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月映樓蘭~
作者: 莫非
日期: 2012.03.11 天氣: 心情:
作詞:蘇柳
作曲:刀郎
演唱:雲朵
想問沙漠借那一根曲線
縫件披風為你禦寒
用肺腑去觸摸你的靈魂
我就在那只火爐邊取暖
想問姻緣借那一根紅線
深埋生命血脈相連
用絲綢去潤澤你的肌膚
我就在那個懷抱裡纏綿
你總是隨手把銀簪插在太陽上面
萬道光芒蓬鬆著你長髮的波瀾
我聞著芬芳跋涉著無限遠
只為看清你的容顏
你總不小心把倩影靠在月亮上面
萬頃月光舞動著你優美的夢幻
我聞著芬芳跋涉著無限遠
只為看清你的容顏
誰與美人共浴沙河互為一天地
誰與美人共枕夕陽長醉兩千年
從未說出我是你的塵埃
但你卻是我的樓蘭
~~~~~~~~~~~~~~~~~~~~~~~~~
樓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樓蘭 是中國 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只留下幾處古城遺迹。樓蘭古城地處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若羌縣 北境,羅布泊 的西北角、孔雀河 道南岸的7公里處。
[编辑 ] 樓蘭文明
[编辑 ] 歷史上的樓蘭國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前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 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 ,西北到焉耆 、尉犁 ,西南到若羌 、且末 。古代「絲綢之路 」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前77年 ,漢朝 使者傅介子 刺殺樓蘭王常歸,改立其親漢弟弟尉屠耆 為王,改國號鄯善 。
[编辑 ] 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消聲匿跡。關於其原因,一般有水源改道和外敵入侵兩種說法。
[编辑 ] 樓蘭古城的發現
1900年,樓蘭古城被重新發現。有說法是新疆農民所發現,也有說法是瑞典 探險家斯文·赫定 所發現。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帶走。
[编辑 ] 遺迹現狀
樓蘭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 群中。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 。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 左河床來到羅布爾荒漠 ,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1901年 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 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 、一封佉盧文 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樓蘭古城。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 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 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 ·西域傳》、法顯 還有玄奘 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 千六百里,去長安 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编辑 ] 旅遊
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 350公里,西南距若羌 縣城330公里。
[编辑 ] 相關文學作品
[编辑 ] 外部連結
1个分类 :
羅布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布泊 (維吾爾語 :لوپنۇر ,古稱鹽澤 、泑澤 、蒲昌海 等,蒙古語 及維吾爾語稱「羅布淖爾」,意思是「匯入多水之湖」),是位於中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塔里木盆地 東邊、若羌縣 以北的一個已乾涸的鹹水湖 ,據1928年 的測量,面積曾達到3100平方公里,曾經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當時僅次於青海省 的青海湖 ,而目前已經完全乾涸,成為一戈壁 鹽殼 ,不過直至21世紀 時許多的新地圖 仍舊未更正其消失的區域,因此看到的是20世紀 時羅布泊的水域範圍與形狀。羅布泊由於風 吹造成湖床淤沙 和河流的水量變化,其位置在歷史上屢有變動。在歷史上,它曾接納從塔里木盆地 流來的眾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 、孔雀河 和車爾臣河 ;東部主要有甘肅的疏勒河 。
