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77966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物價上漲 不單只帶來通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比爾蓋茨的十條職場金科玉律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西藥併服,有何禁忌?
作者: 日期: 2007.11.11  天氣:  心情:
中西藥併服,有何禁忌?

服用中藥常見問答集

吃中藥,有飲食禁忌嗎?中西藥一起吃,有影響嗎?科學中藥粉可以直接倒入口中嗎?此文解開您的疑惑。

諮詢/吳宿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文/陳淑卿

台灣民眾看中醫門診的人口不少,但對於如何正確服用中藥,仍然存在許多疑問,針對中醫門診中民眾經常詢問的相關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吳宿真提出解答,供民眾參考:

Q:我看完門診,拿到的是科學中藥,該如何吃比較正確?

A:一般會建議與水混合後再喝,沾於杯上的殘渣再用一些水沖沖,送入口中。不建議把藥粉倒入口中才喝水,避免藥物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

至於該用熱水、溫水或冷水來混合藥粉?則要看所服用的藥物種類,丸、散等固體藥劑大都是用溫開水服送,湯藥也多是溫服,如治寒證用熱藥宜熱服,但治炎症出血的藥或清熱藥之湯劑,宜用冷服。

Q:醫師會交代我飯後服藥,飯前、飯後或空腹服用時間的遵守,真的這麼重要嗎?

A:飯前、飯後或空腹服用,主要是依病情和藥性而定。中藥最好不要與食物同服,在兩餐間服用最好。補益藥,如補中益氣湯或治療腸胃疾病的藥、瀉下藥宜在飯前一小時服用。祛風勝濕藥物、呼吸道疾病藥物或消食健胃藥,宜在飯後服用。驅蟲的檳榔、使君子宜於空腹服用。

Q:服用中藥,需要注意不能吃什麼食物嗎?

A:服中藥不要同時服用茶(除非醫師特別指示)、牛奶或咖啡,以免藥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應。服補益藥時,不宜吃蘿蔔、竹筍、芥菜、芹菜等。然而有一些人亂服人參後出現胸腹脹悶不舒服等症,反可用蘿蔔來消導。至於服寒涼性質藥或清熱涼血藥時,則避免吃酒類、胡椒、咖哩、辣椒等食物。若服溫熱性質藥(如:肉桂、砂仁、花椒等)則應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涼食物。一般來講,服藥(尤其是服健脾胃藥)時,宜少食豆類、肉類、生冷食物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肉類因不易消化吸收,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往往不堪負荷。

Q:我是慢性病患者,平常就有服用西藥,也常吃維他命,如果也要服用中藥,必須注意哪些事項?

A:如需服用中西藥時,兩者最好相隔兩小時,且事先告知醫師。很多人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又服用西藥,甚至又服用一些保養品,如綜合維他命、鈣片、銀杏、大豆異黃酮……等等,簡直不知該如何排時間來吃這些藥。當然,最基本的是不要和茶、牛奶、咖啡一起服用。中藥多為天然植物,但每一種中藥含的成分多,仍會和西藥中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有些中藥會降低西藥的作用,有些則升高西藥的作用。以下舉一些例子:

(1)中藥中的牡蠣、石膏、龍骨、石決明等和四環素一起服用,會降低四環素類吸收影響療效。
(2)中藥如山楂、烏梅、女貞子、五味子等和碳酸氫鈉同時服用,會降低療效。
(3)中藥中的烏梅、山楂、女貞子、五味子、山茱萸等,和磺胺類藥一同服用,會增加尿結晶的形成,損害腎功能。
(4)甘草和西藥的高血壓藥、利尿劑、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纖維蛋白質分解劑、糖尿病用藥、皮質類固醇併服皆要注意。
(5)含草酸(oxalic acid)之食物(如菠菜)食用兩小時不要服用碳酸鈣及鈣補充劑,因為會形成不溶解之化合物不易吸收。
(6)白芷、大茴香、阿魏與西藥抗凝血劑、纖維蛋白分解劑併用,會增加出血風險。併用時要小心出血癥候及症狀。
(7)丹參、薑黃素、黃耆、蒲公英、丁香油、芹菜、山桑子、月見草、黃芩、當歸、山楂等與西藥之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纖維蛋白質分解劑併用,有增加出血的風險,故應謹慎。
(8)當歸會增加降血壓藥(如:Nifedipine)之藥效,併用時要緊密監測血壓。
(9)人參會加強糖尿病用藥之作用及高血壓用藥(如:Nifedipine)之副作用,併用時要注意。

