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芙蓉是一相當適合台灣環境的盆栽樹種,尤其是台灣南部
其橢圓形的葉型,荒老的皮相再加上堅應無比的舍利
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樹種
但因國人未能完全透徹了解海芙蓉的樹性,以至於有
海芙蓉無法在濁水溪以上種植的謬論
最近與友人在一園子裡看到一有相當美麗樹型的海芙蓉
又回憶起30年前在墾丁附近的海岸岩礁上,到處都是海芙蓉
高屏地區的盆栽園裡也到處都是山採海芙蓉
也因濫採,海芙蓉幾乎從台灣海岸線消失
小弟試著整理在網路能找到關於海芙蓉的培養方法
海芙蓉屬熱帶樹種,有越冬的問題
施秋肥或噴灑鹽水(葉子會漲大)以利過冬
-----鄭誠恭
海芙蓉原生於海岸岩石之上,北至日本沖繩、南至馬來西亞沿岸皆有原生
台灣南端海岸原生種葉形小、木質硬,適合栽培成中、小品盆栽
菲律賓海岸原生種葉形大又厚,樹勢強健,適合大品盆栽的創作
此兩地因常受颱風侵襲,故而樹形委婉曲折、多舍利,乃是盆栽創作之上乘素材
東南亞地區山採的舍利樹種稀少,海芙蓉乃得天獨厚賞賜給此地盆栽作家之物,
得以讓作者盡情發揮創作的意念,捨此已無他矣!近年中、北部常見培養失敗的例子
,在越冬時失枝及嚴重落葉,海芙蓉怕冷的傳說更令人信以為真
其實海芙蓉在台灣並不怕冷,只是對於溫差的變化比較敏感而已,
由以下兩點事實可證
一、沖繩島海岸有海芙蓉原生地,緯度比台灣更高,冬天比台灣更冷,它都能長期存活於此
二、由植物學的理論得知,海芙蓉如果怕冷就不會生長再北風蕭瑟的海岸岩石上,
而會選擇比較溫暖的陸地避風處
走一趟海岸原生地就會發現只有海潮或鹽霧所能及的礁岩上才有海芙蓉
由此得知它性喜通風、貪水好肥,生長在礁岩上之根群必喜歡透氣良好的粗砂或海砂做為培養土
冬天的北風及霜害靠著海水及鹽霧來消除,如此就可以安穩過冬(鹽水的冰點低可化解霜害)
每一種樹種的培養,需盡量仿造原生地給它一個近似天然的環境,
如此才能培養出強健旺盛的樹勢,有健康樹勢才能達到創作之目的
培養海芙蓉失敗,依經驗歸納出以下幾種原因:
一、培養土透氣不佳(種植時忌土,應以米粒~菀豆大小之海砂或山砂改善之)
二、秋天所儲存的養分不足,葉太薄(多施秋肥,應採用有機肥料)
三、樹身含鹽量不足,無法抵抗10℃以下之長期寒流
(鹽份的補充以海水的濃度為標準,不可用海鹽直接灑在盆面,國內有很多因此枯死的案例)
四、介殼蟲為害,在小枝上可以發現粉狀小白點即是.介殼蟲害是枯枝一大主因,常在枯枝後才被發現
海芙蓉是很容易培養及創作的樹種,只要細心觀查失敗原因,並徹底改善
-----花花世界
水芫花俗稱海梅又稱海芙蓉,生長於海邊岩石上,其性喜濕抗熱,是熱帶植物
生長於海邊,長期遭受落石、海浪、強風的侵襲,致使樹勢奇特,其自然舍利更具美感
初期由菲律賓輸入時引起很多樹友之喜愛,有人大量購入培植,無奈因不諳樹性
故於培植過程受挫甚多,因而望海梅而怯步
北部同好因無法克服氣溫氣候,屢屢失敗不敢再種,成品甚是美觀,令人百看不厭
愛不釋手的理想盆栽樹種,卻因地理因素無法推廣,令人頗感遺憾
植於盆內,盡量採用質輕之粗砂為宜,因此種砂石易排水透氣,有助生根、壯根之效,是初種時最佳之砂土,初植盆或換盆時先以濕水草覆蓋盆面以及裹包樹身,以保持濕度,待其萌芽後再除去,使樹芽繼續茁壯生長,保持濕度尤其剛換盆定植時很重要,一天若干次噴洒樹身更佳
海梅是生長於海邊較少污染之環境,所以種植時亦應注意週遭環境,盡量避開有污染之地方
以免遭受感染掉葉敗枝,而影響其生長在正常生長狀況之下,可適量噴洒農藥,得免遭病蟲之侵害
需全日照,保持樹與樹間距勿太緊密
海梅之枝性,在盆內二至三年期間,生長快速尤其是梅雨季節,可施適量肥料,以稀釋鹽水噴灑葉面
或少許粗鹽結晶灑至於盆土上,盆土上可灑磨碎的蚵粉或細碎粒對樹皮的老態粉有幫助(最好不要碎片換土時你就知道)如果正常發育,一至二年就可調枝定型,定型後得妥善保養,否則極易老化
換土時盡量去除老根、雜根、雜枝,並清除樹身白色青苔(灰白色粉狀物後面有說明)
可使枝椏保持正常狀態而不致快速老化而凋零
其樹怕寒低溫15度就有影響,在冬季寒流來襲,要做好保溫禦寒工作,可於冬季寒流來襲時
移放室內光線充足處,以保持溫度,減低受凍而妨害其生長,置於室內時盡量讓空氣流通
以開窗面南方為宜,因南方來的空氣較溫暖,使樹更能適應
如果環境條件受限,能在秋芽時期(秋紅),適當施肥及葉肥,使樹身、枝葉健康壯碩,也能抵禦寒冷