羅布泊西邊有著名的樓蘭 古城遺蹟,而在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里,瑞典 考古家貝格曼 發現至少有3000年歷史的小河古墓群 ,有棺材 千口以上。
第一個至羅布泊的中國考古學 家是於1930年代 兩度前往的黃文弼 ,他在這一帶發現了七十多枚漢文木簡,其中有四枚寫有西漢 紀年,他將此地命名「土垠」,1980年 時,中國科學家彭加木 在此地進行科學考察時失蹤。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 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
[编辑 ] 礦藏
羅布泊有全中國最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羅布泊地區北部鉀鹽儲量2.5億噸以上,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鉀鹽礦中最大的一個超大型鉀鹽礦,預計羅布泊鎮將會取代格爾木成為中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
[编辑 ] 核試驗
[编辑 ] 參考資料
若羌政府網
4个分类 :
馬甲藏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甲藏布 ,是中國西藏自治區 阿里地區 普蘭縣 的一條河流,又名孔雀河 。馬甲藏布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 蘭批雅山口 附近的馬羊浦,流經普蘭縣的縣城,在之後約20公里處流入尼泊爾 ,在中國境內長110公里。尼泊爾稱其為格爾納利河(Karnali River),是恆河 左岸重要支流卡克拉河 (Ghaghara River)的兩個源頭之一。
4个分类 :
~~~~~~~~~~~~~~~~~~~~~~~~~~~~~~~~~~
二十八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十八宿 (「宿」,拼音 :xiù ,中古拼音:siuh ),又稱二十八舍 或二十八星 ,是古代中國 將黃道 和天赤道 附近的天區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
[编辑 ] 由來
上古時代,中國夏商周 時,以農開國,以農曆 計算、月亮圍繞地球自轉一周約為每月廿八日。日間觀天,以太陽 為對象。晚間以天宮 為對象;這是因為月亮以地球為中心,沒有對應價值。月球每天經過一區(稱為「宿」或「舍」),二十八天環繞地球一周。二十八宿又分為四組,每組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青龍 、白虎 、朱雀 、玄武 四種動物 形象相配,稱為四象 。
[编辑 ] 實在星體
二十八宿的體系除了中國外,印度、巴比倫與阿拉伯也有二十八宿的類似體系,而且均能一一對應(雖不是全部嚴格相等);在周朝 初期著作《周禮》中已能發現二十八宿部分宿名,在春秋戰國 時期已經完備了。有關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 》。1978年 考古學家 在湖北 隨州 的戰國 曾侯乙墓 的墓葬 中,出土了繪有二十八宿圖像的漆 箱蓋,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關於二十八宿的實物例證。
[编辑 ] 分組
二十八宿分成四組,並與東、南、西、北四宮及用動物命名的四象相配,而每宿又以宿名以及按照木 、金 、土 、日 、月 、火 、水 的順序與一動物相配。即:
《淮南子·天文訓 》將二十八宿分成九野:
[编辑 ] 參看
[编辑 ] 外部連結
3个分类 :
危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危宿 ,危月燕,二十八宿之一,北方七宿第五宿。
[编辑 ] 星官
危宿有星官11個。
星官
星官英文名
註釋
所處星座
星數
危
Rooftop
屋頂
寶瓶座/飛馬座
3
墳墓
Tomb
山陵墳墓
寶瓶座
4
人
Humans
萬民
飛馬座
4
杵
Pestle
軍糧杵
飛馬座/蠍虎座
3
臼
Mortar
軍糧臼
飛馬座/天鵝座
4
車府
Big Yard for Chariots
車庫
天鵝座/蠍虎座
7
天鉤
Celestial Hook
形似鉤
仙王座/天龍座
9
造父
ZaoFu
