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醫療真諦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鋪平心路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布施,種富有因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5.05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0年12月20日
 
布施,種富有因
 
  
國曆:12月20~22日
農曆:十一月二十六~二十八日

喜捨致富,種未來因

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上人於關渡志業園區、三重志業園區、臺北慈濟醫院、板橋志業園區主持十二場歲末祝福典禮;看到慈濟人溫馨共聚、慈濟大家庭年年添丁,上人甚為欣喜,感恩四十五年來每一位慈濟人用心用愛付出,成就菩薩群愈來愈壯大、志業開展愈來愈成熟。

「『人間菩薩招生』,要從『一』而生『無量』——一位慈濟人能帶動、影響無數人,再由受接引者帶動更多菩薩,就能造福人群、廣度眾生。」

上人說明,愛心不分國界、種族與膚色,只要給予環境、有人帶動,就能起於行動,為苦難人付出。

就如宏都拉斯張鴻才師兄,今年十一月為了賑災而奔忙,加重「甲溝炎」症狀;雖然腳痛難忍,但他還是咬牙硬撐,並鼓勵兒子一同投入,真誠付出啟發許多居民加入志工行列,連受災民眾也穿上志工背心協助搬運物資。

「發一念心,就可以帶動許許多多好心人。」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見苦知福,啟發菩薩心、精進菩薩行;「濟貧」同時「教富」——引導貧人喜捨,開啟富裕心靈。

「能帶動窮人發心布施,啟動愛心善念,就能為未來種下富有的『因』。貧困者富有大愛,為善不落人後,點滴之力皆不可輕視,集眾所施,也有大力量。」

上人述說一則佛典故事——

一位身無分文的貧苦婦女,看到城中居民把握難得機緣,紛紛以油燈供佛;她無力買油供佛,遂剪髮變賣,換得一小盞燈油供佛。當晚起風,吹熄了所有的燈火,唯有貧女所供養的油燈燈火不滅。

「由此可知,貧苦人虔誠付出的功德,不亞於富有者的布施,而且更為難得殊勝。」上人期許人人無分貧富,凝聚愛的力量,救拔天下苦難人。

珍惜平安,知福造福

今年「慈濟大藏經」影片中,可見許多即使富裕如「天堂」的國家,也無法抵抗天災威力。上人言:「眾生共業,業力深重引發大災難,人力無法抗拒,唯有啟發人人愛心,平安時互愛互助,災難發生時也才有足夠的力量及時膚慰苦難。」

上人表示,人們日常用品皆是取地球資源提煉製作,若用物浪費、過度開發,將讓大地受毀傷,形成惡性循環。「欲求天地平安無災,唯有淨化人心;人心少欲知足,不再大肆破壞環境,眾生才能安穩共存。」

慈濟人積極回收資源,不是為了變賣回收物,而是真心誠意為了保護大地而做,且希望能淨化人心,讓人人懂得消除內心的「五毒」——貪、瞋、癡、慢、疑。上人說明:「若能改除習氣,自然待人接物能夠謙虛、親切,且能溫言軟語表達愛與尊重。人人皆能如此內修外行,就能受人敬愛,社會也才能祥和平安。」

報真導正,善愛相傳

「新聞媒體是社會大眾的眼睛,要讓人人看得正、看得準,不只能了解社會事,更能得知天下事。」與媒體朋友談話,上人籲請媒體傳播人員都能負起「報真導正」的使命,讓臺灣的愛與善廣傳全球。

東森財經新聞臺李惠惠臺長率先發問,今年以來,感覺災難愈來愈頻繁,人心焦慮不安,此時此世,媒體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上人說:「天下人、天下事都很令人擔心。原本簡單的事,因為人的因素變得複雜;人心紛亂,就像滴水漣漪般,從中心點不斷擴大,甚至引發人禍災難。」

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較,臺灣很平安,人民也都有善心、有愛心。上人表示:「臺灣無以為寶,唯以仁、以愛、以善為寶,而且善與愛是可以相互啟發的。只要有愛,即使人少力弱,也能濟助苦難,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衝突,進一步引導大眾發揮更強大的愛心力量。」

