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96300
 莫非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雪花般的思念~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夢之夜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虛空之藏~
作者: 莫非 日期: 2012.05.09  天氣:  心情:
縈實無可說

映虛皆成妄

八方不可得

如來復遺忘

恆河原虛無

諸法本無相

天地空寂處

虛空無盡藏

莊嚴 賢劫 星宿 千佛俱忘

真如無我 心中深藏



天地 形名 音聲 我眾

之外

須彌 無見

如來

祇在 彼岸一方

.....


*~新月~
P.S.: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86367651485670&set=a.157808494341586.30481.100003373093628&type=1&theater


*

嗡 縛指囉 囉特那 吽
Om vajra ratna hûm

*

一切諸法皆悉空寂
一切諸法皆悉虛假
一切諸法皆依於如、及以實際

猶如虛空無壞無成,無憶想分別,無動無搖,無愛無憎,
無種無芽無果,無業無報,離於文字。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諸法之性,得無生忍。

*

虛空藏菩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日本9世紀虛空藏菩薩像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梵文:आकाशगर्भ बोधिसत्त्व महासत्त्व Ākāśagarbha bodhisattva mahāsattva),ākāśa 虛空、蒼穹,garbha 胎藏、庫藏,亦譯虛空孕、虛空庫,密號如意金剛、庫藏金剛等,佛教八大菩薩之一,祂橫空出世、凌駕群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光照萬宇、德被億眾、慈悲恆發、威力無窮,記憶力如虛空浩瀚無垠。與代表大地的地藏菩薩互為呼應。為密宗胎藏界壇城虛空藏院之中尊,金剛界壇城賢劫十六尊之一。
目錄

1 形像特點
2 地位崇高
3 神通廣大
4 度眾無量
5 善解法性
6 消災免難
7 供養功德
8 誦經利益
9 影響區域
10 聞持咒語
10.1 虛空藏菩薩增進記憶力咒語
10.2 求聞持咒
10.3 虛空藏菩薩真言
11 資料來源
12 相關著述

形像特點

《虛空藏菩薩經》等經中說祂常住於一切香集世界,其智慧廣大如虛空,其財富遍滿三界,能滿足信眾求智慧、財富、美名、美滿眷屬之願望。常被塑化成頭戴五佛冠,右手握散發火焰寶劍,左手持上有滿願如意珠之開敷蓮花的形像。此菩薩所提供求聞持法可謂譽滿全球,信眾常祈禱祂加持,以得增強記憶、見聞不忘之能力。
地位崇高

