庇護,
這就很難收拾了。
 
 
總之:
人類自失道以後,
一失再失,
每下愈況,
時至今日,
可說這「德」「仁」「義」「禮」等好名,
都被人利用起來,
為善不足,
反助其惡,
可見,
老子否定這些好名相是大有原因的。
 
 
 
 
 
 
 
【 待 續 】
 
標籤:
瀏覽次數:201    人氣指數:5001    累積鼓勵:2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明德(老子38)之六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明德(老子38)之八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