造父為古時駕馬車高手,傳說以駿馬獻周穆王,被封趙城。也有說他就是以相馬聞名的伯樂
仙王座
5
蓋屋
Roofing
以茅草蓋屋頂,亦代表管理宮室的官員
寶瓶座
2
虛梁
Temple
空置的陵園
寶瓶座
4
天錢
Celestial Money
天上的錢財
南魚座
5
[编辑 ] 參見
1个分类 :
昴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昴宿 (拼音 : mǎo xiù,中古拼音: mraux siuh),昴日雞,二十八宿 之一,西方七宿第四宿。
[编辑 ] 星官
昴宿有星官9個。
星官
星官英文名
註釋
所處星座
星數
昴*
Hairy Head
髦頭
金牛座
7
天河
Celestial River
天上的河流
白羊座
1
月
Moon
月精
金牛座
1
天陰
Yin Force
天上陰的力量,或指山北面的陰暗處,或指與天子一起狩獵的官員
白羊座/金牛座
5
芻蒿
Hay
牛馬食用的乾草
鯨魚座
6
天苑
Celestial Meadows
皇家牧場
鯨魚座/波江座
16
捲舌
Rolled Tongue
形似捲曲的舌頭
英仙座
6
天讒
Celestial Slander
捲舌所說的讒言
英仙座
1
礪石
Whetstone
磨刀石
仙女座/英仙座/金牛座
4
在曾侯乙墓漆箱蓋上,昴寫作矛,可能是其圖案像矛頭上的裝飾。
[编辑 ] 參見
昴宿星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昴宿星團 [4] [5] ,簡稱昴星團 ,又稱七姊妹星團 ,梅西爾星雲星團表 編號M45 ,是一個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團 ,位於金牛座 ,裸眼就可以輕易的看見,肉眼通常見到有六顆亮星。昴星團的視直徑約2°,形成斗狀。成員星數在200個以上,是一個很年輕的星團。昴星團也是一個移動星團。
昴宿星團的雲氣是最接近地球的星雲 之一,並且可能是最著名的。它有時被稱為瑪亞女神的星雲 ,這種錯誤或許是因為反射星光的雲氣本質上是環繞在邁亞的四周所造成的(參見下文)。
這群以藍色 高溫恆星為主的星團是在最近的一億年形成的,由微量的灰塵形成的反射星雲 圍繞在最亮星的附近,起初被認為是星團形成時留下的,但是現在知道只是目前正在經過,與星團無關的塵埃雲。天文學家估計這個星團大約可以再存在二億五千萬年,之後就會被銀河系的引力扯碎,散佈在鄰近的星空之中。
大約 1600BC 的
內布拉星象盤 ,該盤右上角的一群點相信是昴宿星團。
[编辑 ] 觀測的歷史
昴宿星團在北半球的冬季和南半球的夏季是很突出的天體,從上古時代的所有古文明國就開始提到,包括澳洲的土著、毛利人 、中國 和馬雅人 (稱之為Tzab-ek )、阿茲台克人 、北美洲 的蘇族 。在儒學 讖緯 (論語比考讖)中提到來自昴宿的五位老者,曾給聖人 孔子 傳達過天啟 。一些古希臘 的天文學家認為它是個明確的星座 ,並且在赫西俄德 、荷馬 的伊利亞特 和奧德賽 (冒險之旅)之中被提到;在聖經 中也曾被提及三次(約伯記 9:9, 38:31; 阿摩司書 5:8)。在印度神話 中,昴宿星團(Krittika )是戰神室建陀 的六個母親,他有六種不同的相貌,可以逐一的顯現出來;有些回教 的學者認為昴宿星團(At-thuraiya)是古蘭經 中的Najm。
長久以來,他們就被知道是一個彼此相關的星群,而非正巧在同方向上。在1767年,牧師約翰·米契爾 就已經計算過如此多的亮星出現在同方向上的機率只有五十萬分之一,並且因而認定昴宿星團和許多其他的星團都是彼此間在物理有關聯的[6] 。首度研究恆星的自行 時,它們被發現都以相同的速率、向著相同的方向移動,橫越過天空,這進一步的顯示他們是有關聯的。
梅西爾 測量包括M45在內的一些星團的位置,編製成類似彗星 的天體目錄 ,在1771年發行。因為多數的梅西爾天體都是昏暗、類似彗星而易被混淆的天體,似乎沒有理由列入昴宿星團,所以梅西爾可能因為覺得奇特而收錄了昴宿星團,一起的還有獵戶座星雲 、蜂巢星團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梅西爾只是單純的希望他的目錄能比對手拉卡伊 的更為龐大 - 在1755年發行,收錄了42個天體,所以梅西爾加入了幾個明亮的、眾所周知的天體在它的目錄中[7] 。
[编辑 ] 距離
在被稱為宇宙距離尺度 的階梯上,昴宿星團的距離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依序完成整個宇宙的一序列距離標尺。第一步的大小是校準整個階梯的基礎,因此使用了許多方法來測量第一步的標尺。由於昴宿星團是如此的靠近地球,相對的,它的距離也很容易測量。正確的距離知識,允許天文學家使用赫羅圖 來測量星團的距離,與距離已知的星團比較圖形,就可以估計待測量星團的距離。其他的方法可以延伸測量的距離從疏散星團至星系,乃至於星系團,宇宙距離尺度的階梯就被建構起來了。對昴宿星團距離的認知,最終可以影響到天文學家對宇宙年齡的理解和未來的演變。
