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隱藏版女友,心酸當備胎/劉凱西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討拍抱怨文現象/王樵一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幾米vs焦元溥(四之一)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11.04  天氣:  心情:

【創作的開始與創作的靈感】


  也許大家覺得上班很無聊啊,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
  但這裡面可能有組織邏輯等等很多不同的練習在裡面,
  這些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可能變成現在還不錯的狀況……



(( 如果忙的不是音樂,焦元溥早累垮了 ))


○幾米:
我大學念了美術系,但我沒有從小學習素描、水彩等基本功,基礎非常薄弱,導致我在大學時成績很爛非常自卑。
為此我在分組時選了設計組,覺得這樣以後才能找到工作,之後進了廣告公司,一做十二年。
我進廣告公司第三年左右,心裡開始渴望想畫插圖,可是不曉得怎麼畫,也沒人可問,就每天隨便亂塗。
有一天某位同事跟我說,你的畫可不可以借我?
結果她就拿著我的畫跑到出版公司去找編輯,說我有一個同事他很喜歡畫畫,可不可以讓他幫你們畫插畫?
居然《皇冠》雜誌就來邀約了,所以我是被一位衝動的牡羊座朋友給開啟插畫生涯的。

我一邊上班一邊畫畫,但我很討厭工作要不停開會,決定辭職來專職畫插畫。
沒想到離職第一年便生了場重病,待在醫院哭了一年,接受治療,覺得生命所剩無幾。
某天有位出版社老闆問我:「你要不要把之前的插圖集結成一本書?」
我心裡想:「好啊,就把它們湊成一本書吧,可以留給家人紀念。」
我是想著也許可以留下一些東西當作紀念才開始創作的。
第二年,我就完成了兩本書:《森林裡的祕密》跟《微笑的魚》(大塊文化出版)。那一年,我已經四十歲了。


●焦元溥:
最近我們家整修,我媽從房間翻出非常多奇妙的東西,包括我幼稚園中班的家庭聯絡簿。
老師寫的意見是,她覺得我很有音樂天分,無論教任何歌曲,我聽一遍就可以記下來。
我四歲開始學鋼琴,但學樂器跟喜歡音樂是兩回事,一直要到國小四年級,因緣際會,
在學校訓導處借來的音樂卡帶上聽到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從此才真正喜歡古典音樂,而且是入迷地喜歡:
我總是想知道更多,想知道這音樂在說什麼?為什麼這樣吸引我?這些作曲家又有哪些作品?

我之前本科一直不是音樂,但也一直有自己的音樂學習。
在念完碩士打算讀博士時,我覺得該要專心致志,就決定把心力專注在音樂上。
不過我也沒有後悔曾經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去學其他東西。
我現在每每忙到不可開交,有時會想,如果我忙的不是音樂,那應該早就累垮躺在醫院裡了,
但因為是音樂,即使萬分忙碌,仍然可以撐持到現在。


○幾米:
我就是沒有學音樂才躺在醫院啊!(笑)


(( 誤打誤撞,幾米師從李石樵大師習畫 ))


●焦元溥:
在你的書裡提到當年考大學前曾補習過素描,但上過課的這科卻考最低分,
從沒上過課的其他科反而考高分,我很想知道你怎麼看這件事。
其次,你曾經說你以前有技術卻不知道畫什麼,生病痊癒後好像就有東西要說了。
人們通常是有想法卻沒有技術去實踐,我很好奇你如何把技術和想法結合為一?


○幾米:
我是高三下學期才知道有美術系可以考,所以非常慌張跟我爸說,我想要考美術系,可是聽說要考術科。
當時我根本不曉得有補習班教這個,我爸說他同學的兒子是師大美術系畢業的,就找他來幫忙諮詢。
因此有一天我就在師大跟一位年輕人見面,那個人叫吳炫三。
當時他是在念研究所的樣子,他說他非常忙碌,因此介紹我去找他的老師,竟然是李石樵大師,因此我就在李老師的畫室學素描。

高中學校下課後就搭公車去李老師的畫室上課,每天老師都把我畫的全部抹掉,說要重來。
我總共學了三個月,其實完全聽不懂這位武林高手在講什麼,因為我沒有基礎功。
考試當天,我卻樂壞了,發現素描考的是畫一尊我每天都在畫的石膏像。
但是我的水彩、國畫還有書法,根本沒有時間準備,硬著頭皮上場。
等我入學之後,發現同學的素描都拿很高分,我只是人家的一半。
可是我的國畫跟水彩卻比他們高很多,所以你問我這件事,我就覺得,這因此讓像我這樣不該念的人去念了。


