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奇景中新網2月1日電 2004/2/1 (楊詩星) 編輯:宋方燦據膠東在線消息,前天中午,煙台山出現罕見海市蜃樓奇觀,人間仙境蓬萊閣清晰浮現在煙台山上,在濱海景區觀光的數百市民目睹了這一壯觀場面。中午12時左右,記者接到報料,趕到金海灣大酒店門前海灘上,此時海市蜃樓逐漸消散,一團青色云霧仍籠罩煙台山燈塔上空,碧藍的大海和跌宕的山巒還依稀可見。目睹海市蜃樓奇觀的煙台一中高一學生張海夢告訴記者,11時45分,她和兩名同學放學路過濱海景區時,突然發現煙台山上空云霧彌漫,云霧中山、海、樹等景觀不時交替出現,云霧也隨景觀的不同而變換顏色,一會青、一會藍。在著神奇的自然奇觀中,張海夢竟然看到了著名的旅游景點蓬萊閣,連閣上的琉璃瓦和石雕等,也惟妙惟肖地清晰浮現。當時,濱海路上數百市民和過往車輛都停下,爭相目睹這一奇觀。海市蜃樓持續了約20分鐘后,煙台山上空逐漸云開霧散,綿延婀娜的山巒漸漸在圍觀人群的唏噓聲中隱退。12時10分,海市蜃樓消失。有關人士分析,我市蓬萊等地因自然條件原因曾多次出現海市蜃樓,但在市區海岸還是首次出現如此奇觀。估計與近來氣溫回升,市區空氣稀薄,而異地景物被陽光折射后,恰好造成適宜的角度,又經不同密度空氣層傳遞折射,出現了此次“海市”奇觀。
蓬萊所見非「海市蜃樓」資料來源:大公報 2005年5月25日 【大公報記者孫維、通訊員鄭亮亮蓬萊二十四日電】二十三日十六時五十分至十九點,在山東省蓬萊市海濱、蓬萊閣景區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一次清晰的海上幻象奇觀。據目睹的人士介紹,十六時五十分前,該海域出現幾抹淺黃色帶狀雲霧,後來逐漸轉白,長山列島海域出現灰白色漂流物。大約十六點五十分,在長山列島之間的海域上,幾座錯落有致類似高樓的景物平地而起,並隨著時間的變化時高時低,不斷變幻。在高樓大廈之間,一座類似蓬萊閣普照樓的物象清晰可辨,後來左面的建築式景物,逐漸轉換成海邊小島模樣,周圍島嶼也不斷變化,有時像被削平的山頭,有時像多孔的橋樑。大約在十八點,這一海市奇觀逐漸變亮變白,更加清晰,十八點半左右才開始漸漸暗淡,十九點後這一奇觀在海風中慢慢隱去身形,整個奇觀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目睹此奇景的人,很多都認為這就是罕見的自然奇觀———海市蜃樓。但據氣象專家介紹,此次海上奇景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海市蜃樓」,而是另一種珍貴的自然奇觀———「海滋」。這兩種奇觀姿態相似,但其光學形成原理有明顯的區別。為了弄清楚這兩種自然奇觀的奧妙和區別,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還特地走訪了相關部門的專家。專家解釋,「海市蜃樓」與「海滋」的區別在於──一遠一近,一虛一實。在沙漠上空或海面上空出現遙遠異地的景物時,稱之為「海市蜃樓」;而在海島上面重現本島之景,或是出現近處景觀時,則是「海滋」。「海市蜃樓」奇景往往稍縱即逝,相反,「海滋」景觀則可存在較長時間。蓬萊「海滋」的出現說明,現在蓬萊的氣溫、空氣、氣候等條件都在朝著滿足海市蜃樓的條件發展,一般在「海滋」出現以後,會不同程度的伴隨有「海市蜃樓」奇觀的現世。小資料﹕「海市蜃樓」與「海滋」 「海市蜃樓」與「海滋」的形成原理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當異地景物被陽光折射到空氣稀薄的高空後,如果恰好形成適宜的角度,然後再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的傳遞,折射回低空,平靜的海面成了「海市奇觀」的地面接收站。所以,海市蜃樓實際上是一幅來自異地的虛像。而「海滋」的景物則取自當地海面上的實體,當水溫與氣溫存在較大差異,而且海面空氣層產生強逆溫時,低空海面就會生成密度較大的「水晶體空氣層」,如果再由陽光折射就會形成「海滋」。「海滋」還與陰雨天氣有關係,連續陰雨會造成大氣溫度、密度、氣溫層等的變化,有利於形成海滋現象出現的必備自然條件。宇宙浩瀚,光怪陸離之事每日上演,這是我喜歡的課題!有的是科學所能解釋的事件,有的是科學尚無法證實、或承認的事件。我在此暫時把這些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比較有依據性的、有趣性的...奇珍異聞等,收錄於此,或者也會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而在這些現像尚無法大白之前,多給予自己一些想像的空間、藉以提醒自己人生微邈,要做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
別告訴我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是最原始而不變的基礎法則。我~想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