在依巴谷衛星 發射之前,一般認知的昴宿星團與地球的距離是135秒差距 。依巴谷衛星利用星團中恆星視差 —一種直接和準確的技術,測量的結果是118秒差距,使天文學家大為驚訝。後續的工作發現依巴谷衛星對昴宿星團距離的測量是錯誤的,但是並不知道發生錯誤的原因[8] 。目前認為昴宿星團距離的上限值大約是135秒差距(相當於440光年)[2] [3] 。
[编辑 ] 組成
昴宿星團的X-光影像顯示這些恆星有溫度極高的大氣層。綠色的方框標示出光學上最明亮的七顆恆星。
這個星團的半徑大約是8光年 ,而潮汐半徑達到43光年。雖然圖中未能排除聯星 ,但統計星團中被證實的成員已經超過1000顆[9] 。它們主要是年輕、高溫的藍色星 ,依據觀測環境的不同,裸眼最多能看見14顆亮星。最明亮的恆星排列有些類似於大熊座 和小熊座 ,星團的總質量估計大約是太陽 質量的800倍[10] 。
星團內有許多棕矮星 - 質量低於太陽的8%,在核心沒有足夠的溫度和壓力引發核融合 成為真正的恆星。它們的數量大約佔星團成員的25%,但質量卻低於總質量的2%[11] 。天文學家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在昴宿星團和其他年輕的星團中尋找和分析棕矮星,因為棕矮星在年輕的星團中還算明亮和容易觀測,而在較老的星團中都已經黯淡而更難以研究。
目前在星團中也發現了一些白矮星 ,但星群中正常的年輕恆星還沒有達到可以期望演化成白矮星的年齡,因為這個過程通常需要幾十億年的時間。一般相信,這不是由單一的低或中質量恆星演化過來的,這些白矮星的前身一定是聯星 系統中的大質量恆星。大質量恆星在快速的演化中將質量傳輸給伴星,結果使演化成為白矮星的腳步更為加快,但是這個過程的細節還需要對深奧的重力有更多了解,才能更確實的解釋作用的機制[可疑] (討論) 。
[编辑 ] 年齡與未來的演化
經由星團和恆星演化 理論模型的比較,從赫羅圖 可以估計出星團的年齡。使用這種技術,估計昴宿星團的年齡在7500萬至1億5000萬年之間。在估計年齡上的擴散度是恆星演化模型不確定的結果,特別是模型中包含了所謂的對流過衝 (對流超射) 現象。這是恆星內部的對流層 是否擊穿非對流層的現象,結果可能使年齡顯得較高。
另一種估計星團年齡的方法是搜尋低質量的恆星。一般主序帶 上的恆星,鋰 在核融合 反應中會很快的被摧毀,因為它的燃燒點只有250萬K ,而質量最大的棕矮星最後會將鋰摧毀。因此測量星團內質量最高的棕矮星是否有鋰的存在,可以估計出星團理想的年齡。使用這種方法估計的昴宿星團年齡是1億1500萬歲[12] [13] 。
星團的相對運動最終將推導出它們的可能的位置,從地球觀察未來數千年的位置,將會經過目前獵戶座的腳下。同樣的,像多數的疏散星團一樣,昴宿星團的 沒有足夠的引力維繫整個集團,當它與其他的集團接近或遭遇時,有些成員可能會被潮汐的重力場拋射出去。計算的結果認為在2億5000萬年後,昴宿星團將會 因為與巨分子雲 的重力交互作用而消失,而且銀河系的螺旋臂也會加速它的崩潰。
[编辑 ] 反射星雲
在理想的觀測條件下,有些跡象顯示雲氣只是在星團的附近,特別是在長期曝光的照片中。這只是一個反射星雲 ,因為塵埃反射高溫、年輕恆星的光而呈現藍色。
這些塵土以前被認為是形成 星團時殘留的,但是星團通常需要大約一億年才能形成,因此當初的塵土早就該被輻射壓 驅散了。換言之,很單純的只是星團行經一處星際物質 較多的區域造成的現象。
研究顯示,這些塵土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並且在視線方向上是沿著星團行經的路徑分為主要的兩層。這些層次也許是因為塵土向著恆星移動時,受到輻射壓力而減速造成的[14] 。
[编辑 ] 神話和文藝
而在中國古代,昴宿 為二十八宿 之一,這些恆星則稱昴宿七 (Atlas)、昴宿增十二 (Pleione)、昴宿四 (Maia)、昴宿一 (Electra)、昴宿增九 (Celaeno)、昴宿二 (Taygeta)、昴宿五 (Merope)、昴宿六 (Alcyone)和昴宿三 (Sterope)。
昴宿星團中最明亮的七顆星在希臘神話 中稱為普勒阿得斯 七姐妹,分別為邁亞 、塔宇革忒 、厄勒克特拉 、阿爾庫俄涅 、斯忒洛珀 、刻萊諾 和墨洛珀 。還有他們的父親擎天神阿特拉斯 和母親普勒俄涅 。做為擎天神的女兒,畢宿 也是昴宿的姐妹們,稱為許阿得斯 。
古代日本人把昴星團看成美麗的首飾,對此擁有特別的情意結,有日本流行歌曲以此作題材,如歌唱家谷村新司 代表作《すばる 》(即關正傑 的粵語 歌曲《星》與羅文 的《號角》),日本國立天文台 1998年在夏威夷 落成啟用的一台8.2米望遠鏡稱作「昴 」(Subaru),富士重工 業生產的汽車品牌為Subaru 等等。
[编辑 ] 21世紀的意義
在幽浮學 中有些人相信"類人"的說法,認為昴宿星團內的數顆行星上居住著昴宿星人。 而昴宿人及地球人類本是同一族群,天琴星系(lyra)才是我們發源地。
在美國發行的蓋子藝術Xexyz曾經選用了一幅昴宿的圖。
[编辑 ] 參見
[编辑 ] 參考資料
^ 1.0 1.1 1.2 1.3 SIMBAD Astronomical Database . Results for NGC 2244 [2007-04-20] .
