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許博允為慶祝新象成立36年,近日推出台灣第一次跨越兩個甲子120年的視覺藝術大展「台灣百年藝術史觀」,但今年70歲的他同時也宣布,這將是他行政總監生涯最後一次策展,「未來我要成為自由人,花更多時間在創作、製作、寫作!」
原本就是音樂家的許博允,做文化藝術推廣這行將近53年,成立新象至今,辦過上萬場活動,參與觀眾超過千萬人次。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設計過高爾夫球場,做過電視廣播製作人、主持人與專欄作家,但他說最喜歡的還是作曲、畫畫。
「今日的我,跟身體流著家族的血液有關。」許博允感性說,祖父許丙是清末、日據時期對台灣文化藝術有貢獻的推手,祖父強迫他聽京劇,教他欣賞蘭花、書法和四書五經,父親許伯埏則在古典音樂、歌劇上給他啟發,讓他從小就立志做個作曲家。
許博允粗估,他的作曲量有30多首,當中較知名的「琵琶隨筆」,不僅許多琵琶家演奏過,也曾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菲律賓國家芭蕾舞團等編成舞作,在國內外100多個城市發表各式演出超過千次。
出身望族背景也讓許博允做過多方嘗試,許博允說,當年與幾個家族共有的一塊地,現為新淡水高爾夫球場,曾是他跟著日本早期建築師、也是業餘高爾夫冠軍赤星學習,照著其所繪草圖執行設計。
但許博允最為人熟知的還是新象,好友林懷民曾形容,他是在那個經濟起飛、精神匱乏的年代,想在水泥地裡掙出小樹和幼苗。
許博允說,成立新象初衷是想做所有跟人有關的活動,逐步札根台灣、攜手兩岸、放眼國際,至今邀請過105個國家、300多個民族的2萬多位藝術家訪台,且主辦世界首演的項目超過百場,國內首演的作品更逾千計。
新 象較知名的創舉,包括1980年在榮星花園舉行台灣第一次戶外雕塑展,展出楊英風、朱銘等藝術家作品,同年在香港舉行朱銘雕刻展,將朱銘推向國 際;1981年舉辦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油畫展,是第一個西方重量級畫家原作來台的展覽;1984年開設新象藝術中心,是台灣第一個民間綜合性藝文空間,李國 修創辦的屏風表演班等多個表演藝術團體由此誕生。
許博允說,新象每隔5、6年都會策劃一個大題目的活動慶祝,但今年特別不一樣,新象36年 視覺藝術大展將做為他個人生涯重要階段的呈現和結尾,他選定1895~2014年台灣藝術史上近150位重要藝術家作品展,有連雅堂書法、溥心畬創作、丁 雄泉的油畫等,涵蓋從日據時期台灣早期前輩藝術家,到1949年後東方與五月畫會健將、雕刻大師、攝影大師等,希望大眾透過視覺藝術感受台灣百年文化史 觀,了解台灣不只有美食、故宮千百年前文物,還有跟我們一起生活兩個甲子的藝術家累積的藝術價值。
接下來,許博允說,他將辭去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與行政總監的職務,不直接站在第一線,交棒給下一代,改花更多時間投入最愛的創作,已接受朱宗慶打擊樂團、澳門交響樂團委託創作,預定在2016年寫出打擊樂與交響樂的對話等。
~~琵琶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