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55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不敢/塔杜施‧魯熱維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魚/黃春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限制是上帝愛我們的證明/隱匿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07.12 天氣:
心情:
◎隱匿
「限制,是上帝愛我們的證明。」這是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留給這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人都喜歡無限制,以為自己可以張開翅膀,追求廣大無邊的自由,我也曾經如此。
然而現在我了解到,只要仍然活著,就不可能是無限制的,因為我們都困在肉體之中。
可以說我們的肉體,就是我們的冤獄,刑期則為一生。
以腦力來說,我的限制就有很多。比方我完全不適合念書,不管哪一科都學不好,數學零分,英文也不行,
好不容易背下來的對話,當我聽到聲音時,竟然完全不懂!因此我求學期間非常痛苦,最後連大學聯考都沒參加。
健康的限制也很多。我連搭電梯都會頭暈,體力不好,後來又受傷,現在連爬山也不行了。
並且罹患許多怪病,其中有一種疑似人群恐慌症,讓我不太願意出席公開場合,上台演講或參加遊行,都不行。
甚至連看電影有陌生人坐旁邊,我也坐立不安,打嗝、脹氣,最終以腹痛收場。
總之,無論腦力或體力都不行,像這樣的我卻感覺到:是的,這就是上帝愛我的證明!
當然這並不代表我要信教了,而只是代表我比較能接受現實了,甚至我還發現到,
若不是有這麼多限制,有些事,我無法做到。
或許應該這麼說吧?因為不美麗,我不需浪費時間照鏡子。
因為體力差,我放棄了更廣泛地去理解這個世界,只願能更深入地探索我關心的事物。
也因為不聰明,我較少被名利所迷惑,至今仍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已經步入中年,卻還像小時候那樣喜歡看雲,
我並且真心地認為,任何一片樹葉,都比名貴的寶石美麗。
這就是我的想法。每個人都只有一個肉體,要在限制之中挑戰限制。去掉左旁,才能專注於自己。
而我相信,這就是肉體怎麼可能(以及怎麼不可能)得到的自由。
我甚至相信,我們終將因為無能為力,而無所不能。
●2013/03/12 自由時報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
作為20世紀一位傑出的女性神學家,又是一位超凡脫俗的神秘主義者,薇依無疑是獨特的。
這不僅僅是因為她是少有的女性的神學家,也不僅僅因為她是一位在20世紀初強調科學與進步、
突出世俗化進程的社會中毅然成為一名信仰者而且是神秘主義者,更因為她親身對基督信仰的獨特實踐和體驗。
作為一名基督徒,她卻拒不接受洗禮,加入教會,而堅持在有形的教會之外執著的尋找和實踐真理。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她卻主動地與勞工相認同,與苦難中的人同呼吸,共命運,
以至於她的皈依宗教竟然是在看到漁夫及其妻子兒女唱詩時有了深刻的領悟之後。
作為一名神秘主義者,她卻從不消極遁世放棄對此世的關懷,在法國淪陷後她積極加入抵抗組織,
後來到倫敦參加工作,以至於最後是死在貧病交加中,為基督信仰提供了一個獨特而感人的注解。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出生在巴黎一個文化教養很高的富裕的猶太中產階級家庭。
在亨利第四中學曾受教於當時著名法國哲學家阿蘭(E.A.Chartier dit Alain 1868——1951)門下,深受其影響。
並於1928年考入巴黎高師從事哲學學習研究。在高師學習期間,她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和工團主義,
對社會問題、勞苦工農以及受壓迫的底層人民苦難有著天生的感受。畢業後,她擔任幾所中學的哲學教師,
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政治活動並重新反思馬克思主義和勞動壓迫苦難等問題。
1934年後她開始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感受出發來思考她的時代問題︰貧困、不平等、弱者所受到的屈辱、
專制權力與官僚制度對精神的摧殘。為了對苦難有切實和真正的體驗,1934年她辭去了教職,
親自到工廠中與工人一起從事重體力勞動。首先到艾士頓的五金廠工作,後來轉到布朗吉的一間工廠,
最後轉到巴黎郊外的一家工廠,1936年她志願加入西班牙戰爭,到了巴塞羅那。後來因意外事件不得不退伍,
轉而到一間葡萄園工作,在此期間,雖然她的健康一直不好,但他從未中斷從事重體力的苦工勞動。
早在1935年,她在葡萄牙的一個海邊小村莊中就曾經歷了精神上的洗禮,在一個夜晚,
帶著她自稱“工廠生活在我身上留下了奴役性的永久烙印,正像古羅馬人在最卑賤的奴隸額頭上
用燒紅的烙鐵打上的烙印一樣”這樣糟糕的心態和身體狀態,她獨自一人來到海邊,
聽著漁夫的妻子兒女手持燭火圍繞著漁船列隊在唱古老的感恩歌曲,被感動得讓人愴然涕下。
她心裡猛然體會到︰“基督教實在是奴隸們最好的宗教,奴隸們不可能不信基督教,而我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兩年之後,在亞西西的小教堂中,基督又一次召喚了她,“平生第一次感到有某種身不由己的東西迫使我跪倒在地。”
但直到1938年,她參加了在索雷姆的修院中復活周所有的宗教禮儀活動,在整個活動中,
她感受到了“純潔而完美的歡樂”,同時“更好的理解在不幸中有可能熱愛神聖的愛”。
終於在這次活動後“基督受難的思想自然而然的永遠在我腦中扎根”。從此,薇依成為了一名獨特的基督的門徒。
在薇依皈依基督教信仰之後,她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她一邊實踐信仰,一邊進行積極的神學思考。
從1938年到1943年去世前,她留下了頗為豐厚的著作,在此期間她對以往的勞動、戰鬥、政治參與、
社會活動的經歷進行理論總結。在馬賽、在紐約、最後到倫敦,她寫了一本又一本的筆記。
內容不僅涉及哲學、宗教、歷史、政治...同時她還寫信給她的神父朋友貝蘭並與他一起討論和研究,
這些信件和寫下的文章後來收集在了《在期待之中》一書中。當然,她的很多文章和心得在生前沒有發表。
當她死後,她的作品很多被集結成集出版。如《重負與神恩》、《在期待之中》《關於愛上帝的雜談》等等,
薇依的全集已經由伽利瑪出版社於1997年全部勘校出版。
1942年6月,薇依離開了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法蘭西,去了美國,在那裡加入抵抗組織。
當年11月,她又去了倫敦。在舒慢(M.Maurice Schumann)領導下的部門工作,她堅持要回到法國去執行任務。
但考慮她的特殊身份和種族,她提出的要求無法滿足。她為了和法國人民同受苦難,堅持嚴格自律,
只消耗在法國安配給票才能夠領到的很少的粗劣的食物。加上繁重的勞作,她本來就很軟弱的身體很快就垮了下來。
1943年8月24日,她終於在英國阿斯福特療養院與世長辭,年僅34歲。
標籤:
瀏覽次數:
244
人氣指數:
4644
累積鼓勵:
2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1
3
1
我不敢/塔杜施‧魯熱維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魚/黃春明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7-14 03:28
他, 40歲,油尖旺區,法律相關行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7-12 18:21
他, 48歲,高雄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