^ 2.0 2.1 Percival, S. M.; Salaris, M.; Groenewegen, M. A. T. (2005), The distance to the Pleiades. Main sequence fitting in the near infrared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429, p.887.
^ 3.0 3.1 Zwahlen, N.; North, P.; Debernardi, Y.; Eyer, L.; Galland, F.; Groenewegen, M. A. T.; Hummel, C. A. (2004), A purely geometric distance to the binary star Atlas, a member of the Pleiades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425, p.L45.
^ 「昴宿」,拼音 :mǎo xiù
^ 由於字形相近,昴(mǎo)經常被誤寫誤讀為昂(áng)。
^ Michell J. (1767), An Inquiry into the probable Parallax, and Magnitude, of the Fixed Stars, from the Quantity of Light which they afford us, and the particular Circumstances of their Situation ,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v. 57, p. 234-264
^ Frommert, Hartmut (1998) "Messier Questions & Answers" . Retrieved March 1, 2005.
^ Soderblom D.R., Nelan E., Benedict G.F., McArthur B., Ramirez I., Spiesman W., Jones B.F. (2005), Confirmation of Errors in Hipparcos Parallaxes from Hubble Space Telescope Fine Guidance Sensor Astrometry of the Pleiades ,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v. 129, pp. 1616-1624.
^ Adams, Joseph D.; Stauffer, John R.; Monet, David G.; Skrutskie, Michael F.; Beichman, Charles A. (2001), The Mass and Structure of the Pleiades Star Cluster from 2MASS ,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v.121, p.2053.
^ Adams, Joseph D.; Stauffer, John R.; Monet, David G.; Skrutskie, Michael F.; Beichman, Charles A. (2001), The Mass and Structure of the Pleiades Star Cluster from 2MASS ,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v.121, p.2053.
^ Moraux, E.; Bouvier, J.; Stauffer, J. R.; Cuillandre, J.-C. (2003), [http://adsabs.harvard.edu/abs/2003A%26A...400..891M Brown in the Pleiades cluster: Clues to the substellar mass functio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v.400, p.891.
^ Basri G., Marcy G. W., Graham J. R. (1996), Lithium in Brown Dwarf Candidates: The Mass and Age of the Faintest Pleiades Stars , Astrophysical Journal v.458, p.600
^ Ushomirsky, G., Matzner, C., Brown, E., Bildsten, L., Hilliard, V., Schroeder, P. (1998), Light-Element Depletion in Contracting Brown Dwarfs and Pre-Main-Sequence Stars , Astrophysical Journal v.497, p.253
^ Gibson, Steven J.; Nordsieck, Kenneth H. (2003), The Pleiades Reflection Nebula. II. Simple Model Constraints on Dust Properties and Scattering Geometry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589, p. 362
[编辑 ] 外部鏈結
M45 imaged with a semiprofessional amateur-telescope.
The Pleiades (M45) At the astro-photography site of Mr. T. Yoshida.
