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71527
 Kenvinel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管風琴鴛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Ladies talk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分享新聞一則~告別生命容顏
作者: Kenvinel 日期: 2012.11.12  天氣:  心情:
分享今天看到的一則新聞:(摘錄:中央通訊社)
遺體修復 記住最後容顏 2012年11月11日 下午12:26.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11日電)因為口腔癌往生,老人的臉殘缺一大塊,看著修復過後的遺體容貌,老人的太太愣了30秒,淡淡地說「好像,謝謝」。就是這簡單的謝謝,讓法醫楊敏昇不悔走上遺體修復之路。

接觸屍體是新竹地檢署法醫楊敏昇平日的工作,原本拿解剖刀的手,是為了從屍體找真相;但因為攻讀生死學碩士,因緣際會接觸遺體美容,讓他對對屍體解剖有了不同想法。

楊敏昇說,中國人常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然而,往生者的容貌和活著時一定有差異,更遑論生前遭遇病體折磨,甚至意外致死造成的形體扭曲。死者的最後一面常常讓人不忍卒睹,見與不見,對活著的人都是折磨與考驗。

回想自己當年陪著岳母去弔唁死者的場景,楊敏昇記得,要看死者容貌前,岳母的手緊緊握著他,不是因為心理害怕,只是擔心「疾病造成的身體浮腫,會不會破壞那原本美好的印象?」

「對家人的最後一眼,決定了往後的印象」,楊敏昇說,遺體容貌的扭曲、變形常對家人造成殘存陰影,而遺體修復,不僅尊重亡者,也是對家人最好的悲傷輔導。

正因為瞭解最後一面的重要,楊敏昇不僅利用工作餘暇協助遺體修復,進行法醫解剖時也更為謹慎,每次下刀、縫補,他都用心計算,因為他知道「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漂亮地走」。

投入遺體修復10多年,楊敏昇把每具遺體都視為大體老師,他分文不取,因為每次經驗都能讓他學習。

2008年他協助陸軍601旅空難意外8名罹難官兵遺體修復,家屬感激地包了新台幣3600元紅包,他卻回包3700元奠儀,堅持不收酬勞。

他說,「我只是做我該做的,這是他們的福報,當然不能收錢」。楊敏昇把紅包退還給家屬,只留下紅包袋當平安符,即使換了皮夾,他仍細心地將紅包袋平整地放進裡面,提醒自己不忘當初投入遺體修復的初心。

就像所有著迷柯南、福爾摩斯辦案的孩子一樣,對科學辦案的憧憬,引領楊敏昇走入法醫這一行,然而,長期與屍相伴卻讓他從「急著破案的年輕人,變成尊重屍體的中年人」,進而投入遺體修復推廣,「不只幫死者找公道,更要讓他有個善終」。




看完這則震撼心弦,久久無法撫平,在他大好前程,顛峰時候,一句話轉念成無比讚嘆的大智慧
在這負面新聞充斥的當下,正須要這默默做,無謂得與失
讚嘆!!!!!!
標籤:
瀏覽次數:242    人氣指數:1642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管風琴鴛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Ladies talk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