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7,54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658665
天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感謝佛里曼,但我們沒有理由自滿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對不起。枉費你們這麼拚命活下去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觀八極拳協會大槍宣導片與香港再
作者:
天風
日期: 2012.03.15 天氣:
心情:
觀八極拳協會大槍宣導片與香港再戰江湖八極拳影集之感想
前言
2012年2月觀看兩部影集後 首先就八協大槍宣導片而言 全片約十分鐘 開頭以1/2(約五分鐘二十秒)的時間 引用經典論述大槍來源與所用之要 中段一分鐘以持槍口訣導入後段近四分鐘 以現代八協對劉師爺雲樵先生所述大槍操練的理解與心得 繼而闡述對大槍技術與競賽的研發與推廣
至於香港電視再戰江湖八極拳影集則以對兩岸八極拳傳承現況的訪問與競技為主軸 捨套路 鮮拳理 摘技巧 而以大槍對賽及拳腳對打為主的紀錄影片
結論
香港電視的江湖傳奇系列第二系列”再戰江湖”影集 其優點為不辭遠近勞苦 採訪了各地八極拳承傳的現況. 遺憾內容皆捨套路重實戰 明顯以迎合速食消費市場為軸心 最大的疑惑為習拳數日就接受實戰驗證 如何能真正顯示該拳路之特色? 好比初練三日鋼琴 就用以評論貝多芬莫札特之長短 怕非但不能驗證反誤導傳承至害
而八協影片先以經典封口引導視聽進入 由文習技 由章取藝 以圖為繼(註:參考論文A) 其努力可嘉 其過程可議 其果深憾
說明
一’關於大槍宣傳片
八協 於再戰江湖八極拳影片中 提出兩個要項:
腿勁不用
拳不如槍
於大槍宣傳影片中 提到
大槍是在練手的力量
要知八協現在對拳法與大槍的觀念 得從其往昔論文著手 明瞭其思維的來處
八協論文摘要如下:
* 李公(書文)晚年八極拳可能受槍法”中間一線” “身法一片” “上步用法”影響
* “拳經拳法備要”談及練力 出步 身法及各式手繪圖 名稱 註解 與師爺(雲樵)所授八極拳大致雷同
* “紀效新書”也符合師爺(雲樵)八極拳架構
此三點產生下述 A的結論
A在淵源差異極大的情況下 不同的拳種竟然可以如此神似 於是對八極拳尋根探源有了確認篤定的欣喜結果
*一九一零年創中華武士會馬鳳圖先生之子馬明達先生 評 李書文先生(46歲):
“他對拳術 雜兵不屑一顧”
“有時也不得不練些他本人並不以為然的東西 以應付環境”
故李公大槍 不種花俏 重實用 對拳術著墨較少 平常只練單招
(據馬明達的評論以上述A論的信心 引B論的文典 成就八協”拳不如槍”的根據)
B李公輕拳術 重大槍 也可在古籍中印證:
明 戚繼光 紀效新書 :
“拳法似無預于大戰之技 然活動手足 慣勤肢體 為初學入藝之門”
清 吳殳 手臂錄
“若拳則市井小民之事 無用於兵刑 止於窮途之赤手”
明 武備志
“陣所實用莫若槍”
C 所以歷代武術家 皆以兵器技藝服人 而不在拳術上論高下 這個現象尤以八極拳系統名師更甚 所以練武者若要練拳用拳 其肢體操作 練法及用法 一定深受其所練兵器影響 尤其八極拳拳法 深受大槍影響 可以說是以槍創拳
形意拳經也提及”以槍創拳” 例如拳術的”三尖照””纏絲勁”就是來自槍法
以上ABC 三個論述 可瞭解八協對拳理心態建立的基礎
以致發展出“拳不如槍”的觀念
繼而引出“腿勁不用” “大槍是在練手的力量” 等論述
若我們跳出八協論文的引導 以客觀的背景來看戚 吳 兩位先人前輩的著書
戚繼光先生的”拳法似無預于大戰之技”與吳殳先生的”拳若市井小民之事無用於兵刑” 兩者皆以”軍陣”來對比”個人武技”
