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認識佛教-76 淨空法師講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教-78 淨空法師講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認識佛教-77 淨空法師講述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0.12.27  天氣:  心情:

底下講到佛法教學的藝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知道。佛當年在世到處講學(講經說法就是講學),跟我們中國孔老夫子沒有兩樣,孔老夫子也是周遊列國,也是到處講學。傳到中國來之後才有寺院,後來才有叢林,在印度沒有。在印度的時候,佛的這一個大團體,等於說是哪一個地方邀請,到哪一個地方去,都不是久住,講一個時期之後,別的地方邀請,又去了。佛不是一個人去,是帶了一千二百五十人,團體很大,所以邀請也很不容易,真的要有財力、有物力,要接待那麼多人,不是少數人。


佛法傳到中國來,才有固定的居處,因為佛教到中國來,是中國帝王迎請到中國來的。印度托缽,是社會上大家對托缽的人很尊敬,都恭敬供養。中國人當托缽是要飯的,這是最瞧不起的。皇帝迎請來的客人,以後皇帝又拜他作老師,哪有皇帝的老師讓他到街上去討飯!這怎麼樣也行不通的。所以到了中國來之後,佛教就變成中國化了,就不再托缽了,不再樹下一宿了。就蓋好的房子給他們居住,而且宮廷派專人侍候供養,不要那麼辛苦了。所以到中國來,生活就改善很多很多了,沒有那麼辛苦了,這我們要知道。


到以後發展成叢林,叢林是唐朝時候發展。百丈大師跟馬祖(這不是馬祖廟的馬祖),這是禪宗道一禪師,道一俗家姓馬,他是禪宗第八代的祖師,就是惠能的徒孫,惠能的學生懷讓,他是懷讓的學生,所以是中國禪宗第八代。他俗家姓馬,就稱他馬祖,不是我們台灣馬祖廟的馬祖,一定要搞清楚。所以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這裡面所有一切規矩都是百丈大師草擬的,他們兩個人建立中國叢林。


叢林是什麼?叢林就是佛教大學。這就是真正有規模了、有制度了,把佛教教學制度化了。不像從前,從前是私人私塾互相傳授,規模很小,不是一個制度化。從馬祖之後,中國佛教走上了制度化,完全變成學校了,大規模的學校。叢林很多都變成了專科大學,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這叢林是外國沒有的。


叢林的教學、講學、教材、教法,沒有一樣不是達到最高藝術境界,這是我們要曉得的。雕塑、建築以及其他的,諸位如果稍微留意一點,你都能夠發覺。到今天這許多非常美善的教學,現在也都失傳了。今天我們所聽到的佛門梵唄,實在講都已經變質了,都不如從前來的完美。佛教在這一代是非常缺乏人才,不但缺乏藝術人才,藝術人才要有高深佛法的修養,他所表現的東西,裡面是活的,裡面才有真正的內容。就像世間的藝術一樣,世間藝術裡面,如果不充實哲學的內容,他的東西就不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一幅畫、一首詩,或者一首曲,它裡面都有高度的哲學修養在其中,所以顯現出來的是真善美慧。


我們今天這些梵唄不錯,詞都是古人做的,唱出來的時候,因為心不清淨,所以唱出來的音也不清淨。心裡沒有達到證悟的境界,所以唱出來,靈感也沒有了,顯得俗不可耐,甚至於還不如基督教的聖詩那樣的能夠感人,這是佛教之衰。佛教的人才缺乏,缺乏真正修行人,我們要了解這一點,不是佛教沒有內容,不是佛教沒有真實的東西。


像繪畫的藝術,諸位如果到大陸上看看敦煌的壁畫,看看雲崗石窟,這些雕塑的藝術。最近在北京房山發現的石經,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的代表作,諸位要有機會不妨去看一看。是整部的大藏經,比我們現在的大藏經內容還要豐富。因為晚期翻釋的經典,有些還沒有收到藏經,那裡都有,它都收進去了。是用這麼厚的石頭,像大長桌,一塊一塊的,兩面雕刻,全部大藏經雕刻出來,字有大姆指這麼大,字是非常之美,雕了四百年。你一看,實在講不亞於萬里長城,一共有幾萬塊石頭,最近被發現,是一部完整的,大概還沒有完全拿出來,它分藏在七個山洞裡,只開放了兩個。我們進去看的時候,歎為觀止,不能不佩服古人的用心,怕佛教經典遺失,用這個方法保存下來傳給後人,對待後世的子孫真正是盡到了責任。

標籤:
瀏覽次數:27    人氣指數:2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認識佛教-76 淨空法師講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教-78 淨空法師講述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