前面提到的中藥,如黃耆、當歸、月見草、山桑子、山楂等為民眾常會自行購買的藥材及保健食品,使用時要注意所併用之西藥。

其他如魚油、銀杏也是民眾常會自行購買或從國外帶回來,此兩種藥與口服抗凝血劑併用有增加出血之風險,應避免同時使用。

以上,各中西藥交互作用影響大小不一,但一般中醫師不會只開一味藥,大都依君佐臣使配合多種藥物使用,一味藥的劑量一般不會太大,故可減少其交互作用之影響,但同時服用中西藥時,還是要告知醫師。

別把藥物當糖吃-「用藥安全」

明明要開會了,卻頭痛欲裂?趕快來顆止痛藥!這是許多人的直覺反應。藥物是健康的兩刃刀,部份藥物與營養素有相剋關係,營養活力很可能就在長期不當的服藥習慣下,不經意地流失了!

「藥能治病,也會奪命;用對是藥,用錯是毒。」為了自身健康安全,一定要記得,用藥前別忘停看聽。

撰文/Ting 企劃執行/連思慧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藥劑科總藥師吳惠美 

了解用藥常識 健康把關靠自己

導讀/身體不舒服時,有人會前往醫院就診,有些人則會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也有一部分人則置之不理,抱著忍一忍、瓣@繫N過了的想法。究竟需不需要吃藥、該吃些什麼藥?這些觀念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基本的用藥安全常識,才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三大藥品分級制度

藥品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但也可能因為藥性及使用不當的關係,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副作用影響,因此為了能有效控制藥物的使用方式及針對其安全性,台灣採用以下三大藥品分級制度:

◎成藥
屬於藥理作用較緩和的藥品,因此不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箋,可以依照自我對身體狀況的判斷而自行購買的藥物。

其中又分成兩種:甲類成藥與乙類成藥,前者需要在藥局、藥房或藥妝店才能購得;乙類如萬金油、綠油精等成藥,則可在便利商店、雜貨店或是百貨超市便可購買得到。

◎指示用藥
與成藥相同,是屬於不需要處方箋即可在藥局、藥房或藥妝店購買的藥品,但指示用藥必須經過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示說明後,才能適當使用。

◎處方藥
由於藥效作用較強,所以必須經過就診後,由醫師開立處方箋才能購得的藥物,而且使用期間,需要持續觀察診斷。

處方藥又細分成管制與非管制兩大類藥品,一般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控制慢性疾病的藥物,以及抗生素、抗組織胺等屬於非管制類,除了可在醫院領藥外,還能夠憑著處方箋在特約診所、特約保健藥局購買;而具有成癮性的麻醉藥品、安眠藥、鎮定劑等則是被列為管制藥品,除非經由醫師開藥,一般藥局是無法購得的。

不過不論是哪一類藥物,在使用之前都應該遵照其指示原則,用藥前問清楚、看仔細,徹底明瞭藥品用法,才不會讓治病藥物變成傷害健康的可怕毒物。

用藥前的停、看、聽!