若用八協論文同樣邏輯 試觀下述:
莊子說劍”天子劍一用 匡諸侯 天下服矣”
孫子謀攻”凡用兵之法 全國為上 破國次之”
此兩說皆明”陣”不如”政” 那麼讀”貞觀政要”就真可 不必演陣? 不必習技? 而能護鄉衛國? 軍陣講求的是服從與團隊 宛如林書豪上場講求的仍是激發團隊的功能發揮 自然在軍陣的角度上不能鼓吹個人表現主義
這是戰略與戰術的差異 戰術與戰技的差異 而不能蓋全為吳殳所言的”無用”
再者以軍陣對仗自古六藝即有’射” 唐敗於高麗 遼則大勝高麗 宋又平拒於遼 所持著”弓 弩”也 事實上軍陣中 亡於弓弩者眾 蒙古以騎射征天下 羅馬以擲槍喪敵 軍陣的發展自古即以遠距離射擊 以”至人而不至於人”為兵器研發主軸 正是近迫於窮途之時 才以兵刃相交 可知軍陣重遠距離器械甚於紅纓槍 然後遠近交用 明朝”武備志”所言的”陣所實用莫若槍” 單就此七言則過於斷章取義 應是配套陣形中 任一長短兵器 皆不宜缺
承上述所以對戚繼光紀效新書中 “拳法似無預于大戰之技…” 吳殳手臂錄中“若拳則市井小民之事…” 與武備志中“陣所實用莫若槍”此三單句 而成”拳不如槍”的結論 表示質疑
試單以軍隊團體來說”槍” : 所謂槍陣是指部伍持長槍排成一個有利的陣式作進攻或防守的作戰 槍陣的優勢常見於對抗騎兵團 如果步兵間能排出有利的槍陣 阻擋騎兵的衝擊力 槍陣主動攻擊時 則結陣前進 作出支援性攻勢
槍陣弱點也因列陣密集 行動不便 缺靈活性 易招騎兵從側切入崩解 也易於成為弓箭射擊的對象,士兵間太過集中 移動又慢 當面對騎射的時候防禦極弱 在弓箭給予槍陣形一定攪亂 後用騎兵突擊切入 槍陣易亂 終以輕裝步兵從槍縫中進入予以白刃戰 槍陣瓦解
另參考 日本江戶時期 松平信興著 “雜兵物語”
槍衾
以二十~三十人為一排面 採圍攻前進 不用突刺 用整齊排列由上往下拍打的方式攻擊 槍衾是一種重於利用長槍作攻勢的陣勢 而不是防守式的
槍衾的佈陣的隊形比較槍陣不再是四四方方的 要求是小隊組織 利用槍的用途比較廣 不但可以攻擊騎乘隊 而且對步兵團時也可因應隊友槍向來避免太近身時的不利 甚至利用長槍在較遠方攻擊短兵 當敵人眾多 可以拉近彼此距離集中防守 而敵人少時則拉開戰陣如槍衾般包圍效人 是應用靈活的陣勢
槍衾常用於作突擊能夠因應情況予以包圍攻擊彼此間相支援 雖然必須對士兵間有很好的訓練才能夠發揮所用(註:此句可以明白 個人強 整伍效率才能好) 卻不失是一種評價很高的陣勢
(註: 槍裘戰法的產生 將槍由上往下打 繼以從下往上挑 這個動作說穿了就是農夫耕鋤的基本動作 將農兵最擅長的動作代入陣中 發揮的實戰力最大 而非以分合提櫓拿捲攔鈎剔砑十訣上陣 為何? 年拳月棍日日槍也 非一蹴可幾之技卻因長兵之功不能不用 何以應之 耕鋤為用最效 紀效新書亦有類槍裘之陣法記載) http://www.archive.org/stream/06049823.cn#page/n30/mode/2up(紀效新書)
此外 各國步兵方陣 如羅馬龜甲陣 馬其頓方陣等 皆為以陣攻防 說明個人武技在軍陣中 功效並不彰顯 軍陣講求的是”整勁” 而整勁效用的產生 卻又須要單點的功能先達 即 點線面的道理 有如先通長拳 才能後達八極 (八極乃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的整勁效果)
這好比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的道理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重點
但基礎永遠是”修身”起始 而武術的基礎正是拳法
同樣我們也可以找些古籍 引經據典導入論述如下: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二 明 何良臣 ”陣紀” :
