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太陽偏西了,我才拉了同事陪我到九號步道去找那輛賣很甜的紅心芭樂的水果車,順便聊聊我星期一將怎麼處理阿晃的事。
回程又聞到百香果的香氣,想說也帶些回來試做果醬吧,不買則矣,我問老闆說如果我要做成五六罐的容量,約莫得多少百香果才夠,他二話不說折了紙箱,於是我就扛了一小箱下山,也不算便宜呢,所以下回看到商家賣一小罐動輒兩三百的純手工無添加的天然果醬,就要心懷感激的想其中得費多少心血了吧。
照片裡的果醬顏色偏黑,於是可知那些瞧起來黃澄透亮,淋在銼冰上果香甜蜜的市售果醬裡頭多了多少"加工"。這可是一滴水都沒掺入,攪到後頭覺得酸度還是偏高,卻不想危害健康的再擱糖下去,於是切了一顆蜜蘋果一起煮,果然,成品不但更加黏稠,還帶著股淡淡的蘋果香氣,就是百香果的籽我沒太努力的瀝除,"天然的尚好",把成品排排站好,用毛筆寫上要贈予的對象,還貼上可愛的貼紙綁上緞帶,希望受者收到能珍惜心意便好。
關於阿晃,我不想採取最直接最省事的方法讓他又成為被人剔除的流浪學生,不喜歡隨便為人貼標籤,更不喜歡孩子把原本不屬於他的標籤硬往自個兒身上貼。與同事表明,阿晃的媽媽若繼續把頭埋在沙坑,不去正視孩子開始偏差的言行,該直白的勸告就不要太過鄉愿客氣,辦法是可以研究出來的,我倒覺得阿晃口條清晰言語老成,這樣的孩子不會笨去哪兒,一個聰明的孩子不該值得周遭的成人為其盡份最大的努力給予協助嗎?
天色漸暗,一路下山來的時候,有兩小姐弟開心聊著邊跑邊笑,忘我的把老遠後頭懷抱著幼兒高聲呼喊的媽媽給忘的一乾二淨,下坡路陡又沒有防護,轉頭聽見媽媽焦急的喝止幾乎要尖叫起來,遊人如織卻沒人及時理解這媽媽的擔心,趕緊一個箭步往前追擋住兩個小娃兒:
「小!朋!友!你們媽媽在後面追你們耶,等一下好嗎?」
媽媽氣喘噓噓的跑過來道謝,謝什麼呢?人若都能同此心同此理,那個廣東被車輾過的兩歲小女娃性命如今也許就不會成為風中的殘燭一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