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力合,心更要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苦或解脫,只是心念的轉變而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千處祈求千處現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4.24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0年11月22日
 
千處祈求千處現
 
  
農曆:十月二十七日

把握因緣,開啟大愛

與大陸河南省慈善總會會長李志斌先生等人座談,上人言及,慈濟自一九九一年開啟大陸賑災因緣,二十載歲月忽焉而過,慈濟人的愛不曾中斷,從急難救助到中長期援助貧戶生活、建村建校,聚合許多人的力量,從艱困中走來,亦見證了大陸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改變。

「二十年前,要到大陸賑災非常艱難,若無把握機會付出,因緣稍縱即逝;幸而慈濟人鍥而不捨,每年冬令亦為特困戶發放,不只給予有形的物資,更延續那一分真摯的長情大愛……」

上人言,慈濟事是所有慈濟人所做,慈濟志業也是全球慈濟人共同的成就。「如今大陸經濟卓然成長,許多大陸人士來臺參訪,紛紛表示現在最需要的是慈濟人文,令人欣慰。」

隨後,北京「選擇與尊嚴網站」陳小魯先生等人拜會。此公益網站倡導「尊嚴死亡」,引導民眾建立「生前預囑」,期使臨終者能按照個人意願,尊嚴離去。

上人言,一般人對於身後事雖有自己的願望,但家屬通常無法打破舊有觀念,「現代科技是廣傳善法的有力工具,期待大家都是出於善心念,帶動人間善行,真正達成往生者的遺願。」

上人表示,慈濟有許多「無語良師」,生前就是慈濟人,終其一生皆為海內外苦難眾生付出,直到人生盡頭,又將遺體奉獻為醫學教育之用,這都是出於誠懇大愛,才能成就無數人間善事。

「慈濟人心胸開闊,完全付出、毫無罣礙,面對生死亦是輕安自在。」上人表示,要讓大眾了解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法則,無人能逃脫,而學得生死自在;觀念改變後,將能逐漸接受遺愛人間、回饋社會的理念。

傳播正法,領眾行道

與人文志業中心同仁溫馨座談,上人強調,五濁惡世,眾生共業,人心的無明造業,使得世間危機重重,眾生生命受威脅,期待人文志業要為迷茫的人導正向,為大時代撥開迷霧。

「欲使迷茫的社會,成為清明亮麗的世界,需以正法啟發智慧、明是非。」上人期待人文志業能推廣佛法,讓人們聞正法、行正法,將正法推動在人間。

慈濟今年推動「大懺悔」,上人感恩人文志業體同仁發心投入經藏演繹,鼓動法水湧泉,也透過轉播帶領全球慈濟人「入經藏」,讓佛法深入人心、啟發觀者的慈悲心,還能化感動為行動。

「真正信仰佛教,並非拜求佛菩薩庇佑;佛菩薩在每個人心裏,苦難蒼生在呼喚,人間菩薩要即時感應,趕快伸手救拔。」上人言,學佛要學正法,應自我期許為「千處祈求千處現」的人間菩薩;當救苦救難的菩薩更多、更普遍,苦難人才能及時得到救援。

「人文志業中心負有傳播清流、淨化人心的使命,每一個步驟都需用心謹慎、每一則紀錄都彌足珍貴。」上人感恩同仁們用心記錄與報導慈濟人、慈濟事,見證天地間只要有慈濟足跡的地方,都會有福、都能改變。

「在此人心無明的大時代,需要更多人擔挑重任,領眾行道;請大家負起責任,志為典範,才能凝聚淨化人心的大力量。」

人間菩薩,從己「招」起

會客時間,有訪客提問,上人成就這麼大規模的公益慈善事業,是來自於何種精神力量?追求的又是什麼?上人回答:「我個人沒有成就,也無所追求,天天平凡過生活;真正成就慈濟志業的是全球慈濟人,大家共同一念心,將愛心匯合成大力量。」

與臺北、桃園、新竹協力組隊長座談,上人提及辛巴威臺商朱金財師兄,一九九六年落腳當地經商,雖事業有成,但因辛巴威政情起伏影響民生經濟,偷盜搶劫頻傳,臺商紛紛撤出。朱師兄遭遇四次搶劫,連同工廠所有機具也被洗劫一空,損失慘重。

第一次被搶劫時,他只覺得:「怎麼這麼倒楣!」第二次被搶開始思考是否要繼續在辛巴威經商;第三次遭搶已認識慈濟,他以因緣果報自轉心念,持續行善回饋當地;第四次雖然也會想:「已經在做善事了,怎麼還會遭劫?」但緊接著自我勉勵:「一定是做得還不夠。」遂將事業交給太太經營,全力投入慈濟志業。

辛巴威社會動盪,行善濟貧有諸多限制,朱師兄發現當地村莊衛生條件普遍不佳,村民多有白癬、跳蚤等皮膚疾病,便帶理髮師進入村莊,幫忙村民理髮、噴藥治療。由於長期帶動員工行善,不只員工樂於協助發放,受助者亦受感動,也跟著一起當志工,目前辛巴威已有七、八十位本土志工。

上人欣言,朱師兄珍惜每一次共修精進機會,不辭路遙,遠赴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見習培訓,還曾自行開車歷時十九個小時到上課地點;用心付出、默默耕耘,今年終於回臺受證。這分求法若渴、精進不退的精神,值得學習!

另言南非祖魯族志工,即使須經多重翻譯才能了解師父所說之法,卻不斷地吸收法並且身體力行、廣傳法益。

「海外慈濟人以『臺灣』之名用心推展志業,身在臺灣的慈濟人要珍惜因緣,藉力使力,感恩眾人相互成就,且應用心傳承。」

上人表示,「傳承」並非將事務交代給別人做,自己無事一身輕;「無事可做而空過人生,慧命將因此中止,也無法融入團隊。必須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團隊合和互協,共同精進。」

上人期勉,人間菩薩招生,要從自己「招」起,要自我策勵,道心堅定,才能走入人群廣招生;期待臺灣的菩薩愈多、福業愈大,社會才能平安。
標籤:
瀏覽次數:7    人氣指數: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力合,心更要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苦或解脫,只是心念的轉變而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