有記者表示,許多民眾因為選舉而焦慮。上人直言,只要媒體不要一直擴大衝突、對立的言語形象,就能減少人心焦慮。

「真正愛臺灣,要讓國際間對臺灣另眼看待,了解臺灣是『寶島』。全臺慈濟人天天在各個社區裏無私付出,海外慈濟人也是從臺灣取得經驗、以慈濟精神播撒愛的種子;愛與善是臺灣的寶,媒體應加以弘揚。」

上人表示,媒體若能「隱惡揚善」,發揮淨化人心良能,多報導好人好事,就能讓人心有愛,沒有仇視對立。「只要了解臺灣社會有這麼多好人、善行,帶動起人心愛的效應;人心能安,社會就平安。」

心靈淨化,知足有福

《工商時報》陳志光先生提問,據學者觀察,明年全球經濟景氣惡化;很多企業家或一般民眾為此憂心,上人有何看法?

上人表示,自己並非經濟學家,不過據自己看來,臺灣很有福,只要人人安分守己,心能知足,不要太浪費,不只自家生活無虞,還有餘力能助人。

「我呼籲慈濟人『吃八分飽,兩分助飢貧』。只要減少外食、在家開伙,控制食物量、減少廚餘,就能節省一筆可觀的伙食費,幫助很多人。」

上人強調,心能知足最富有。在慈濟環保站常見回收物品,經志工整理就能發揮功用,所以儉樸節約、減少消費,相對地也能減少資源耗用以及過度消費衍生的社會問題。

談及環保,座中李國政先生表示,自己對於全球環境生態的未來持悲觀態度。上人勉勵:「人心欲望深重,所以心靈淨化是最徹底的環保;少欲知足,就能改變生活習慣,自然環境就不再受無盡的開發、破壞。」

上人提及,曾聽聞一位先生分享,他到斯里蘭卡挖寶石礦,鑿山挖礦的範圍很大,但所挖到的礦石只有一點點,從經濟效益與環境角度來看,皆是得不償失。

「為了經濟,人人向『利』看齊,災『害』隨之而來。如果有心改變的人再持悲觀消極態度,世界將來就沒有希望了。」上人表示,臺灣的資源回收成果在世界名列前茅,今年慈濟推動「法譬如水」經藏演繹,也在社區帶動素食,讓許多人改變奢侈浪費的習慣。

「只要人心得法洗滌,能起覺悟、洗淨貪欲,就懂得儉約生活才是利人利己。雖然大範圍都是黑暗無明,只要有一盞小小燈火,就能為人間燃起光明的希望!」

人我勿較,真理要明

一位女士分享,過去對慈濟有誤解,刊物也曾寫了非常負面的新聞;這次前來參與歲末祝福深受感動,她發願要做志工,且運用媒體力量「報真導正」。

上人嘆道:「每次看到誤解慈濟的報導,只能自勉『遊戲人間』——不計較人我是非,但是要很認真做好事、認真追求真理。」

對於外在的是非言論可以一笑置之,但上人表示:「『大時代需明大是非』——要自我要求明辨是非、認清真理;否則個人思想行為稍有偏差,可能引發社會動亂。」

「其次,『大劫難需養大慈悲』——看到天下災難,應知臺灣很有福,要珍惜且時時自我祝福;假如不祝福臺灣,反而搬弄是非、使人焦躁浮動,無法互愛互助,臺灣就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極易遭遇覆舟之禍!」

「再者,『大無明需要大智慧』——黑暗之中,亟需提燈照路人,而媒體最有機會為大眾提燈照路。要救世,媒體就要『報真導正』,社會才能更平安。」

上人感嘆現代人徒有高知識,智慧卻沒有提升,才會彼此對立,無法平等付出大愛;期待人人轉知識成為智慧。「或許過去曾做了煽動人心的報導,造成動亂,然『大動亂需要大懺悔』——要誠心懺悔,從現在開始用愛付出、用智慧關照,認真遊戲人間。」
標籤:
瀏覽次數:6    人氣指數: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醫療真諦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鋪平心路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