導讀/能夠在藥局自行購買到的成藥或是指示用藥,雖然藥性較溫和,但也不表示可以隨便服用,尤其是不應該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更不要養成過度依賴藥物的習慣,一點小病小痛就急著下猛藥,養成用藥前先停看聽的安全守則,謹慎服藥,才能避免良藥變毒藥的悲劇發生。

STOP!
用藥守則一>>停

感覺身體不舒服時,不要先急著吃藥,有些藥物能夠暫時將病情壓下,但雖然身體覺得好多了,不過卻有可能造成病況更加惡化,甚至發生延誤治療的可能性。尤其是當疼痛發生時,很多人會以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但當藥效退去後,疼痛的狀況又再度出現,就該立刻警覺到身體是否有什麼不對勁,繼而尋求醫師的診斷治療,而不是一再服用止痛藥、漠視自己的健康。

感冒也是另一種常見的疾病,尤其是爆發流行性感冒及季節變換的時刻,只要稍不留意,就很容易受到傳染。如果情況不嚴重時,其實醫師並不鼓勵患者服藥,只要多喝水、多休息,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自然戰勝病毒,才是最好的方法。

LOOK!
用藥守則二>>看

當覺得病況嚴重時,或是不了解自己的疾病問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醫生,自己胡亂猜測病情買藥吃藥,不但無法對症下藥,同時也有可能延誤病情。

除了看診之外,第二個要看清楚的,就是藥物的包裝與使用說明。如果是在診所、醫院所領取的藥袋,上面都會明確標示出相關訊息,包括姓名、藥名、用法用量、用藥須知等…在領藥時一定要看清楚。

藥袋訊息

醫院名稱:XXX
日期/時間:───要注意有效期限,不要使用過期變質的藥物
病歷號:───確實核對資料是否正確
領藥號:───確實核對資料是否正確
姓名:───確實核對資料是否正確
性別/年齡:───確實核對資料是否正確
藥袋數:───確認藥物數量是否正確
用法用量:───了解藥物屬於內服還是外用,以及正確的使用方式、時間、劑量等
藥名:───確認藥袋上的藥名與內容物是否相符,如有藥物過敏者,更應該清楚自己所使用的藥品名稱
藥物作用:───確認藥品所治療的病症為何
警語/用藥須知:───了解是否會產生任何副作用,以及應注意的用藥事項
處方醫師:───如有任何疑問,可隨時向該醫師聯繫詢問
調劑藥師:───如有任何疑問,可隨時向該藥師聯繫詢問

若是自行到藥局、藥房或藥妝店購買藥品時,則必須仔細檢查藥品的包裝,像是標有合格藥局、衛生署許可字號、明確的使用說明等,才是安全有保障的藥物。另外,為了防範偽禁藥品,許多藥廠都會貼上防偽雷射貼紙,而如果還是無法確定想使用的藥品是否為合法藥物的話,也可以到衛生署網站: http://www.doh.gov.tw 藥品許可證查詢系統做確認與了解。

藥品標示

藥商:───選擇知名度大的藥商廠牌比較有保障
許可證號碼:───確認具有衛生署的核准字號
適應症:───確認藥品所治療的病症為何
用法用量:───應如何使用、時間、劑量等
成分:───含有哪些藥物,如有藥物敏感者,應避免服用會導致過敏反應的藥物成分
保存期限:───注意藥物的有效期限

LISTEN!
用藥守則三>>聽

不論是在買藥或領藥的時候,除了自行檢查藥品包裝之外,最好還是請藥師詳細解釋一次有關藥物的使用方式,若有任何疑問,也應該立即詢問。尤其當購買成藥或指示用藥時,也應主動詳細告知藥師有關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

‧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氣喘或胃病等
‧對於某些藥物、食品有過敏反應或禁忌
‧肝、腎功能狀態不佳
‧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品,包括中藥、減肥藥,或是營養輔助品
‧正在懷孕、哺乳階段,或是打算懷孕
‧需要執行全神貫注的工作,包括開車、操作機械、考試等

