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在對自己抱怨的時,背後其實隱含了他/她對你的的信任與需要,你發現了嗎?咱混心理師這行的,當聽到一向矜持自恃的個案,開始針對特定對象抱怨的時候,心底其實暗爽的呢,因為那代表著 與個案的關係 跨過第一道門檻了。
人生在世上走跳,不管是父母、老師、主管、下屬、客戶等等,都期望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尤以我們東方社會的男性,被賦予許多責任,卻常常忽略了「感受」與「同理」的能力
先看一段男女大不同的影片呵...
這段影片的1:15的「很難」,翻成「很辛苦」會比較恰當~XDD
心理學好文,說明到底為什麼傾聽與感受對方的感受,會這麼重要,轉自:瑪娜熊的異想世界
------
「主管真的很煩,每次都丟一堆工作給我!」
「同事很喜歡打小報告,我最討厭抓爬子了!」
「老師超機車,臨時說下週要交一份大報告!」
「室友每次都不幫忙倒垃圾,有夠沒品!」
或許你的另一半,常常跟你抱怨生活上的事情
而且你覺得對方總是一講再講,
明明昨天才抱怨過,今天又講類似的事情。
你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或是自然地幫他想了些方法:
「那你可以去投訴啊!」
「不然就別理他嘛!」
「還是我幫你一起寫?」
「搬出去好了,別跟這種人住一起!」
但是對方的反應卻與你預期的有段差距,覺得「你不懂啦」、「你的方法很爛」
然後又繼續抱怨他的生活、主管、朋友同事同學…
你愈來愈受不了,心情也愈來愈差
甚至好想叫對方「閉嘴!」、「不要再碎碎唸了!」
但又擔心這樣會吵起來,或是不夠體貼。
揪竟,為什麼另一半會這樣不停抱怨呢?
而我們在面對他/她的抱怨時,又為什麼會特別煩躁呢?
首先,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愛情是什麼?
想必眾說紛紜,每個人都能講出自己的答案
心理學有派理論(attachment theory,依戀理論,或翻依附理論)認為,
愛情來自人們打從一出生就有的一種天生行為
如果大家有看過小嬰兒
應該會對嬰兒與別人的互動有印象:
他們會用哭、笑、聲音來吸引別人注意,讓別人靠近他們。
當你把手指頭伸過去時,他們會輕輕抓著
當你抱著他們時,他們可能會舒服、安心而睡著。
依戀理論認為,人天生就有想與人接近的本能
為什麼要有這種本能?
因為這可以幫助沒有獨自生存能力的嬰兒得到照顧、吃飽睡好
簡單來說就是能存活下來。
當嬰兒長大一些後,他們開始想探索這個未知世界,
而這些大嬰兒,會將照顧者(通常是爸媽)當做安全基地
他們除了生理上的需求外,也有心理的需求。
大家應該能想像一個畫面:
大嬰兒離開爸媽身邊,往外爬或小心地走著
過了一段時間後,會回頭看看爸媽還在不在。
如果看得到作為安全基地的爸媽,
那嬰兒就會感到安心、安全,繼續探索世界。
這跟愛情有什麼關係呢?下錯標題嗎?
不是的。
因為當我們逐漸長大,作為「安全基地」的對象,
會由爸媽轉移或擴展到其他人。
而最主要的安全基地對象,就是我們的另一半
也就是我們從男女朋友身上,去建立安全基地。
當我們在外面世界奮鬥、打拼
遇到挫折、煩惱或心情不好時
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回過頭,找尋安全基地--男/女朋友 或 先生/妻子。
他總在那方,等著經歷暴風雨的我們返回港口休息
聽著妳的抱怨、哭訴,輕輕擦拭落下淚水
用溫暖的擁抱,告訴你「沒有關係,我會陪你」
當我們能感受到這些,或深信對方總會如此時,
我們就有力量與勇氣,繼續探索並與這現實的世界奮戰。
所以,當對方在向我們抱怨時,
他在說的事情有兩件:
一,我很相信你所以我才將在外面受的挫折苦痛與你分享。
同時我也相信、期待,你會是那個願意包容我、安慰我的人。
二,我很需要你 我在外面世界有許多不開心、許多難過,
我需要你成為一個避風港,讓我躲一躲,重新補充能量。
或許對方抱怨很多很頻繁,
但那是因為她相信你,而且你在她心裡是重要的安全基地。
而且,通常對方之所以類似的事情講不停
是因為她真正的「需求」沒有被看到、未被滿足
所以才要像個鬧鐘響個不停,一直在希望你「看到」。
抱怨的事情是表面,我們要來找背後的意義。
最瞭解另一半的你,請回想一下
對方的抱怨,有沒有什麼共通點?
那些抱怨是否其實指向同一件事情?