Photos and information on the Pleiad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Information on the Pleiades from SEDS
Information and images from the Anglo-Australian Observatory
WEBDA open cluster database webpage on Pleiades cluster - E. Pauzen (Univ. Vienna)
NightSkyInfo.com: The Pleiades
Maya Astronomy
Doppler Imaging: Results first Doppler image of a Pleiades solar-type G dwarf - HII314 ,Strassmeier & Rice 2001, A&A 377, 264
WikiSky 上關於The Pleiades的內容:DSS2 , SDSS , GALEX , IRAS , 氫α , X射線 , 天文照片 , 天圖 , 文章和圖片
隐藏▲
經典梅西耶天體
補充的梅西耶天體
按分類
參見
自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行 是恆星相對於太陽系的質量中心 ,隨著時間變化的推移所顯示出在位置在角度上的改變[1] ,它的測量是以角秒 /年為單位 (3600角秒才等同於角度的1度 )[2] 。反之,徑向速度 是在視線方向上天體接近或遠離的速度,隨著時間推展的變化率,通常是測量輻射中的都卜勒頻移 。自行不是恆星的本質 (即恆星的內稟性質),因為它包含了太陽系本身運動的元素在內[3] 。由於光速是有限的,遙遠恆星的真實速度很難觀測得到,觀測自行反映的是恆星當時輻射光的運動。
自行和天體組成速度之間的關係。發射體,該天體與太陽的距離是
d ,角度的改變率是
μ (徑/秒),也就是
μ = vt / d ,而
vt = 在太陽視線方向上的橫向速度。 (在圖說中掃掠過的角度
μ 和橫向速度
vt 都是單位時間。)
自行的測量需要排除下列會影響觀測天體位置座標值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有:
[编辑 ] 介紹
在幾個世紀的過程中,星星彼此之間似乎都保持著固定的相對位置,因此在有歷史的時間裡,它們形成的星座 也是相同的。例如,大熊座 ,看起來仍然與數百年前一樣。可是,精確的長時間觀察顯示星座的形狀有所改變,每顆恆星都有自己的運動 。
這種運動是由恆星相對於太陽 的真實運動,和太陽系 穿越空間造成的。太陽以大約220公里/秒的速度,在與中心距離大約是8,000±650秒差距 的一個近似圓的軌道 (稱為太陽圈 ) 繞著銀河系 的中心運動[4] [5] ,這可以視為銀河系本身在此半徑上的旋轉速度[6] [7] 。
對自行的測量需要兩個量:自行角 (位置角 )和自行 本身。第一個量指示出在天球 上運動的方向 (以天球北方為0度),90度是朝向東方,餘依此類推),第二個量表示運動的程度,單位是毫角秒 /年 (mas)。
自行在
天球 上的元件:位置角和自行。天球北極點是
CNP ,
春分點 是
V ,恆星在天球上的路徑以箭頭指示。自行的向量是
μ ,
α =
赤經 ,
δ =
赤緯 ,
θ =
位置角 。
自行也可以表示為每年在赤經 (μα ) 與赤緯 (μδ ) 上改變的角度。在天球 上,位置是以赤經和赤緯設定的。座標的δ對應於緯度,座標的α對應於從春分點 V ,太陽約在每年3月21日穿越赤道的位置,量度得到的經度[3] 。
自行的分量元件如下所顯示的,假設某個天體的位置在一年的時間從座標 (α, δ) 移動到 (α1 , δ1 ),並以弧秒為單位測量角度。則每年的角度變化是[8] :
自行的大小μ 是它的元件 (分量) 向量和 [9] [10] :
此處,δ 是赤緯。在算式中的cos δ 是因為球體表面至軸的半徑事實上是隨cos δ 而變,例如在極點為0。因此,平行於赤道的速度分量在相當於α 的角度,變化是越往北的位置越小。μα 的變化,必須乘上cos δ 才能成為自行的分量,他有時稱為"赤經自行",而μδ 稱為"赤緯自行"[11] 。
位置角θ 與這些元件相關[12] [13] :
從1985年至2005年的
巴納德星 ,顯示每5年的位置變化。
巴納德星 是目前所有已知恆星中自行最大的,每年以10.3角秒 的速度移動。自行越大,通常暗示一顆星相對離太陽系越近。這的確是巴納德星的情況,它距離我們只有大約6光年,是除南門二 系統(半人馬座α 三合星 )外,距太陽系第二近的恆星。但由於屬於紅矮星 ,亮度只有9.54星等 的大小,光度微弱,沒有大口徑望遠鏡或者高倍雙筒望遠鏡無法觀察。
在1992年,天鷹座ρ 成為第一顆因為自行而移入另一個星座,導致原有名稱無效的恆星,它現在是海豚座 的恆星[14] 。下一顆這樣的恆星將會是雕具座γ ,它在2400年將成為天鴿座 的恆星[15] 。