而安全渡過寒冬。
海梅為何能擁有如此高昂的身價?大多數植物一旦接觸到海水的鹽分便無法生存
因此在潮間帶地區,唯有部分構造特殊的植物才得以存活
海梅葉面上頭因有層天然的保護蠟,使得葉片若被海水噴上後不會導致枯亡
此外,其根部也具特殊的構造非但不怕海水,還可把海水淡化
而形成需要的水分,多餘的鹽份及礦物質就變成樹身灰白色的粉狀物,可說完全是因應海邊環境而生的植物,不畏大太陽曝曬的海梅,生命力強韌,又受東北季風影響樹勢蒼勁,為其不凡的身價奠定了基礎
也一度綠島東岸地區礁岩上的海梅成為商人搜括的對象,聘雇怪手在那兒開挖
海梅為人們利用之處,便是使用在盆景的造景部分。很多人會以不同樹種來做為盆景素材
盆景多數會盡力縮小葉片,而海梅的葉片嬌小袖珍,不需很刻意的"殼水"(台語)葉片也容易縮小,故甚為吃香
盆景的整體主要是看頭緒的生長,而海梅其頭緒的造型很像國畫意境中的松柏,且海梅還可看得到花型,可造型觀葉觀花,使得海梅的身價一段時期暴增,也因其諸多特性,讓海梅成為熱門盆栽素材
所以才讓一些歪腦筋動得快的商人興起盜採的念頭。
題外話在綠島的東部海濱中,有株海梅應該可列為國寶級,此株海梅意境不凡,遠遠看來,樹整體輪廓就像在一座山的懸崖上長著一株樹,整個畫面猶如峭壁上的老樹蒼松,自有讓人細品玩味的意境
最珍貴之處莫過於此. 但1997年賀伯颱風的摧殘,樹的葉子幾乎一掃而空,只留下枯枝殘葉葉,遠遠望去還以為已經掛了。經過這幾年時間的慢慢養息,才又恢復
上頭的枯枝形成自然舍利,與新枝嫩芽交錯生長,其型態讓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曾經有人出價數佰萬要得到該株海梅。
.台灣原生種~菊科~蘄艾(芙蓉)種子盆栽 .
分類:種子盆栽2010/08/10 22:39
.蘄~這個字怎麼念ㄋ~~注音一下~~蘄(ㄑㄧˊ)
蘄艾這植物.很多人家都喜歡栽種
應該是大家覺得他們是趨吉避凶的植物
而我習慣稱之~芙蓉
‧中文名稱: 蘄艾
‧英文名稱: Seremban
‧學名:
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Artemisia chinense Linn.
‧科名: 菊科(compositae)蘄艾屬(Crossostephium)
‧別名: 海芙蓉、玉芙蓉、芙蓉、芙蓉菊
‧原產地: 台灣原生種
‧莖: 莖葉多分歧,全株密被灰色柔毛,平展,而常成圓形灌叢。
‧葉: 葉體密被灰白色絨毛,具香氣,葉柔革質,全緣;葉互生於枝端,狹匙形至倒披狀倒披針形,全緣或先端三裂。
‧花: 頭狀花頂生,球形,徑約 0.7 公分,單生或著成黃色總狀花序,總苞半圓形,密被柔毛;外輪花雌性,單輪排列,管狀;中央者為兩性花,管狀。
‧果實: 瘦果長橢圓形,具五稜,頂端有冠毛。
‧更多資料: 性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佳。
種名是chinense意思是「中國產的」,但也是台灣的原生種植物,分布菲律賓、南日本和中國大陸。
常綠多年生亞灌木。原產在北部海岸、澎湖、綠島和蘭嶼的珊瑚礁岩上,可以匐伏在岩縫上生長,也可以長成圓團狀的低矮灌木。
蘄艾繁殖力很強,自播性甚佳,耐旱能力不錯,常種植在人家的牆角或屋簷下。
由於蘄艾是東引的名酒海芙蓉藥酒的原料,另外又有解毒、固肺、治刀傷等多樣療效,因此向來廣受民間喜愛。
生長在珊瑚礁岩上的蘄艾,曾經有不少人冒險犯難攀岩摘取回來炮製藥酒,可是因為採摘過程極其危險,經常有人失足隕命,因此蘄艾又被稱為「奪命芙蓉」。
目前野生植株已經越來越少了,大多被挖回家種植藥用,造成野外卻很難再發現。
民間視蘄艾為趨吉避凶的植物,每當孩子的照顧不順遂時,就會以它的枝葉加在熱水中,為孩子洗滌除穢,或喝芙蓉水等民俗信仰。
不管是否真有療效,總是以它濃濃的芳香來安定人們的心靈,增添心理幾許的寧靜。
以前老阿媽也喜歡把蘄艾插在髮稍上,據說可以除髮垢。
前往醫院探病或送葬時,摘幾片蘄艾和榕樹的葉子放在口袋,有避邪作用。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校園植物/蘄艾/蘄艾.htm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2&bdsn=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