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乳癌防治月,臨床發現,國內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醫師建議,預防乳癌應提早在乳腺發育的12歲起就開始,包括少碰高脂食物、少接觸環境荷爾蒙物質等,而乳癌篩檢則應在35歲前開始,早期發現與治療才是王道。(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乳房外科蘇智銘醫師表示,乳癌是女性健康隱形殺手,在台灣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第1位,也高居亞洲第2位。但是國內女性普遍沒有自我檢查和定期就醫檢查的習慣,往往造成病灶因拖延而擴大,增加治療的時間和難度。
乳癌早發現 治癒率高
乳癌發生的初期多半沒有症狀,婦女每個月要做乳房自我檢查,按壓乳房查看是否有硬塊,或不正常分泌物,但當查覺到異常腫瘤後,常常已經大於2公分,多屬癌症第2期以上了。其實乳癌如果在第0期就發現,5年存活率高達97%,就算是第1期才發現,5年存活率也有95%,所以罹患乳癌儘早接受治療,效果其實很好。
除了自我檢查,婦女朋友也應該養成定期就醫檢查的習慣,因為使用乳房超音波,或者乳房X光來檢查,可以在乳房出現硬塊或疼痛,以及不正常分泌物之前,就發現初期的乳癌,這樣治療起來療程更短,而且效果更好。
預防乳癌 從12歲開始
乳房惡性腫瘤細胞,除了侵犯乳房組織,更可能轉移到骨骼、肺、肝、腦、淋巴等部位,破壞器官功能。最常發生乳癌的部位是在乳房外上方,所以每個月生理期過後的1周可自行觸摸檢查看有無硬塊,同時可輕微擠壓乳頭看有無異常分泌物或凹陷等。
一般而言,乳腺開始發育的年齡約是12、3歲,若那時接觸過多如環境荷爾蒙等汙染物、太常吃高油脂食物等,有可能會影響乳腺發育,但因和乳癌的關聯性目前只有零星報告,還不能充分證明,所以提醒還是少碰為妙。
高危險群 拒絕危險因子
而其實,高油脂食物和環境汙染物本來就對人體有不良影響,所以無論是否真會導致乳癌,還是要盡量避免餐餐速食、太常接觸塑膠製品,例如用塑膠袋裝熱食或使用不合格的塑膠便當盒、輻射線、殺蟲劑等。
而比較容易發生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母親或姐妹得過乳癌、本身是卵巢癌或大腸癌的患者、第一胎在30歲以後、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以及長期抽煙喝酒等,想要遠離乳癌,除了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減少攝取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避免壓力之外,定期做乳房檢查,其實是最有保障的方法。
★乳癌媽咪呼籲:勇敢接受治療抗癌
40多歲的莊小姐,是1位個性開朗的家庭主婦,1年前突然摸到胸部有硬塊,她因為擔心檢查的結果會是壞消息,所以選擇不理它,不過在家人勸說下,她鼓起勇氣到雙和醫院做檢查,竟確診是乳癌,讓她一下子無法接受,不過在醫師、護理師和社工師的關心及幫助下,她勇敢的接受治療。
還好,發現的早,乳癌只是第1期,所以在手術和化療後,現在已經穩定的控制住,莊小姐也以感恩的心情到處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所有婦女朋友都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萬一有異狀也要趕快就醫不要逃避,因為越早治療就會好的越快。
★醫師提醒:乳房檢查35歲開始
一般來說,乳房攝影適合年齡較大的女性,因為隨著年紀增加乳房中的乳腺組織逐漸退化,腫瘤在X光片中會變得比較明顯易見。年紀輕或是某些乳腺組織較緻密的女性,乳房中的病灶容易被乳腺組織遮蔽,這個時候新發展的數位乳房攝影儀對於診斷會有幫助,但許多時候還是需要用超音波做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