舉例來說,
小明和小美是大學時期的班對,
畢業後小明繼續念研究所,小美則進入職場工作。
但是小美很常向小明抱怨,
一下是主管很煩,一下是同事態度冷漠。
我們來試著想想,小美怎麼了。
剛離開相對單純的校園,進入未知的工作世界
很多事情都是懵懵懂懂、從頭學起
辦公室的人際關係又跟大學不太一樣
有些甚至涉及利益或表現
遇到龜毛的上司,也不能說對方錯,但就是覺得被盧很煩
遇到討厭的主管,雖然心裡很不爽,但剛開始上班又不能反抗
甚至,也不知能否跟同事說,怕被打小報告丟了飯碗。
而且,同事的態度也有些冷漠,好像不歡迎自己似的的。
又或許,原本她對這份工作、這個產業有著期待與理想
但進入現場工作後,發現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卻又為了現實的薪水因素,無法說走就走。
「我是否走錯了路?」
「我能力真的不夠嗎?」
「我對未來有些徬徨」
「我對自己不太有信心」
有可能小美抱怨的背後,有著其中一樣或兩樣擔心
而不只是表面的抱怨而已。
「但是,真的會覺得很煩啊!」或許你會這樣說。
是的,我相信聽到對方不停抱怨,真的會煩躁。
某部份來說,對方需要處理、面對自己的個人議題。
但因為我們無法立即改變對方,只能先從自己開始
所以在這裡我繼續提供不一樣的觀點,讓你思考。
首先,如果對方不重視你、不信任你,大概也不會想講太多
該慶幸的是,她至少不是去跟別的男生、同事、事業有成的小主管抱怨
(以上面的小明小美為例)
其次,如上所述,
或許對方真正的心情、需求一直沒有被看到、沒有被滿足。
這需要「同理」的能力。
然而大家也不需因為自己表現煩躁,
就覺得自己很糟糕、不應該。
當面對另一半的抱怨、煩惱、困擾,
為什麼有些人會感到煩躁、不想聽?
因為我們會想著:
「啊,我該怎麼幫助她?」
「我要用什麼方法來幫她解決問題?」
有時候我們的注意力被「抱怨的表面內容」吸引走了
所以不斷想著怎麼處理「現實層面」的問題。
例如怎樣面對愛刁難人的主管、怎樣才能讓同事態度變好。
而這些問題,說真的是不容易解決的(因為涉及第三人)
這時候我們很難真正「幫上忙」
所以會感到挫折。
同時,即使我們沒被「表面內容」吸走
有留意到對方的「心情」且想關心對方
也可能因為「不知該怎麼辦」而徬徨、挫折。
!!!!!!!!!!!!!!!!!!!!!!!重點!!!!!!!!!!!!!!!!!!!!!
這與我們從小到大,被教導「不要碰觸負面情緒」有關:
哭泣、難過、悲傷、害怕是不被鼓勵的
尤其對男生來說,這些情緒最好不要有,這樣才「man」。
久而久之,不但自己對這些情緒陌生,
在面對別人有這種心情時,也往往不知所挫。
隨著長大,我們反而愈來愈不敢碰觸負面情緒
所以說(抱歉我話有點多)
當我們看到對方在抱怨,
自己卻「無能為力」、「不知該做些什麼才好」時
會開始擔心:
「糟糕,我不知該這麼辦,那她會怎麼看我?」
「她會不會覺得我都幫不上忙?」
「有沒可能因為這樣,她覺得我靠不住?」
「這樣下去,她好像就不再需要我了」
「那,我們的關係會變得怎樣?」
尤其,若抱怨方曾說「你太天真」、「方法很差」、「還沒出社會不懂」
更會讓人擔心、緊張起來。
在愛情中,
「被需要」是我們習慣用來評估關係是否夠安全、夠親密的線索之一。
所以,當對方每次抱怨時,
對於我們來說,那感覺就像是在說「你都幫不上我!」
也讓我們不斷感受到沒辦法幫忙的無力感、挫折感。
因此,我們自然不想再聽到抱怨,一聽到就覺得煩躁。
***
如果大家對於雙方可能的心情、潛意識般的心裡小劇場有些瞭解後
那,該怎麼辦好呢?
提供一個簡單初步的方法可試試看:
一、先試著體會對方抱怨的表面心情
例如對方抱怨時的生氣、難過、焦躁
二、看看對方到底在抱怨些什麼?
也就是她真正的需求、心情
三、同理對方真正的深層心情
例如她可能是在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工作
或是覺得拒絕別人很難、擔心被討厭等等
四、讓對方知道你願意陪伴、接納、關心她那些深層心情
五、也讓對方知道,你的真正心情(擔心自己幫不上忙之類)
重點不是在「如何解決現實層面的困擾」
而是先「提供對方情緒上的支持與關心」
我們未必要急著想出一套完美可行的「解決策略」
先好好感受、體會、同理對方的內在心情
溫暖的陪伴與關懷,其實是很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