在1光年的距離上,每年1角秒的自行相當於每秒1.45公里的橫向速度。對巴納德星而言,這相當於每秒90公里;加上每秒111公里的徑向速度 (垂直於橫向速度),可以得到它實際上的運動速度相當於每秒142公里。真實的或絕對的運動速度比自行更難測量,因為真正的橫向速度涉及測量自行的時間和 距離;也就是說,真正的速度測量取決於距離的測量,而一般很難測量出距離。目前,在鄰近的恆星中速度最快的 (相對於太陽) 是沃夫424 ,它的速度是每秒555公里 (或是光速的1/540)。
[编辑 ] 在天文學的功用
有高自行的恆星多半是鄰近的恆星,而大多數的恆星都遠得足以使他們的自行變得很小,數量級為每年只有數毫角秒。高自行的恆星可以經由相隔數年的巡天攝影獲得樣品的結構。帕洛瑪巡天 是這種圖像的來源之一。在過去,搜尋高自行的天體都是使用眼睛透過閃爍比對器 比對影像,但使用現代化的技術更有成效,像是圖像差分 ,自動搜索數位化的影像資料。由於選擇偏誤 的結果,高自行的樣品是易於理解和高質量的,它或許可以用來建立恆星族群的普查 - 例如,在每個真實的光度星等有多少的恆星。這一類的研究可以顯示在本地群的恆星族群,主要是本質暗淡、不顯眼的恆星,像是紅矮星 。
在遙遠的恆星系統中,像是球狀星團,量測大量恆星自行的樣本,經由萊昂納德·梅里特質量估計 可以用來計算集團的總質量。與恆星的徑向速度 結合在一起,自行可以用來計算集團的距離。
利用恆星自行已經推算出銀河中心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16] 。這個黑洞被懷疑就是人馬座A* ,質量為2.6 × 106 M☉ ,此處的M☉ 是太陽質量 。
Röser 曾仔細的研究本星系群 星系的自行[17] 。在 2005年,第一次測量出三角座星系 M33的自行。M33是本星系群第三大的星系,也是唯一的普通螺旋星系,與銀河系的距離約為860± 28千秒差距[18] 。雖然知道距離大約786千秒差距的仙女座大星系 也在運動,並且預測在50至100億間會發生仙女-銀河碰撞 ,但是它的自行仍然不清楚,而估計橫向速度的上限大約是100公里/秒[7] [19] [20] 。在1999年,利用在M106星系團中的NGC 4258 (M106) 星系 的自行,精確的測量出這個集團的距離[21] 。測量在星系中天體的徑向速度可以直接知道是接近還是遠離我們,假設同樣的運動應用在只有自行的天體上,由觀測到的自行預測這個星系的距離是7.2 ± 0.5 Mpc[22] 。
[编辑 ] 歷史
早期的天文學家(公元400年的馬克羅比烏斯 ( Macrobius ))曾經懷疑恆星有自行 。但是直到1718年愛德蒙·哈雷 注意到天狼星 、大角星 和畢宿五 的位置與約1850年前的古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 所描述的位置有半度以上的偏差,才得到證實[23] 。
"自行"這個名詞源自法文的 propre ,意思是歸屬於 ,所以在天文學中沒有不當運動 這樣的名詞[1] 。
在2005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現代天文學家已測出第一個外星系(三角座星系 )的自行運動數據。
[编辑 ] 已知自行最大的恆星
下表是在依巴谷星表 內已知自行最大的一些恆星,[24] 但不包含像蒂加登星 那些雖在星表中,但光度太暗淡的恆星。
高自行的恆星[25]
#
恆星
自行
徑向
速度
(公里/秒)
視差
(mas)
μα •cos δ
(mas/yr)
μδ
(mas/yr)
1
巴納德星
-798.71
10337.77
-106.8
549.30
2
卡普坦星
6500.34
-5723.17
+245.5
255.12
3
葛魯姆布里吉1830
4003.69
-5814.64
-98.0
109.22
4
拉卡伊9352
6766.63
1327.99
+9.7
303.89
5
格利澤1 (CD -37 15492)
5633.95
-2336.69
+23.6
229.32
6
HIP 67593
2282.15
5369.33
—
76.20
7
天鵝座61 A & B
4133.05
3201.78
-64.3
287.18
8
拉蘭德21185
-580.46
-4769.95
-85.0
392.52
9
印第安座ε
3961.41
-2538.33
-40.4
275.79
[编辑 ] 軟體
有許多的軟體產品,它們可以讓人們查看不同時間尺度下的恆星自行。下面是兩個免費的:
Moovastar – 自由軟體,視窗板,非常基礎的。你可以選擇天空中的一個區域,設定極限星等和時間的序列 (時間間隔、時間步數、數量步數)。這個程式將模擬恆星的運動,並有清楚的功能說明。
HippLiner -自由軟體,視窗板,有些複雜,有一些漂亮的顯示。仍在發展,須要有更多的導航和功能配置。
[编辑 ] 相關條目
[编辑 ] 參考文獻
^ 1.0 1.1 Theo Koupelis, Karl F. Kuhn. In Quest of the Universe .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2007: 369. ISBN 0763743879 .
