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分辨「真」、表現「善」、定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起惡念、造惡業,將在惡的循環中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推動社會「均富」——人人富有愛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6.29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1年02月18日
 
均富之道
 
  
國曆:1月18~19日
農曆:正月二十七~二十八日

安人心、做環保,及時救援

來自大陸廣東、北京等省市三十三人組成的「京劇交流團」,昨天晚間在花蓮縣豐濱鄉發生翻車意外,志工立即啟動緊急關懷,除了致贈傷者慰問金、協助聯繫家屬,也為傷患及其他旅客送上盥洗用具、餐點及保暖衣物。

中美洲宏都拉斯則在二月十四日發生監獄大火,火勢迅速蔓延,以致三百多位受刑人逃生無門,喪生火海,是全球百年來最嚴重的監獄火災。張鴻才師兄前往關懷罹難者家屬時,發現臨時廚房缺乏食材,趕緊請志工們將十一箱香積飯運送到救難中心應急。

「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環境,只要有一顆愛心種子落地生根,就可以產生無量愛的種子,幫助當地苦難人。」早會時間,上人感恩警消人員與志工們及時動員救助,也叮嚀慈濟人在平安時應照顧好心念,時時戒慎虔誠,安定人心、愛護大地,災難發生時才能及時動員救助。

上人提及,國際慈善團體發出警訊,由於氣候變遷影響糧食產量,未來將有更多貧苦乾旱國度的人民遭遇糧荒飢餓:「欲求得天地平安無災,要從調整人心開始做起,及時發揮愛的力量,在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不只安定人心,更要保護大地。」

「重視環保、節能減碳,才是有智慧的人生。」上人言,全球各地因人心不調而致人禍衝突,因氣候不調而災難愈益頻繁,當務之急是為人心導正向,「安人心、做環保,事故發生要及時動作、予以支援,這就是慈濟人必行的三步驟。」

「請大家培養好習慣、用心耕福田,在心靈中培育粒粒福種;人人少欲知足,回歸勤儉的生活態度,就能有效節能減碳,保護環境。」

愛心平等,心靈均富

「『因』就是種子,一顆種子能成就未來的果實;要得到好的結果,就要先種下善因、福因。所以要為社會人群付出、造福;唯有社會祥和,才能保障平安富裕的生活。」

十九日早會時間,上人指出,慈濟人致力於「教富濟貧」與「濟貧教富」,即是要推動社會「均富」——人人富有愛心、願意付出助人,社會即能平安祥和;若只有少數人富裕,而社會普遍貧窮,無法成就富足的大環境。

四十多年前,慈濟人即開始引導平安人、富有者「見苦知福」,以感恩心為苦難人付出。「要讓富有者知道自己的富裕,是來自許多人付出——企業經營者事業有成,是許多員工合和互協、付出勞力所成就;企業能在當地立足,有賴社會祥和,所以要以感恩心回饋這片土地與居民。」

「慈濟人將愛的力量會合起來,共同幫助苦難人,為缺乏資源之處補其所需、用愛付出。在慈善濟貧的過程中,不僅照顧孤苦、貧病、老弱者的生活,也輔導其心靈、啟發其愛心,所運用的方法就是日存點滴的『竹筒歲月』。」

上人表示,慈濟成立之初,其教導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存五毛買菜錢救人」,經過主婦間口耳相傳,逐漸吸引愈多人響應,在不影響生活下,日日啟發善念,讓慈濟慈善志業在克難中集合點滴善念邁開步伐。「所注重的不是善款數目多寡,而是希望種下愛的種子與善因,讓人日日行善、時時啟發愛心。」

「人人都有平等的愛心,即使本身接受幫助,也能樂於助人;所以,莫輕視小善而不為,再微小的善因,也能成就大善事。」上人籲請大眾把握當下的好因緣,成就永恆的希望。

知己知彼,深植善因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人間菩薩從地涌出,為慈濟團隊增加力量,尤其慈誠師兄人數年年增加;與在座慈誠師兄談話時,上人期勉資深者作為典範,以身作則帶動後進,使「質」與「量」並重,開闊生命、共同成就慈濟的大慧命。

上人說,先「知己」——了解法親們的想法,將來才能「知彼」——以同理心、用適當的言談態度接引新夥伴。

「佛法流傳迄今,此時正是弘揚大乘佛法之時;慈濟不只在口頭說佛法,更注重實踐。」上人感恩弟子們都很貼心,只要師父輕輕說,大家便重重聽入心,像是去年要求人人齋戒茹素入經藏,大家也都能遵守;希望師兄們更加深入了解素食的意義,為個人身心環保與天地環保而努力。

志工早會時曾分享,一位年長的環保志工病重住院時,談及往生後要做大體老師,請師姊勸慰子孫放寬心,圓滿其心願。師姊詢問其將來要到東方琉璃世界或是西方極樂淨土?老菩薩回答,東方與西方淨土都沒有辦法做環保,而此生在娑婆世界投入環保志業已經做得「慣勢、慣勢」(閩南語:習慣)了,還是趕快再來娑婆跟隨師父,再投入環保比較好。

當天正好是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師姊與老菩薩分享上人在早會的相關開示後,老菩薩說:「今天是『天公生』?那麼今天是好日呢!」即閉眼安詳而去。上人舉老菩薩灑脫而去的實例,指出慈濟宗門修行之法無他,就是在實踐過程中體會道理,修得心懷寬廣、輕安自在。

「生命長短無法預知,不過我們可以把生命拓寬、加深,共同成就慈濟大慧命。」上人敦囑師兄們認知慈濟就是修行道場,大家在此共聚,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緣,希望人人在此生深植「慈濟基因」。

有愛有福,快樂之源

「苦與樂在一念間,知福、知足,則做任何工作,都能覺得幸福。」慈濟醫療志業人才培訓共識營圓緣,上人舉述,慈濟人認為能夠付出就是有福,即使勞心勞力、汗流浹背,都能在忙碌的工作中維持快樂心境,而致諸事「美滿」。

「雖然慈濟人的貧富程度參差不齊,在我眼中看來都平等——富有的人能夠放下身段,與眾合心,共同為苦難人付出,具有品德修養;窮困人克服物資匱乏的困難,用愛付出,做苦工、辛勤工作也要捐款助人,亦令人讚歎。」

末法壞劫、人倫道德喪失之際,上人教眾靜心深思身處此一大時代,應該如何承擔?「面對天災人禍的大劫難,要培養『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大慈悲心,拯救苦難,還要教育人心、啟發智慧,引導明辨『是』與『非』,帶動付出無私大愛。」

上人進一步說明,靜思——靜,就是不動亂;思,就是用心慎思,用最清淨的心來看世界,引導世間人能從動亂中穩定。

「普天之下四大不調,加上人心混亂以致地球動亂頻生;在此大動亂時刻,要加緊推動大懺悔,深切省思、靜靜思量,才能對準正向。」

上人說,慈濟人文不離法脈宗門精神,但是意義深廣、內容豐富;猶如「人」之筆畫簡單,但是「人」也很複雜,要將複雜化為簡單,就要在人與人之間運用「感恩、尊重、愛」,以達合和互協。

上人勉眾從培養愛心做起,在繁忙的工作中達到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相互勉勵。「祝福大家日日用愛付出,在忙碌中感覺幸福,得到美滿而踏實的人生。」
標籤:
瀏覽次數:9    人氣指數: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分辨「真」、表現「善」、定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起惡念、造惡業,將在惡的循環中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