釋迦牟尼佛對虛空藏菩薩極為贊嘆,在《虛空藏菩薩經》中,佛稱贊祂「具諸三昧,猶如大海;住菩薩戒,如須彌山;忍辱之心,猶如金剛;精進勇猛,猶如疾風;智如虛空,慧如恆沙;諸菩薩中,如大勝幢,向般涅槃之大導師;善根之地,是貧窮者吉祥之瓶;入闇者日,失道者月;是怖畏者所歸依處,煩惱焦熱甘露之水;善根者杖,般涅槃橋,生天者梯,度生死船;由曠路乘,誹謗、惡口、熱惱者蓋;降諸外道,猶如獅子;能淨諸見,猶如雨水;破煩惱怨,猶如霹靂;毀戒者藥,生善根芽,猶若春澤;莊嚴菩薩,猶如華鬘;顯善、惡行,猶如明鏡;無慚愧者上妙衣服;三苦病者之大良醫,是熱渴者明月之珠,疲極者床;具諸三昧,猶如日珠;趨菩提路,大牛之車;遊禪定者,清涼華池;助菩提鬘,波羅蜜果;是十地中如意摩尼,是求首楞嚴者波利質多羅樹;伐惡見刀,斷煩惱習,猶如金剛;降伏諸魔,生諸功德,智慧寶藏,依於一切諸佛功德;是諸緣覺所依窟宅,是聲聞眼、生天者眼;行邪道者正直之路,是畜生歸,餓鬼之怙,是地獄救;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三世諸佛第一輔臣,能護法城;已具莊嚴十八不共諸佛祕藏,滿足成就佛之智慧,一切人天所應供養;唯除如來,餘無及者。汝等大眾,皆應深心恭敬、奉迎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隨力所能,應以妙寶幢幡、傘蓋、華香、瓔珞、末香、塗香、衣服、臥具,歌唄讚歎,賓士道路,種種莊嚴,尊重供養。汝等大眾,皆亦應成如是功德。」
神通廣大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於他世界到來之前,即以神力轉化娑婆,「除眾穢惡,及諸丘山、瓦礫、荊棘、坑坎、堆阜、曠野、險隘,風塵、雲霧皆悉澄霽。七寶為地,平坦如掌,無量眾寶以為林樹,枝葉花果皆以寶成,名華軟草亦復如是,香氣芬烈普熏世界。娑婆界中一切眾生無諸苦患,盲、聾、瘖、啞、癃殘、百疾一時除愈;其怨惡者,咸生慈心;地獄、餓鬼諸楚痛聲,皆悉休息;飲食、衣服、莊嚴之具自然豐足。其諸眾生妙色端正,支節具足,威德第一,除諸結使,心得寂靜,於諸善根深生欣樂,以清淨信,安住三寶。一切大眾兩手皆有如意摩尼,於其珠內出大光明,遍照世界。並奏天樂,雨種種寶雜色寶衣,又雨種種妙莊嚴具,寶鬘、寶蓋、種種寶器,種種天衣,金鎖瓔珞,真珠瓔珞,青紅赤白雜色蓮華,雨瀋水香、牛頭栴檀,遍滿世界。其路兩邊,有七寶臺,如帝釋殿。又其臺中,婇女盈滿,顏貌端嚴,猶如魔後,作天伎樂,出五音聲。又於佛上,有天七寶,大梵王蓋,懸處虛空,供養如來,其蓋周圓百千由闍那。復以寶網羅覆其上,真珠毦帶垂飾四面,蓋中演出種種樂音,清妙和雅,超絕人天。一切大地、草木、叢林、華果、枝葉,皆出妙聲,宣暢大乘六波羅蜜、諸地行法。聞其聲者,於無上道皆不退轉,亦有逮得無生忍者。」
度眾無量

佛言:「善男子!大海之水乃可有人能知滴數,無能測量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巧方便智、成就眾生之限數也。又,善男子!虛空之量尚可得知,無有能知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所可成熟種種眾生、及其變化,或作佛形,或菩薩形、辟支佛形,或聲聞形、婆羅門形,或童男、童女形,乃至人、非人等形,各隨所應,或令目睹,或使夢見。…… 善男子!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不可思議善巧方便,佛功德海久已得入。善男子!以此緣故,頂上得有如意寶珠,以百千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遶,有大光明。」
善解法性

虛空藏菩薩善巧解釋諸法之性:「世尊!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皆悉虛假,一切諸法皆依於如、及以實際。世尊!猶如虛空無壞無成,無憶想分別,無動無搖,無愛無憎,無種無芽無果,無業無報,離於文字。世尊!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菩薩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諸法之性,得無生忍。」
消災免難

佛言:「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入大海,欲為商賈,欲服湯藥而求力驗,欲脫繫縛,欲脫枷鎖,欲求免脫輸送財物;若愛別離,若怨憎會,欲避水火,欲避盜賊,欲避獅子,欲避虎狼毒蛇之難,欲免疾病飢渴之患,欲求尊位。有如是等諸所求欲,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恭敬供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令滿願。」
供養功德

佛言:「善男子!若有眾生聞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 。」
誦經利益

佛言:「阿難當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修行六波羅蜜,於十方世界一切佛所,種種供養,乃至滿無量阿僧祇恆河沙劫;不如有人讀誦、書寫、為人解說《虛空藏菩薩經》及持虛空藏菩薩名號。誦持功德比前功德,遠勝百倍、千倍、百千萬億倍,算數譬類所不能知。」
影響區域

八世紀時,虛空藏信仰由中國傳入日本,僧侶間頗盛行虛空藏求聞持法以增進記憶力,日本高僧空海即曾修此法。而在民間,也普遍信仰虛空藏菩薩能增進福德、智慧,消除災障。此菩薩在日本以及西藏所受信奉的熱烈程度遠勝過漢地。
聞持咒語

虛空藏菩薩增進記憶力咒語

南無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三稱) •阿禰 邏闍鞞 •鈐浮 娑闍鞞 •耶婆 奈闍鞞 •博廁 娑迷 •波吒 邏闍鞞 •他奈 婆邏鞞 •薩多邏 伽邏泥 •休磨休磨 •摩訶 伽樓尼迦 •娑婆訶