^ Simon F. Green, Mark H. Jon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un and Star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87. ISBN 0521546222 .
^ 3.0 3.1 D. Scott Birney, Guillermo Gonzalez, David Oesper. Observational astronom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73. ISBN 0521853702 .
^ Horace A. Smith. RR Lyrae Star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79. ISBN 0521548179 .
^ M Reid, A Brunthaler, Xu Ye et al. . Mapping the Milky Way and the Local Group //F. Combes, Keiichi Wada. Mapping the Galaxy and Nearby Galaxies. Springer. 2008. ISBN 0387727671 .
^ Y Sofu & V Rubin. Rotation Curves of Spiral Galaxies. Ann. Rev. Astron. Astrophys.. 2001, 39 : 137–174. doi :10.1146/annurev.astro.39.1.137 . Bibcode : 2001ARA&A..39..137S .
^ 7.0 7.1 Abraham Loeb, Mark J. Reid, Andreas Brunthaler, Heino Falcke. Constraints on the proper motion of the Andromeda galaxy based on the survival of its satellite M33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633 : 894–898. doi :10.1086/491644 . Bibcode : 2005ApJ...633..894L .
^ William Marshall Smart , Robin Michael Green. Textbook on Spherical Astronom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252. ISBN 0521291801 .
^ Charles Leander Doolittle. A Treatise on Practical Astronomy, as Applied to Geodesy and Navigation . Wiley. 1890: 583.
^ Majewski, Steven R.. Stellar Motions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2007-05-14] .
^ Simon Newcomb. The Stars: A study of the Universe . Putnam. 1904: 287–288.
^ D. Scott Birney, Guillermo Gonzalez, David Oesper. op. cit. . 2007: 75. ISBN 9780521853705 .
^ See Majewski, Steven R.. Stellar motions: parallax, proper motion, radial velocity and space velocity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2008-12-31] .
^ Book-Review - Sky Catalogue 2000.0 - V.1 - Stars to Magnitude 8.0 ED.2 [2008-05-16] .
^ Hamilton Amateur Astronomers [2008-05-16] .
^ AM Ghez et al. . The First Measurement of Spectral Lines in a Short-Period Star Bound to the Galaxy's Central Black Hole: A Paradox of Youth.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3, 586 : L127–L131. doi :10.1086/374804 . Bibcode : 2003ApJ...586L.127G .
^ Andreas Brunthaler. M33 – Distance and Motion //Siegfried Röser. Reviews in Modern Astronomy: From Cosmological Structures to the Milky Way. Wiley. 2005: 179–194. ISBN 3527406085 .
^ A. Brunthaler, M.J. Reid, H. Falcke, L.J. Greenhill, C. Henkel. The Geometric Distance and Proper Motion of the Triangulum Galaxy (M33). Science. 2005, 307 (5714): 1440–1443. doi :10.1126/science.1108342 . PMID 15746420 . Bibcode : 2005Sci...307.1440B .
^ Roeland P. van der Marel. M31 Transverse Velocity and Local Group Mass from Satellite Kinematics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8, 678 : 187–199. doi :10.1086/533430 . Bibcode : 2008ApJ...678..187V .
^ Manuel Metz, Pavel Kroupa, Helmut Jerj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ilky Way and Andromeda satellite galaxies. Mon. Not. Roy. Astron. Soc.. 2007, 374 : 1125–1145. doi :10.1111/j.1365-2966.2006.11228.x . Bibcode : 2007MNRAS.374.1125M .
^ Steven Weinberg. Cosmolog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7. ISBN 0198526822 .
^ J. R. Herrnstein et al. . A geometric distance to the galaxy NGC4258 from orbital motions in a nuclear gas disk . Nature. 1999, 400 (6744): 539–541. doi :10.1038/22972 . Bibcode : 1999Natur.400..539H .
^ Otto Neugebauer. A History of Ancient Mathematical Astronomy . Birkhäuser. 1975: 1084. ISBN 354006995X .
^ Staff. The 150 Stars in the Hipparcos Catalogue with Largest Proper Motion . ESA. September 15, 2003 [2007-07-21] .
^ SIMBAD .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07-07-21] .
[编辑 ] 外部鏈結
標籤:
瀏覽次數:329 人氣指數:3329 累積鼓勵: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