“學藝先學拳次學棍 拳棍法明 則刀槍諸技特易易耳 所以拳棍為諸藝之本源”
“拳經拳法備要”(明 張鳴鶚 編輯) 總序:
“拳有身法手法步法 實為武藝三根本 根不備不足以精器械 欲精器械必先論拳”
同上”拳經拳法備要” :
“大凡學拳 先貴立其根本 本者何也?腳步與身法是也 ”
上述經典可說明八協提出之”拳不如槍”腿勁不用”頗有可斟酌的空間
八協亦提到”大槍是在練手的力量” 雖然考古籍 “陣紀”教練篇亦指出” 平時學藝噐械宜重 臨陣噐械宜輕 此為練手之力” 然而此處可兩分向思考
一為若將大槍以舉重啞鈴當之 啞鈴的確是在練肌力 唯若以長兵視之 大槍不是在練肌力 其用是在透甲殺敵
二若論臂力的來源 以中國武術的角度而言 不在肌肉 而在筋骨 筋骨力量又源於脊椎 脊椎之力源於入地腿力的上傳
由脊椎發出的力量 同時匯整下墜力(收丹田 鼓命門 以致脊椎中正 上傳夾脊) 與上衝力 及至左右的扭力 所以雙腳撐地 步沉 勁發如抖巾
大槍之所以好 是因為它能開發脊椎之力的整勁 符合中國拳勁的要求
由脊椎抖出的勁 由內扭外 雖為纏絲 傳動(振幅)向外 中心平穩 為骨節之力
由四肢扭出的勁 由外扭內 雖有纏絲 傳動(振幅)向內 中心反成負荷 為肌肉力
如此應知八協與港視於影片中提出的觀念”大槍是在訓練手的力量”確有可議之處
二’關於香港電視再戰江湖八極拳影片 與當今武術推廣之思維
香港電視再戰江湖影片中 喬靖夫先生說
“武術對打的時候 那一刻可以真實看到自己內裡的恐懼 猶疑 自然會在遇上危險時表露出來 可以真實的面對自己 看到自己的缺點 我會視之為一種修練”
明 何良臣 陣紀 教練篇也曾提出:
“兵無膽氣雖精勇無所用也 故善練兵者必練兵之膽氣”
也許正是這種觀念 讓初習武者 皆欲以鬥武來驗證 武術 體能 與膽識
有人說”拳怕少壯”正是畏於少壯的體能與初犢之血勇 然而這是單單說打
天生動物即能打之打架
若要成為”人的武術”則要棄自然人之習性: 肌肉發力 肢體帶動身體 用句術語即為”以手領身”之弊
要成就”武術之人”則要養成武人習性:
骨節發勁 脊椎帶動身體 以身領手整勁纏絲
(瞭解薦骨即可明瞭命門的動作 馬步該不該翹臀的爭議不攻自破 )
徐紀老師於”持有寶劍動星文”一書中曾說出練拳三種心態
“說拳氣死人 埋頭苦練拳”
“說拳無兄弟 實打分天下”
“什麼都好說 就是不說拳”
又說
“拳要有傳承 只能身上求”
“要有身來傳 就要靠推廣”
中國武術為中國文化之一環 歷經千年以上的格鬥淘汰與融合演化 與肌肉物理最大差異為 中國武術講求內運外動 因而意念引導的筋骨操作 成為運動的核心動能
八協與香港電視 對於武術之”推廣”而言 其功有目共睹 其付出之辛勞令人動容
遺憾對武術”傳承”並未確實求之於身 並未確實讓武術上身 且因其推廣的成效 造成對中國武術的觀念扭曲 使中國武術形成指鹿為馬劣幣驅逐良幣的漣漪效應
辦法
古人習武 多為生存格鬥所用
今人習武 目的可以多項 可以表演 可為藝術 可以運動 可為養身 可以養性 可以格鬥 從來因目的的取捨而改變學習的內容 唯若將公園的太極操或將操練功法當成武術也就馮京當馬涼了
徐紀老師認為 “武術的功能是往根本上改進自己的一種修行 不能自欺欺人”
又說”學套路是訪道的階段 練功法是得訣的必須 作實戰是證果的行為”
武術若為防身傷人的格鬥技法 生死存亡 格鬥驗證為不可避的道路
而格鬥驗證若演變成規則比賽 則轉道為運動藝術 因規則綁法 絕非本來的生死技法 運動可以鍛鍊體能 培養膽識 雖為武術的外在條件 但非”武術本身”
“大匠示人以規矩”
要將”傳承”與”推廣”的目的達成 有若市場行銷(推廣) 有若品質管理(傳承)
從教育的角度切入 可藉”傳統教學”與”建構教學”來幫助理解:
傳統教學 建構教學
哲學基礎 *客觀論 *建構論
*知識本身有恒真的價值 *意義是由社會協調而來
