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9401
 alan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路南乳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竹筒雞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包穀飯
作者: alan 日期: 2014.02.18  天氣:  心情:

包穀,學名稱玉米,也是滇東北、滇東一帶最常吃的雜糧。雲南大多數地方都種玉米、吃玉米,但對其依賴之深的地區,仍數昭通等地。據考,玉米原產於美洲(應當屬於比雲南原產的不同品種的玉蜀黍產量更高的品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最先傳人歐洲、非洲,後經中東流人中國。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己有記載,並說玉米又名"西天麥"、"番麥"。只不過那時玉米的食用尚未普及,而被視為珍稀美味,和鵝油蒸餅、燒鵝一起食用。又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言,玉米是由伊斯蘭教徒到麥加朝聖後從中東帶到現新疆一帶,再由新疆傳到關隴、華北,最後才流傳到江南,所以直到19世紀末,江浙一帶的人到華北看到人們吃玉米麵窩頭還十分驚訝。此說倘信實,則昭通地區處川滇交界的石門關,且昭通一地回族不少,優質玉米由此道人滇很有可能。
在昭通等地,包穀(玉米)是重要的主食之一。鮮包穀飯是包穀產地農村中的家常飯。剛登場的干包穀以百磨磨成小粒,以少量水泡之,然後人瓶蒸,其間多次在瓶內灑水或蒸後以少量水泡發再蒸,蒸熟即食,有微微鮮甜味。有的則在磨上加工兩次,將小粒碎包穀磨成粉,用水拌成濕而不稀的狀況,在蒸飯時均勻地灑於飯上,蓋上草鍋蓋後以猛火蒸熟,拌和米飯與包穀層,亦稱包穀飯,有時拌上糖,給來做客的老人或小孩吃,算是一種優待。
貧窮之地,"忙時吃乾,閒時吃稀",熬成包穀稀飯或"包穀糊糊",也是一種吃法。現在城里人要"返璞歸真"或從精米甘肥中換換口味,包穀飯和包穀糊糊反而成為大受歡迎的食品。在城鎮,有的小飯館乾脆就打出"家常飯"、"農家飯"等招牌,其中就備有包穀飯售賣。包穀基質中含植物蛋白、敖質,特有的膠原蛋白及維生素E、B2等人體必需營養物,這對於擔憂血脂高、追求美容的都市人,無疑是有吸引力的食品。真正的美食未必都是賓館大餐,山鄉小鎮自有可人的食物。
"苔花如米小,也似牡丹開"。山村也有可口的零食,"燒包穀"就是大人孩子喜愛的零食之一,新鮮包穀在火上燒熟後,皮脆、內鮮、味甜、嚼著香。
至於包穀餅、包穀糕、煮包穀、青包穀耙耙等,則介乎主食與待客的點心之間。其中"氣煙包穀把把"最有滋味。在新鮮包穀收穫之時,把它用細石磨磨成包穀米漿,下少量麵粉,加上白糖攪拌均勻,在尖底鐵鍋邊抹少許油,舀包穀漿在鍋邊攤成一個個橢圓形餅,鍋底加水,蓋上鍋蓋,燜到水幹餅即熟,用包穀葉托著吃,味道極為鮮甜。到昭通街市上,則以平底鍋放油煎烹,到那兒去的人沒有不買上一二個嚐嚐的,這是地道的昭通味、鄉土味。包穀耙把並不稀奇,但在昭通吃包穀把把,那是一種對生活的體味。
包穀也是菜看。近年更有"甜脆包穀"品種,選鮮嫩的瓣下籽粒,拿來炒綠辣椒,是下飯的好菜,廚師給起了個優雅菜名叫鑽粒翡翠;包穀粒炒大紅燈籠辣椒,則名日"紅瓦珍珠粒";甜脆包穀加肉末炒甜脆青豆,命名日"兩畝地"。包穀棒子,精細節儉的鄉親則磨碎加上糠餵豬。包穀在昭通一帶是物盡其用,全身是寶。在昭通等地吃包穀,令人有許多感慨。
標籤:
瀏覽次數:3    人氣指數: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路南乳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竹筒雞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