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25821
 愉快的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搭乘電梯(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甚麼是生活?(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猶太兒童的媽媽(轉
作者: 愉快的人 日期: 2013.05.08  天氣:  心情:
2500個猶太兒童的媽媽

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拍過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曾於1993年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
電影講述一位德國企業家辛德勒從納粹集中營救出了1000名猶太人,於是受到全世界的景仰。
其實,與辛德勒同時期還有一位名叫伊蕾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的波蘭女子也曾經做過同樣的行動,
但是在二戰之後,她的事跡在波蘭之外無人知曉;
即使在波蘭,了解事跡的也只有幾位歷史學家。
因為戰後的波蘭政府封殺她的事跡,不准寫入歷史,她也從不向人講述,以至於西方世界完全沒有人知道;
直到1999年,她的故事才被人知曉傳開。

她的事跡是被美國堪薩斯州一所學院的學生做畢業論文時發掘出來的,
學生畢業論文的題目是「納粹大屠殺中的英雄」;關於伊蕾娜,學生們找到的史料甚少,
但是史料裡有一個驚人的數字︰「她拯救了2500名猶太兒童」;
這位了不起的人物,為什麼史料記載如此稀少?
學生試圖查到她的墳墓所在,卻沒有結果。
後來,學生們輾轉獲悉她仍然在世,生活在華沙市中心的養老院,
才在她擺滿花束和從世界各地寄來的感謝信的房間裡,瞭解了她這段一直不為人知的事蹟。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伊蕾娜是一名護士,在華沙社會救濟局工作,負責照管華沙的救濟食堂;
1942年,納粹在華沙建立「猶太人集中區」(ghetto),伊蕾娜看到區內極差的生活條件,心靈受到很大的震撼,於是她參加「支援猶太人委員會」,清查華沙市有多少衛生防疫機構。
由於德國入侵者擔心出現斑疹傷寒和傳播開來,所以允許當地人管理這些機構;
她很快的與猶太家庭聯繫,建議將孩子帶出集中區。
這是一個讓家庭離散、父母撕心裂肺的時刻,她試圖說服家長交出孩子,家長們反問道︰「孩子一定能活下去嗎?」當時的條件,誰能打這個包票呢?但是肯定的是,如果留在「猶太人集中區」,只能等死。

父母親甚或長輩不願意和兒孫分離的心理,伊蕾娜完全能理解,因為她也是母親;
有時候,當伊蕾娜和助手探訪某些家庭、試圖說服他們改變主意時,
發現這些家庭已被強行押上火車,駛向死亡之地,此情此景更加堅定她救助猶太兒童的決心。
她開始把一些孩子當成斑疹傷寒的患者,用救護車載走,接下來,為了運出孩子,她用盡了一切可用的東西︰
垃圾袋、工具箱、商品包裝箱、馬鈴薯的袋子、甚至棺材......。
救濟局在華沙有十個分局,她在每個分局至少爭取到一個願意幫助她的人,有這些人協助,
他們偽造千百份信用狀、簽字,就成為這些猶太兒童的臨時身分證。

戰爭期間,她總是盼望著和平到來,不僅想讓孩子活著,她還想讓孩子有朝一日恢復自己的真實姓名,了解自己的身分;
所以,她儲存有關孩子姓名和身分的資料,把這一切都記在小紙片放入罐頭瓶裡,埋在鄰家的一棵蘋果樹下;
就這樣,她不為人知地儲存了2500名猶太兒童的資料,希望儲存到納粹撤離......。
不幸的是,納粹獲悉她的作為,1943年10月20日,伊蕾娜被蓋世太保逮捕,關進了Pawiak監獄,受到嚴刑拷打;
在牢房的草墊子裡,她意外發現一張耶穌像,她一直帶在身邊作為受難的物証;
1979年,她把這張耶穌像送給了教皇約翰‧保祿二世。

伊蕾娜是唯一知道孩子名字和領養者家庭的人,她經受拷打,但從未說出任何一個合作者的名字,也從未說出任何一個兒童的名字;
拷打中,她的腳骨和腿骨被打斷了,
但是,沒有人能夠打斷她堅定的意志,於是她被處以死刑。
但這項宣判沒有執行,在通往刑場的路上,押解的士兵放了她,怎麼回事呢?
原來,波蘭抵抗軍事先買通士兵,他們不忍看到伊蕾娜被處死,
因為,她若被處死,孩子們的身世將永無破解了。

然而,在官方的記錄裡,伊蕾娜是已被處死的,於是,她後來以假名繼續工作,
直到戰爭結束後,她挖出埋藏在地下的資料,以便找到領養2500名兒童的家庭;
大多數孩子的父母都死在集中營,但有些孩子們還有親戚分散在歐洲各地,伊蕾娜又想辦法讓他們和親戚團聚。
很多孩子們還記得她,但只知道她的假名—「約蘭塔」(Jolanta),
多少年後,當她的事跡配著照片登在報紙,
當年被救的孩子給她打來了電話:「我還記得你的模樣...。我是這些孩子中的一個......。
多虧了你,我們才有今天的生命……。我想來看望你……」
伊蕾娜很高興的接待當年被救的兒童,這些兒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蓋世太保嚴刑拷打給她留下的傷痛,使她多年來離不開輪椅。
她不把自己看成英雄,她沒有因自己的行動而自負,每當有人向她問起這方面,
她總是說:「我本來可以做得更多,自責將伴隨我到死。」
她對自己過去的事跡用這樣一句話來評論:
「每一個因為我的協助而獲救的孩子,只是證明我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證明我值得獲得一個頭銜去炫耀!」
(Every child saved with my help is the justification of my existence on this earth, and not a title to glory.)

伊蕾娜生於1910年,她的父親是一位醫生,在她很小的時候,死於斑疹傷寒。
爸爸在世時曾教導她:「永遠要幫助一個掉到水裡的人,不管他信什麼教,不管他是哪國人,幫助別人應該是你每天發自內心的需要。」
2006年,伊蕾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兩年後,2008年5月15日離開人世,享壽98歲。
她的故事曾經拍成一部紀錄片:「伊蕾娜‧森德勒:以他們的母親為名!」
(Irena Sendler:In the name of their mothers),
於2011年5月1日在美國公共電視網播送,
您可以連結到這個網址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KqYz-F6rb8
標籤:
瀏覽次數:152    人氣指數:2152    累積鼓勵:1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搭乘電梯(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甚麼是生活?(轉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5-10 08:56
她, 50歲,宜蘭縣,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5-08 18:41
她, 74歲,台北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