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以至誠之心教育,與學生交心,教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間菩薩度有緣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6.10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1年01月31日
 
人間菩薩度有緣
 
  
農曆:正月初九

大年初九是臺灣民俗「天公生」,早會時間,上人提及年幼時所見「拜天公」,人人都是出自內心至誠尊敬,以最虔誠恭敬的身心,祈願天神保佑平安。

「冀求平安,須在生活上自我反省與改變,莫因欲念破壞環境、愚癡造業;與大地共生息,才能讓天地四大調和、祥和平安。」

見民間仍有「神豬獻祭」習俗,用不人道的方式將豬隻養得肥胖而難以站立,以祭神之名殺生以求平安,上人感慨,「不論是誤殺、濫殺或嬉戲殺,皆漠視眾生平等。」

「現代人知識水準提升,應知五穀雜糧是最清淨健康的食物,茹素者易於培養柔軟心。」上人表示,慈濟人自去年三月起,精進推動「入經藏」,力行齋戒、懺悔,洗滌心靈垢穢、改變習氣。「若人人皆能接收法水洗滌,發善心、起善行,造福人間;行善積福,才能消弭災難。」

教化人心,人師重任

「慈濟人文教育研習營」今天舉行圓緣,來自全臺六十一所學校的八十二位師長們,共同見證去年培訓的教聯會老師受證。上人致勉「志為人師」還要成為「不請之師」,以良知負起教育責任,發心立願共同承擔天下重任。

「人文與文化不同;文化隨著時代潮流轉變,人文則是固有的人倫道德,經千古而不變。此時此世,我們有責任弘揚道德人文。」上人期勉老師們提起使命,若只為了職業而工作,不但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更遑論要為天下承擔重任!

教育環境不斷轉變,上人憂心「師道」淡化,年輕學子是非不明,並非社會人群之福,因此期勉座中師長以身作則,帶動所有教育工作者同行正確方向,也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教育是良心事業,也是很崇高的工作,但願人人有志一同,用清流淨化人心、涵養人文。」

做螞蟻王,轉須彌山

午後,北區、南區資深慈濟人及遠自美國歸來的師兄、師姊在新講堂向上人拜年。上人敦囑弟子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加緊「為佛教,為眾生」的腳步,廣招人間菩薩,轉變大地與人心。

上人言,在時間上,其與全球慈濟人久遠以來即已結繫深遠因緣,因而同於此一大時代相聚;在空間上,慈濟種子撒向全球各地,落地生根,故能不斷拓展志業空間,淨化人心、救助苦難的範圍愈益廣大;在人與人之間,慈濟種子從一而生無量,不斷啟發愛心、接引人間菩薩……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真正投入去做,就有向人說慈濟的話題,自然可因人、因時、因地度人,啟發更多人的菩提心,『人間菩薩招生』實非困難之事。」上人殷勉眾人身體力行菩薩道,才能真正體會佛法、自度度人。

「每一位慈濟人各有與眾生的因緣,要親自度化、招募會員,才能讓更多人發心。」上人勉勵資深志工,年歲增長,代表所餘的人生時日減少,愈要把握時間做慈濟事;在慈濟的年歲亦增,聽得多、看得多、做得多,更要多分享。

「慈濟四十六年了,大家不能只是做須彌山下的小螞蟻,要做一隻能號召小螞蟻的螞蟻王,匯集眾力轉動須彌山,帶動人人做社會人群、大地環境的貴人。」上人慈囑弟子們照顧好身體健康、維持精神敏睿,把握時間、珍惜空間、在人與人之間結好緣。

「請大家回歸最初投入慈濟的精進勇猛心,傳承早期委員一心一志做慈濟、成就志業的精神,即使微如一粒沙的小力量也不放過。」

恆持善念,長期付出

與美國師兄、師姊談話時,上人提醒,美國作為影響世界局勢的強國,當天下愈不平安的時候,慈濟人更要具有承擔的力量,因此一定要加緊「人間菩薩招生」的腳步。

上人表示,慈濟四十六年的志業成果,皆是全球慈濟人匯集點滴愛心所成就,期許眾人恆持善念、樂於付出,只要募得人人的愛心,自然能有救助天下苦難人的大力量。

提及籌建花蓮慈濟醫院時,婉拒日本人捐贈兩億美金之事,上人表示,「並非資金多就好做事,最重要的是有人、有心,所以寧可募得大家的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等小額捐款,這所醫院才是匯集臺灣民眾之愛所成就。」

「就像推動『八分飽』,是希望人人日常生活節省一點點,點滴累積救助天下苦難人的大力量。」上人述說,現在全球七十億人口中,有超過十億人處於貧窮飢餓,如果生活平安穩定者都能吃「八分飽」,節省兩分助人,要讓人人溫飽並不困難。

「眾生之苦皆起於無明欲念,慈濟勸募,重點不在募款多少,而在淨化人心。人人長期付出,以至誠之心救助苦難,即顯現本具的清淨佛性。人人有心、同一方向,就能成就更多好事。」
標籤:
瀏覽次數:11    人氣指數:1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以至誠之心教育,與學生交心,教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