之後再根據藥師的專業意見,選擇購買適合的藥物,並且務必聽從藥師的指示來使用。

藥品與食物間的交互作用

服用的藥物被體內吸收之後,會透過血液及其他方式分佈到身體各處,之後產生作用反應,最後才經由代謝而被排泄出體外去。如果在服用藥物的同一時刻,吃下了會影響藥理作用的食物,產生所謂的交互作用,就有可能讓藥效無法充分發揮,甚至還有產生副作用的危險。

應避免與藥物一同服用的六種飲料

有些人為了避免藥物的苦味,會選擇以自己喜愛的飲料來服用藥物,但這樣的作法,卻很可能大大影響了藥效,藥師提醒大家,服用任何藥品,最好還是以白開水配服最為恰當。以下這六種飲料,是患者最常用來服用藥物的錯誤飲料,由於它們可能會跟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應儘量避免。

╳咖啡 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飲料,會刺激中樞神經,讓心跳加速,使得藥物的吸收與效用受到影響。
╳果汁 雖然不是所有的果汁都不適合,但若是會影響胃部酸鹼值的果汁,就可能不適合與藥物一同服用。
╳酒類 患有疾病的人本來就不適合飲酒,而若是以含有酒精成分的飲料配服藥物,則會對藥品的吸收、代謝及效用產生極大影響。
╳葡萄柚(汁) 尤其是服用降血壓藥劑的高血壓患者,多半會嚴格禁止以葡萄柚汁來服送藥物,這是由於葡萄柚汁會影響到肝臟代謝功能。
╳茶 幾乎所有的茶類都含有單寧酸、茶鹼,這一類成分會和部份藥物結合沉澱,使得藥效大減。
╳牛奶 牛奶又有人稱它為解毒劑,主要是因為牛奶能夠中和某些藥物成分,使得身體對於藥物的吸收能力降低,自然就會影響藥效的發揮。

藥物副作用大解密

導讀/近年來常不時所聞,有人因為服用某些藥物,引發腎衰竭,必須緊急換腎或是終生洗腎;還有一個例子則是一名小女孩,因為眼睛紅癢,結果家人幫她點眼藥水,最後導致青光眼,還有失明的可能性。

這在在顯示了藥物可以治病,但使用不當也會致病的危險性,要避免藥物產生副作用的傷害,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遵從醫生、藥師的囑咐,謹慎用藥。

完成指定的藥物使用期
一般來說,藥性溫和的藥品所產生的副作用較少,但相對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效,因此必須服用一段時間後才能顯現療效,有些人在服用一種藥物一兩次未見效果,就立刻改服其他藥品或是自行加強劑量,這其實都是很危險的作法,不但不見得會對疾病有所改善,更有可能再度加深對身體的傷害。
此外,某些特效藥或是抗生素的藥效很強,能夠立即見效,但若要完全殺滅病菌,還是需要一個療程,因此必須將藥物全部服完,若是覺得病情開始好轉,就擅自停藥,很有可能會讓身體中未被消滅的病菌產生抗體,使得疾病更難治癒。

遵守服藥時間與劑量
藥品因為其作用力不同,在服用時間上也會有所分別,因此在服藥時,一定要遵照藥包上的指示時間來服用。

依照時間的服藥指示:

‧一天一次=依照指示的時段固定服用。
例:安眠藥應在睡前服用
‧一天兩次=一天內相隔10-12小時服用一次。
例:早上七點與晚上七點
‧一天三次=一天內相隔6-8小時服用一次。
例:早上七點、下午三點、晚上十點
‧一天四次=一天內相隔5-6小時服用一次。
例:早上七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五點、晚上十點

依照飲食習慣的服藥指示:

‧飯前(空腹)=用餐前1小時服用
‧飯中=用餐時一起服用
‧飯後=用餐後1小時內服用
‧兩餐之間(空腹)=用餐後的2-3小時才服用藥物

標籤:
瀏覽次數:107    人氣指數:707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物價上漲 不單只帶來通膨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比爾蓋茨的十條職場金科玉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