學習內容 *適合動作技能 語文資訊及具體概念 *適合學習問題解決及認知策略等進階知識
*簡擬現實世界 *呈現現實世界的真實面貌
學習者 *可在教學過程中調整個別差異 *學習者的共備知識影響學習結果
*重視學習者的行為 *強調學習者有自我管理能力
*被動接受知識 *主動參與學習
學習項目 *教學的 人造的 *情境的 真實的
評量 *重視成效 *重視過程
*以學習目標為標準 *目標中立導向
將傳統與建構教學 統合來看 就是傳授與實習的結合
導入武術教學 具體說來即為傳授與實戰
而由模擬實戰產生的比賽活動 除了給與學習者參與的鍛鍊外 成績的獎勵與觀眾都能為武術帶來推廣的效應
模擬實戰的比賽內容一直以來的難處為:
*為了短期效果 講求肌肉力的開發 而非骨節力 遠離中國武術的基本要求
*受規則影響 打規則而不打武術 規則本能化後而喪失武術內涵
*易造成傷害或受護具限制 無法展技
*最大的缺點為 因上述原因而打回自然人打法 退化武術人的鍛鍊
若想改進上述 兵器的模擬實戰 成為一個可替代的可能
*護具的限制等同於 兵伍中護甲對運動的限制
而兵器模擬實戰中 又以日本劍術比賽的護具發展較為成熟 如以此點觀之
中國苗刀模擬實戰 可行性較高 原因如下:
*借由日本劍術比賽護具 兵刃的成熟發展 修改後可迅速引為苗刀之用
*改良日本劍術比賽規則至符合實戰苗刀操作 如可以攻擊腿部 可以腿踢肘擊等
*苗刀套路精簡 適宜學習推廣 且招式內容與拳理配合 容易理解 教學 及裁判
或有說學習日本劍術喪失中國風格等云云
實則日本劍為唐刀引進之演化 日本劍服亦為引進中國吳服之演化
至於苗刀其名說法有三:
一’ 形如禾苗而命名 (如 雁翎刀 柳葉刀之流如是)
二’ 中國南方苗傜地域所使用長刀 萬曆年間(1599)的播州之役 所繳獲播州畔苗的刀械即全名之以長刀[3] 天啟年間遼瀋諸役(1621) 努爾哈齊所面對的四川土司明軍,手中所執即為「大刀利劍」[4]康熙年間三藩之亂(1673-1682) 吳三桂所部「有五六千敢死之兵 㿜所謂苗奴也…其劍長而廣」[5] 總之「苗瑤刀長六七尺」[6] 其長度略勝於倭刀 而在伯仲之間 註:[3]李化龍《平播全書》[4]《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天命六年三月癸卯段 [5]《朝鮮肅宗實錄》四年三月丁丑條[6] 錢海岳《南明史》〈兵志〉段
三’浙江 苗山所產之鐵所鑄長刀 (東漢 曹丕”大牆上篙行” 帝王所服 辟除兇殃禦左右 奈何致福祥 吳之辟閭 越之步光 楚之龍泉 韓有墨陽 苗山之鋌 羊頭之鋼 知名前代 鹹自謂麗且美 曾不知君劍良綺難忘) (漢書 苗山自禹葬後更名會稽<浙江 會稽山>) (西漢 “淮南子” “苗山之鋌 羊頭之鋼” 苗山利金 所出羊頭之鋼 <白羊子 刀也>)(西晉傅玄“正都賦”雲“苗山之鋌,鑄以為劍;百劈文身,質美銘鑒”)
無論 長兵之大槍 短兵之刀 劍 雙手操作之苗刀 借兵刃道具防具之實戰演練 可避免拳法直擊深沉的傷害 以防具代盔甲 或為驗證實戰 建構拳理實習的一個好方式
“拳要有傳承 只能身上求”
“要有身來傳 就要靠推廣”
承續傳統教學 輔以建構教學 守傳統開泰來 為中國傳統武術 繼往開來
中國傳統武術 為非物質文化資產 只能身上求 只能身上傳
文章圖誌 只保外相 無過程 求之為法不可不慎 最忌自欺
風行紋
標籤:
瀏覽次數:
29
人氣指數:
629
累積鼓勵:
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2
感謝佛里曼,但我們沒有理由自滿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對不起。枉費你們這麼拚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