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60388
 佾舞八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國狗官!下令輾斃陳情民眾!!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陳偉殷/首場季後賽先發~勝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秋望月 ~23時19分最圓!
作者: 佾舞八方 日期: 2012.09.30  天氣:  心情:
中央社 – 2012年9月28日 下午8:02


(中央社記者林紳旭台北28日電)

杰拉華颱風遠離,這個週末剛好是中秋月圓人團圓的節日,且有機會賞到明月。

中央氣象局說,


30日晚上11時19分的月亮最圓。



氣象局指出,30日晚上11時19分,月球在雙魚座的方位。


氣象局表示,今年的中秋節是在國曆9月30日(農曆8月15日)適逢週日,此時稱為「中秋望月」,農曆8月的「朔望

」時間表,「望」的時間落在30日晚上11時19分,也就是月亮最圓的時刻。




氣象局天文站技士鄭振豐說,為方便民眾賞月,

天文台整理今年北、中、南3地,在29日、30日的月出、「過中天」和月沒的時間表。



鄭振豐說明,「過中天」就是月亮繞行時,剛好過天空一半的時刻,會有一些角度,不會剛好在民眾的頭頂正上方。




台北地區,29日的月出在下午4時59分,過中天在晚上11時16分,月沒在30日凌晨5時37分;30日的月出在下午5時35

分,過中天在10月1日凌晨0時1分,月沒在10月1日上午6時31分。



台中地區,29日的月出在下午5時3分,過中天在晚上11時19分,月沒在30日凌晨5時40分;30日月出在下午5時39分,

過中天在10月1日凌晨0時4分,月沒在10月1日上午6時33分。



高雄地區,29日的月出在下午5時5分,過中天在晚上11時21分,月沒在30日凌晨5時41分;30日的月出在下午5時42分

,過中天在10月1日凌晨0時6分,月沒在10月1日上午6時33分。1010928



--------------------------------------------------------------------------

中秋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秋節)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

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

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台灣、日本、越南、馬來

西亞、新加坡、朝鮮、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



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

一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洪

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

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關於中秋節來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


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並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


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

嫦娥知道後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

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1]




[编辑]中秋習俗
-------------------------------------

中秋賞月

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

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關於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如辛棄疾的《木蘭花慢 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等。

《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提燈籠。

人們在中秋節夜晚提燈籠.或將燈籠掛在門前。



吃月餅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

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禮物。

****************************************************************


[编辑]中國

江浙一帶,除了普遍的豆沙鹹蛋月餅,還有「鮮肉月餅」。鮮肉月餅不像其它地區的月餅只有在中秋期間吃,而是一

年四季都很流行。鮮肉月餅是蘇式月餅的一種,起源於江蘇揚州一帶,口味屬於甜味,做法屬烘焙類。蘇式月餅相比

廣式月餅,相對而言吃多了不會有油膩感覺,也不會太甜,產生高熱量。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廈門海滄大橋旅遊區(AAAA)建設了

廈門博餅民俗園。



燒塔


中秋夜燒塔在中國南方的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農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磚和瓦片以及樹枝幹草等搭建而成。圓

窯形,下寬上尖,內為空心,中秋晚上點燒,常常會有燒塔比賽,塔燒得越通紅越好,燒得越旺越有彩氣。


其他


在浙江東部,與全國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秋節是在八月十六,而非八月十五,並且傳統上名稱也是直接叫「八月十

六」,與端午、重陽、冬至不同。



在廣東各地,中秋賞月時常吃月餅、柚子、芋頭、栗子、菱角,月光餅也時有所見。



[编辑]香港

香港的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某些學校和公司允許學生和員工在八月十五日下午開始

放假。人們除了在中秋節選購月餅之外,楊桃、芋頭仔、菱角都是中秋節慶食品。近年香港興起各種各樣的新式月餅

,如冰皮月餅便大行其道,在中秋節晚上,市民會到公園燃點蠟燭、掛燈籠,甚至煲蠟,但因為安全理由,香港政府

在1990年代起已嚴厲取締。在全港各區的主要公園亦設有大大小小的中秋綵燈裝飾,點綴氣氛。


另外,在銅鑼灣大坑舉行,一連三天的舞火龍活動,是每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客家儀式,於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一連三

天舉行,祈求消災解困。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送贈長壽麵或給後輩送贈豬仔餅。




[编辑]臺灣



在臺灣,陰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台灣放假一天。


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



而地區性的文化,

如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

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

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2]



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其來源的說法有很多種。


一說廣告商影響[3],

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這習慣相信是於此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

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台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烤肉習慣的延伸。



近年因環保意識覺醒,普遍有以「節能減碳」、「減少空氣污染及垃圾」或「飲食健康」等理由反對烤肉的聲浪,使

得官方不再舉辦的大型烤肉晚會,民眾也較少進行烤肉活動。部份縣市政府更禁止在公園等公共場所烤肉[4]。



[编辑]朝鮮半島


朝鮮中秋食品
韓語稱「추석(秋夕)」「중추절(仲秋節)」「가배(嘉俳)」「중추(仲秋)」「가배일(嘉俳日)」「중추가절(仲秋佳節)」。是掃墓並用

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回鄉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鮮半島的中

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 Thanksgiving Day)。



[编辑]越南


中秋節時的越南兒童們。
越南人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越南語:Tết Trung Thu/節中秋*?,此處「節」使用的是喃音,「中秋」為漢越音

),也有人稱其為「望月節」(越南語:Tết Trông trăng*?)。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

聽關於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

均要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编辑]日本


日本中秋節陳列的食品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但是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

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

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ja:月見)(日本語:月見/つきみ Tsukimi?),屋

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日本語: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 Tsukimi dango?)、芒草(日本語:すすき Susuki?)、芋

(日本語:里芋/さといも Satoimo?)等。



[编辑]琉球

琉球人中秋節會吃一種叫吹上餅(ふちゃぎ)的食品,這是一種表面鋪上紅豆的米餅。還有拔河的風俗。
*************************************************************************************


嫦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嫦娥,原稱姮娥[1]、常娥[2],是中國神話人物,美貌非凡,溫柔賢慧,為后羿之妻。神話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處

所盜得的不死藥而奔月。



《淮南子·覽冥訓》說:「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又《太平御覽》卷四引張

衡《靈憲》記載:「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或說嫦娥奔

月後居住於廣寒宮,有玉兔和吳剛相伴。



一說嫦娥或由常儀演變而來;常儀相傳為帝嚳妃,以善於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因古代「儀」與「娥」同聲,

所以有此說法)。李商隱有詩:「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清代畢

沅在音韻學上的考據,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顧頡剛寫有《嫦娥故事的演變》。



在道教中,嫦娥為月神,又稱太陰星君,

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

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

月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月兔,也叫玉兔,是東亞(中國、日本、朝鮮)神話、阿茲特克神話中的一隻神獸。


月兔的記載,首見於屈原的《天問》:「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中國神話中的月兔在月球

上搗藥,在嫦娥奔月後,一直在月球上陪伴她。


日本神話中的月兔則是在上面製造麻糬。


朝鮮童謠《小白船》(原名《半月》,諺文:반달)也提到月中有兔。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前,艙內的太空員曾在談話中提到嫦娥和月兔。


*********************************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以上轉載自維基百科
標籤:
瀏覽次數:167    人氣指數:367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國狗官!下令輾斃陳情民眾!!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陳偉殷/首場季後賽先發~勝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