●焦元溥:
但我想你當年考試的水彩和國畫裡,一定有某種能夠牽動人心的東西。


○幾米:
很多人很早就顯現他們過人的才華或者是創作的慾望,
可能在十八歲或二十歲就寫出非常棒的文章、畫出非常驚人的作品,可是我完全不是這樣子。
我在大學已經夠自卑了,因此從來不覺得我是個有創作力的人,去廣告公司上班,我也都是排在後面。
等到有一天我變成幾米時,我聽說廣告公司的人說:「怎麼會是他呢?他以前在公司很爛的啊!」我就是這樣的人。


●焦元溥:
但很多作曲家也是這樣,到三十歲(如華格納)甚至四十歲(如普契尼)才大爆發,不是所有創作者都必須要是莫札特或蕭邦。
不過無論如何,我想累積絕對重要,沒有累積就不會有成果,即使你不見得知道自己累積了什麼。


○幾米:
從我開始練習插畫到出第一本書,我已經持續畫十五年的圖了,但期間沒人知曉,因此人家就覺得這個幾米怎麼突然冒出來。
在沒有預期出書的練習過程中,我慢慢學到一些東西,還有在廣告公司上班的訓練。
也許大家覺得上班很無聊啊,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但這裡面可能有組織邏輯等等很多不同的練習在裡面,
這些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才可能變成現在還不錯的狀況。


(( 沒有實作過程,靈感只是靈感 ))


●焦元溥:
那你怎麼看靈感這件事?我想你一定常被問,繪本裡那些絕妙想法,究竟從何處得來,是不是每天都在咖啡館看人?


○幾米:
大家都喜歡談靈感,不喜歡談靈感背後的實作,但很多靈感往往來自於實作過程。
可是實作好辛苦好無趣,談靈感彷彿可以天馬行空地說我想這樣那樣,但實作就是每天坐在桌子前八個小時不斷工作。
如果沒有這看起來很無趣的實作過程,所有的靈感終究只是靈感。
靈感當然非常重要,但是你要先問你自己可不可能做到耐下性子一筆一畫持續創作下去。


●焦元溥:
啊,這就是畢卡索說的,「靈感是一位很難邀請的客人,總是在我工作八九個小時後,他才會出現」。
我的寫作也是如此:最初由一個概念去延展,在過程中自然會出現其他想法,但這些衍生出來的靈感,
絕對不是坐在家空想就會出現,一定要親自去做,才會漸次發展出來。
我也往往在寫作過程中猛然發覺,原來這曲子可以這樣想,原來那件事情可以那樣看。
甚至,我可以說就是要透過實際寫作,才可能想出自己先前想不到的事。

像我的博士論文,許多關鍵性的突破,全都來自當初根本沒有想到要用的資料,
都是在書寫過程中不斷撞牆、跌跤,狠狠摔在地上的時候看到天邊一朵雲,於是忽然了悟,知道正是這朵雲可以救你。
如果不確切地去做這些,所得最多就是「理所當然」,不會有超出預期的成果。

所以和專欄相比,我其實更愛寫書,因為寫書是大型創作,必須逼迫自己去組織,去構思,去完成自己不見得能掌握的結構,
才會從過程裡逼出更多東西,獲得之前沒有的能力。面對巨大挑戰雖然辛苦,也極可能失敗,但最終總是有收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談人簡介】


○幾米:
開成人繪本創作之先,至今出版各式作品達五十種,作品翻譯成十餘種語言;
曾為Studio Voice雜誌選為「亞洲最有創意的五十五人」之一,亦為Discovery頻道選為「台灣人物誌」傑出人物之一。
每天都能夠畫自己喜歡的圖,跟讀者好好分享作品,是幾米覺得創作最快樂的事。


●焦元溥:
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自15歲起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
作品涵蓋樂曲研究、詮釋討論、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
著有《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樂之本事》等書,主持的廣播節目還拿過金鐘獎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獎。




●2014/11/03 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191    人氣指數:3791    累積鼓勵:18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隱藏版女友,心酸當備胎/劉凱西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討拍抱怨文現象/王樵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