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還在思考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到底愛情重要還是麵包重要呢~~
當然,這個話題就像百看不厭的偶像劇一樣,不斷的重覆上演再上演,
討厭再討論,永遠沒法劃上休止符,也就造就了偶今天又來依樣劃葫蘆,再次給它八卦八卦~~~
對呀~~若說愛情甜,嗯,那它的甜的持續度有多少?
能否只有甜,而沒有其他的香、苦、辣來陪襯,這樣的甜會不會只是驚鴻一瞥,只是罈花一現,熱度過了,就享受不到它的甘甜呢?
若說麵包香,嗯,它又能香多久?若沒有愛情的佐料來提味配香,這樣單純的原味臭銅香,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可否每天都能端上飯桌,種種的問題,真的是真理越辯越明,但往往還是會因人、因地、因事而解不開這個難題。
但就吳氏理論來看~~
愛情甜亦或麵包香,大致可以用年代劃下較為清楚的界線~~
而這個代表性的年代,我想應該就是70年代~~
70年代算是一個時代的轉捩點~~
怎麼說呢~~~
以台灣的發展史來說,70年代以前,算是比較樸純的農業時代,
工業的發展沒有那麼的蓬勃,更沒有像在家家戶戶都是e化,
所以那時的愛情,真的就是那麼的甜,真是那麼的單一,完全沒有麵包超人存在的空間,不是絕對,但也佔大多數~~
但到了70年代後,股海成就英雄,建設造就土財主,就這樣麵包超人的時代來臨了,相對的也衝擊到愛情的甜味,影響到它既有美好的本質,破壞了長久以來海枯石爛,情比山堅的承諾;
的確因為物慾,感官,需求,都對愛情產生了巨大影響,又在人比人,氣死人的催化下,就自然產生了化學變化,雖然口頭說,沒什麼好比較的,要活出自我,但往往沒比非真人,是人就會比較,不然就成佛了,不是嗎~~
所以在這個年代,誠如我祖母及爸爸生前常告誡我的一些話,
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要跟聰明人提皮包,不要替傻子數鈔票,在在都點出了問題的重點~~
看時下熱愛的男女,除非不經世事的草莓一族,沒有經歷社會洗禮,就知盲目的為愛向前走,但一旦修成正果,還是非得面對柴米油鹽及尿布的現實考驗;多少的呼吶,愛情不能當飯吃,多少的瓦斯、投河等的慘痛經驗,真的要給大家個呼籲~~~
愛情固然重要,但是沒有經濟基礎的愛情,就像是玩扮家家酒一般,隨時可以會幻滅,隨時可能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若是真的看重妳所謂的愛情,那麼在打腫臉的同時,銀行的存款數字,還是要不斷的上升,這才是愛情真正的保障,也才是保持愛情甜味的不二法門~~~
吳氏理論到此為止,與妳分享~~~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加油~~
大象永遠都在YA
所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