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剛好看完「還記得那片天空Wenny Has Wings」這本書,很少書籍會探討兄妹死亡後,在情感上如何轉移的話題,這本書卻很直接的敘述出哥哥對妹妹的那份思念的之情。哥哥為了不讓人看到自己思念妹妹的眼淚,因此哥哥將自己對妹妹的關愛與
問候,ㄧㄧ的寫在信上,而這些信,卻一封也寄不出去。
哥哥也說過一句話 ~ 曾經聽人說:「生氣時,可以寫信給上帝,但是我和上帝不熟,所以決定寫信給我親愛的妳」。看完這段話,讓我感受到哥哥對妹妹的那份至深的手足之情。
書本中有幾句話,我覺得是哥哥對妹妹的愛及不捨,如:「花了許多時間填滿筆記本裡的每一頁,這全部都是為了妳,我親愛的妹妹。」「每當想到你已經離開我們,永遠不再回來時,我只能寫下這些思念,才不會讓人發現我的眼淚。」 「希望你記住,不管妳在那邊結交了多少天使朋友,你仍然是我妹妹。」「謝謝你曾在我生命中帶來的一切。」
……………………………………………………………………………………………………
台灣社會在近十年,關懷失落與悲傷的速度相較於西方世界,總算有些眉目,有較多人瞭解在人遭遇死亡失喪時,不要再強加「要堅強」、「不要哭」的壓力給當事人,而是要心能所感的體會當事人的哀慟有多劇烈與巨大。其實,喪手足的壓力與悲傷,是很沉重與令人感到窒息的,當留在世間的手足看著父母為著另ㄧ個死去的孩子無盡的哀慟時,他們的心也會痛、也會苦、也會想:「如果死去的是我,那麼父母會不會比較不那麼痛苦與哀傷?」或是:「是不是我也該死去了,父母才會一樣的想念我?」這本書無疑替社會提供一個深入到喪慟者內心世界的路口。讓我們走進喪慟者的內心世界,試著理解與感受那些起起落落的哀傷與思念,還有,那感人至深的愛與親情。我們也才有機會明白,其實傷痛之後,是療癒;破碎之後,是重建;悲傷的另一面,是愛。因為愛,我們才能在喪慟之後,繼續活下去。
~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
書籍:
還記得那片天空
Wenny Has Wings
出版日期/ 2011/10/04
商品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平裝
內容簡介
曾聽人說:生氣時,可以寫信給上帝,
但我跟上帝不熟,所以決定寫給我親愛的妳……
有沒有死後的世界?威爾‧諾斯認為有!
只要他努力不斷地寫信給妹妹,他相信她,已離開人世的她,肯定會再回來,總有一天。
失去親人的痛苦、自責、懊悔、憤怒與安慰,淚水中,那片天空,始終不曾讓人遺忘。
一場車禍後,什麼都變了!威爾記得他看見妹妹溫妮飛在他前面,朝向一個金色的光飛去;他幾乎要跟著她去了,直到他想起父母,然後被拉了回來。
但是一切都變了,現在家裡少了妹妹溫妮製造噪音就完全走樣了,裡面住滿沉默的人!
為什麼不是我?死而復生的威爾一直認為妹妹的死是他的錯,
讓父母傷心逾絕,無法重回快樂的模樣也是他的錯,
但他更氣妹妹溫妮丟下他們,那麼貪玩地頭也不回直奔天堂--
或許談談他的瀕死經驗,可以安慰父母,讓他們知道他有多愛他們,但,沒人肯聽他說。
威爾的心理輔導員告訴他,當他生氣時,可以寫信給上帝,
但是威爾覺得自己跟上帝不熟,所以決定寫信給妹妹溫妮。
於是,他開始寫,開始責備妹妹,開始思念妹妹,
開始告訴那個完全搞砸了他生活的妹妹,有她沒她的日子有什麼差別?
就這樣,從他死而復生那天開始,一直寫到他以為的世界末日……
但是末日,好像沒那麼簡單就降臨;
那一封封寄不出去的信,也慢慢堆疊出威爾的信心與氣力……
……………………………………………………………………………………………………
影片內容:
あの空をおぼえてる(記住那片天空)
監督:富堅森(《向星許願》《天使之卵》)
腳本:山田耕大
cast:
竹野內豐、水野美紀
広田亮平、吉田裏琴、小池榮子、
中嶋朋子、品川祐、小日向文世
上映日期:2008年4月26日 日本
影片根據美國女作家Janet Lee Carey的小說《Wenny has wings》(日譯本名為《還記得那片天空》)改編,故事情節很簡單: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由於小女兒不幸喪生而陷入悲痛的深淵,最後一家人相互支撐相互鼓勵,承受住了生活的殘酷打擊。因為情節沒有什麼枝蔓、人物關係也不複雜,本片的主題顯得相當明確——那就是溫暖的親情。這部親情片刻畫了一個家庭劫後重生的成長史。
在山區有一個平凡幸福的家庭,爸爸是經營照相館的深澤雅仁(竹野內豐飾),媽媽是在音樂教室當教師的慶子,大兒子是10歲上小四的英治,么女是6歲的繪裡奈。另外還有兩個成員是大狗金之助以及慶子肚子裡即將出生的胎兒。
心果,一家四口原本過著單純快樂的生活,誰知某日兩個小孩單獨到鎮上買玩具,不幸便降臨到這個家庭。
兩個小孩遇到了車禍。繪裡奈在車禍中喪生,英治則在生死關頭繞了一圈後幸運生還。經過這場事故後,深澤家氣氛驟變,原本充滿笑聲的房子變得沉鬱窒悶,慶子經常以淚洗面,雅仁更是為了自己讓孩子單獨外出而深深自責,他從此不再為家人拍照,甚至不願再提起繪裡奈的名字。英治強自振作想為家人找回昔日歡樂,卻怎麼也無法喚回父母的笑容。
經過一段時間後,慶子受到英治感染,漸漸走出陰霾。為了準備迎接新生兒,她和英治整理繪裡奈的房間。始終無法走出傷痛的雅仁為此和慶子起了爭執,慶子脫口說出責備雅仁的話後離家出走。隔天英治竟也沒去上學,失蹤了……。
與眾不同的是,本片的核心人物既不是一家之主的父親也不是掌管家計的母親,而是年僅11歲的深澤家的長子。在失去女兒後,父親因自責而消沉,母親以淚洗面,是這個孩子的默默努力讓家庭恢復了生氣,讓親人重拾笑容。影片告訴我們,孩子並沒有所父母想像的那樣脆弱,而父母也並非孩子所想像的那樣堅強,孩子的堅強能讓父母克服脆弱、變得更加堅強起來,家庭羈絆是最可貴的力量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