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89495
 Cappuccin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月薪不到3萬 30歲以下近六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詐騙新招!輸入密碼2998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當電影角色跳出銀幕殺人
作者: Cappuccino 日期: 2012.07.23  天氣:  心情:


中國時報/孫慶餘 2012/07/23



有沒有人設想過,電影中的角色會跳出銀幕殺人?大概沒有,因為這不合邏輯。


但不合邏輯的事發生了。一個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神經學博士班中輟生,化身為《蝙蝠俠》劇中壞蛋角色,在影片放映途中,配合劇情,向觀眾開槍掃射,造成十二死五十八傷,被逮後並稱他就是劇中的「小丑」,也就是蝙蝠俠的死對頭。


以前大家常說人生如戲或戲如人生,現在更深一層,已經人戲不分、虛實難辨,進入布西亞所指的「超真實比真實還真實」的境界了。


人類技術及智能史上最大分水嶺式事件,無過廿世紀的影像革命。以往只在夢中及幻覺中出現的場景,活生生變為影像(真實或擬仿)出現。而真實的人事物影像如新聞影片雖不能複製,擬仿的影像卻可不斷複製及增生,變成有頭有尾的「超真實」故事。


在 影像製作人及電子媒體的刻意操作下,超真實完全可能掩蓋真實,甚至取代真實。一九四八年歐威爾預言的《一九八四》世界,即「老大哥世界」,實際要到超真實 技術成熟才能出現,而且不限於極權國家,資本主義社會媒體同樣能做到。馬歇爾.麥魯漢的「媒介即訊息」名言,一語道破答案:媒介就能製造訊息、代表訊息。


電影當然也是一種媒介,電影不只讓演員入戲,也讓觀眾入戲。認同劇中角色,進而想像自己成為該角色,是觀眾極平常的反應。亞里斯多德的「淨化說」只看到觀劇的一種作用,不知道現代電影的過度逼真(超真實)會引起另一種仿同作用。


小 孩自認是蝙蝠俠,阿扁、周杰倫及高科技公司老闆變身蝙蝠俠,都是仿同作用。演員入戲到無法自拔,以致當年費雯麗演完《慾望街車》後進精神病院;幾年前希斯 萊傑演完《蝙蝠俠》中的「小丑」後服藥過量暴斃,也是仿同作用。甚至媒體過度吹捧某些政治人物,讓他產生偉大感,幻想自己就是超人或神;或名嘴在評論節目 中暴紅,以為自己能夠呼風喚雨,「忘了我是誰」,某種意義也是仿同作用。


仿同作用可以具正面性,也可以具負面性。幻想自己是超人或神的政治人物,最終名實不符,荒腔走板,讓民眾看破手腳。以為自己能呼風喚雨的名嘴,開始胡言亂語,裝神弄鬼,最終牛皮吹破,自毀長城。這些都是負面例子。


自稱是《蝙蝠俠》電影中「小丑」的美國博士班中輟生,配合劇情殺人,更是負面中的負面。這已經等於把自己的工作及感情挫折投射到「小丑」身上,要學對方的凶殘偏激,扮演「反面蝙蝠俠」角色,報復社會。蝙蝠俠行俠仗義救人,他們就要唯恐天下不亂殺人。


布西亞的內爆理論(該術語借自麥魯漢)強調,在超真實的世界裡,訊息、娛樂、廣告、政治的界限都被弄成混淆不清,導致界限內爆、崩潰,不只真實、真理消蝕殆盡,意義、深度、確定、歷史等也消蝕殆盡,整個社會的「熵」不斷增加,最後被黑洞吞噬。這是超真實世界的必然命運。


以往人們再仿同電影角色,也不會從銀幕中跳出殺人。但在符號、影像與「真實」越來越無關聯的世界中,誰知道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擬?看電影入戲太深、看電視評論入迷(魔)太深的受眾,會有什麼脫序反應,已經越來越無法預測了。(作者為專欄作家)



標籤:
瀏覽次數:13    人氣指數:1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月薪不到3萬 30歲以下近六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詐騙新招!輸入密碼29989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