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富有者願意付出,就有濟助苦難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付出,讓心脫貧,轉苦難心為歡喜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5.31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1年01月17日
 
一念心,轉變人生方向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心富有,人生富有

歲末年關之際,各地慈濟分會舉行發放圍爐,提供物資發放和義剪義診等貼心服務,讓照顧戶歡喜過年。早會時間,上人欣言,人間菩薩隨處應現,給予殘疾孤苦的弱勢者一分溫柔關懷;而受關懷照顧者也以愛心響應「竹筒歲月」,點滴累積助人的力量。

新竹慈濟人長年照顧柯家小姊弟,今年參與慈濟冬令發放,不只存撲滿、捐善款,還成為社區小志工。姊姊表示,加入慈濟之後,心境較寬闊,認為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上人讚歎,孩子這麼小就能聞法入心,不會把竹筒撲滿裏的錢挪作他用,堅持助人,很有定力。

「救濟最重要就是『救心』,只要心靈提升,人生就有希望。他們的生活雖然還需要支援,但是心靈富有力量。一切唯心造,心富有,將來的人生一定富有!」

上人教眾,竹筒歲月日存善念的行動,可培養耐心與毅力,克制享受的欲念、達成助人的心願。「只要一點一滴剝除貪念,換成助人的善種子,就能產生纍纍『福種』,庫藏滿滿的善因福緣。」

慈濟人長期幫助貧苦家庭,不只支援其生活,也給予無形的法水資糧。上人述說花蓮慈濟人從去年三月起,每週六下午為照顧戶舉辦「法譬如水」讀書會,志工不辭辛勞一一接送,有照顧戶漸而認真參與,不只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用《水懺》經文對應生命的苦境,還能相互關心、開導。

「他們從經文中了解,對、錯、苦、樂皆來自一念心;過去手心向上,希望別人幫助自己,現在明白當一個手心向下的助人者更快樂,即使經濟狀況不允許,也可以付出力量去助人。」上人強調,做一個能幫助別人的人,就能轉變苦難的心為歡喜心;一念心轉,就能轉變人生方向。

「雖然天氣寒冷,人間因愛而溫暖。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以慈悲喜捨的菩薩心聞聲救苦、拔苦予樂,只要看到貧苦人有豐富的物資過年,受災流離者得以安身、安心、安生,就得到無限歡喜。」

做中學,步步踏實

長期投入靜思精舍主堂與協力廠工程的師兄、師姊向上人辭歲拜年。上人感恩大家盡心力成就全球慈濟人的心靈道場,為靜思法脈傳承、慈濟宗門開宗而穩固法脈之源。

精舍主堂建築人力以精舍常住與慈濟人為主,總計投入超過一萬多人次;弟子們以「蓋自己的家」之心承擔,連銅屋頂、水泥屋瓦都是大家手作完成,上人表示此舉是空前的。

「我們的道場雖然簡樸,但是細膩、有內涵,一磚一瓦都是真功夫。大家『做中學、學中覺』,從打地基開始就力求穩固;這分細心和用心,讓師父很安心。」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看到印度種姓階級的不平等,出家追求真理;成道時了悟眾生皆有與佛同等的智慧,因而用心說法引導眾生,修除無明、展露清淨本性。上人以此教眾,在慈濟宗門修行,要真正修得「慈悲等觀」。 

「有形的建築蓋再高都會被超越,無形的心靈境界則是自修自得;要不斷自我超越,直到『慈悲等觀』——如佛菩薩般不起分別心,平等看待眾生、度化眾生。」

上人舉慈濟在各地冬令發放、歲末圍爐為例,志工無論是醫師、企業家還是一般升斗小民,皆溫柔牽引孤老無依、殘病者來到會場,並且一路陪伴、照料,宛如對待自己的家人。

不只放下身段,以真誠的心無私付出,還要感恩受助者;上人讚歎:「對一切眾生不起分別心,平等地感恩、尊重、愛,如此已經超越我執、我相,達到『無我』境界,這就是『慈悲等觀』的心胸與眼界。」
標籤:
瀏覽次數:18    人氣指數:1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富有者願意付出,就有濟助苦難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