求聞持咒
漢音譯 梵文
南牟,阿迦捨,揭婆耶, Namo âkâshagarbhâya,
唵,阿唎,迦麼唎, Om ari, kamari;
慕唎,莎訶! muri, svâhâ

虛空藏菩薩真言
漢字 今漢音 梵文
嗡 wēng Om
縛指囉 wázhǐlà vajra
囉特那 làtènà ratna
吽 hōng hûm
資料來源

《虛空藏菩薩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新編佛教詞典》陳兵編

相關著述

《虛空藏菩薩法門略錄》

菩薩



如來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Question book-4.svg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11年3月21日)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會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法輪

本文屬於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基本教義
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

五蘊 涅槃 緣起 三無漏學
三寶 波羅密 三法印 佛性
修行位階
佛 菩薩 辟支佛 阿羅漢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
釋迦牟尼 十大弟子 龍樹 無著
聖天 世親 鳩摩羅什 菩提達摩
慧遠 智顗 蓮花生 玄奘 惠能
宗派
部派 大乘 小乘 顯教 密教

南傳 藏傳 漢傳
佛教典籍
法華經 華嚴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般若經 心經 金剛經 維摩經
阿含經 法句經 大日經 楞嚴經
圓覺經 藥師經 地藏經 淨土經
大智度論 俱舍論 瑜伽論 壇經
聖地
八聖地 四道場 漢地
相關內容
藝術 制度 歷史 音樂
維基主題:佛教

如來藏(梵文:Tathāgatagarbha),亦作阿賴耶識,亦作佛性,也叫覺性、自性、真如、實相、圓覺等,為佛陀三轉法輪主要的觀點之一,亦是大乘佛教唯識學中重要概念,但並非全部佛教教派皆認可之概念。
目錄

1 定義
2 唯識學中的如來藏
3 流傳與爭論
4 相關典籍
5 相關條目
6 參考文獻

定義

佛性、如來藏一詞在不同的情況下可有不同的內涵。世親《佛性論·如來藏品》,對如來藏三性作如下闡釋:

眾生所攝佛性,世間一切眾生皆為如來之性,即「真如」所攝,故可謂「一切眾生是如來藏」。
如來隱覆之性,一切眾生如來之性被煩惱隱覆不顯,「眾生不見,故名為藏」。
真如能攝之性,「真如」雖在眾生煩惱之中,但含有如來一切功德。

由是可知,如來藏為一切眾生的本體,從而提出了眾生成佛可能性之依據。
唯識學中的如來藏

如來藏思想與唯識思想合流之後,又有人認為阿賴耶識的清淨本質即是如來藏。
流傳與爭論

在中國,如來藏與佛性的概念受到禪宗推動,受到大眾的接受,其後宋明理學更以其為基礎發展出心性論的新儒家。在台灣地區,如來藏仍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印順也認為如來藏並不是了義學說。但是蕭平實與他的信眾認為印順等人的說法是邪說。值得注意的是,蕭平實和他信眾所持的如來藏看法並非一般佛教徒所承認。

在藏傳佛教中,如來藏的相關典籍雖已收錄於其大藏經,且覺曩派學並將如來藏相關的修行法門一並帶入西藏。格魯派的宗喀巴接受了印度的月稱的中觀應成學說,認為三轉法輪的他空唯識學與中的如來藏並不是了義學說。
相關典籍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即是《楞伽經》)、《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即是《勝鬘經》)、《大方等如來藏經》、《央掘魔羅經》、《大般涅槃經》 、《不增不減經》、《大般涅槃經》、《大雲經》等。
《佛性論》、《寶性論》

相關條目

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總持如來藏。
唯識、法相宗、瑜伽行唯識學派、覺曩、他空

參考文獻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如來藏之研究』
《緣起與空——如來藏思想批判》,(日)松本史朗,譯者:肖平 楊金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ISBN:7300075738
如來藏學研究小史 ——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上) (下)
如來藏資訊(www.rulaizang.info/index.html)

佛教術語
大乘佛教
標籤:
瀏覽次數:104    人氣指數:3504    累積鼓勵:1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雪花般的思念~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夢之夜雨~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