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歡樂,只剩下憂,這也象徵人的成長歷程,
總是先歷經童年的歡笑,隨著年紀漸長,憂愁便如影隨形的跟著自己,直到老死.
童年悲苦的小孩,是值得心疼的,至少在我人生觀中,童年多少還是快樂居多.
少了對愛欲的計較,多的是與同伴玩耍的樂趣,還有不在乎我以後有沒有成就的父母親.
生命的成分,如果不是憂就是歡,或是憂歡參半,不憂不歡得過程,得學會耐得住寂寞.
因為那過程最難熬,也最需要面對,接受,處理,放下.有時,你覺得好像放下了,卻沒有.
給予自己過多的期望,有時候也會給自己相對份量的失望,
給予自己愛的人過多的思念,當失去時,也會給予自己莫大的失落,
不論是最愛的父親過世,或是過往兩段不成正果的婚姻,訝異的是,小孩沒有一個歸自己.
我有時候想,如果身邊至少帶著一個小孩,也許可以治療婚變的傷痛,
也可以給自己活下去的勇氣與決心.
孑然一身,通常會讓孤單的人感到人生再也沒有活下去的意義,
單親的人,一定要有伴,互相照應,也一定要付出關心,生命的議題,遠大於一切.
實在不需要在人走了才不捨,才後悔活著時沒有善待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