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在電視上聽Hold住姐評論時尚,要知道,流行時尚可是瞬息萬變的,想要引領時尚潮流,可得用功不斷的move下去,下面10個時尚界的未來新趨勢,大家趕快拜讀一下,才不會下一秒鐘就被踢出時尚圈(推眼鏡)
盔甲系時尚
如果說人生是由一連串意外所組成,保護自己免於意外的傷害,就是最正確的時尚趨勢,Anna Haupt和Terese Alstin發明的「自行車安全氣囊」,鬆垮垮的繞在脖子上,就像是造型兼保暖用的圍巾,一旦感應到撞擊,就會立刻充氣保護頭部。
以及Ashwin Rajan和Kevin Cannon所開發的「Frontline Gloves」,幫助在最前線救災的打火弟兄們,在濃煙密佈的凶險環境中,藉由簡單的手勢溝通,何時該前進,何時該徹退,哪裡還有受災者,哪裡已經clear,救人救己安全更有保障。
回收系時尚
時尚界中所指的回收,並不只是回收過去曾經風靡一時的題材,重新包裝、行銷,還包括重新利用曾經綻放過美麗的材質,匈牙利團體SegraSegra將二手腳踏車內胎拆下重新回收,變成仿皮革的夾克,以及彈性十足的T-shirt。
來自紐西蘭的Emma Whiteside則賦予了汽車散熱器新的生命,利用散熱器中的銅縫製出典雅的禮服,前後差異之大,簡直比醜女大變身還厲害。
動能系時尚
大家常說活動活動,要活就是要動,走路、跑步、跳舞,任何能燃燒生命的活動都不能放過,設計師們也抓住這股動力的潮流,紛紛推出能儲存人體活動動能的服飾、配件,這類型的設計,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的動能手錶。
最近的作品還包括工業設計師Soledad Martin開發出的運動鞋,能一邊走路,一邊幫手機充電。
Rafael Rozenkranz設計內建MP3的慢跑服,靠的也是慢跑時產生的動能,這些產品背後的概念雖然不算創新,但商品的開發、技術的運用卻越發成熟,假以時日定能成為主流。
太陽能系時尚
好像一提到太陽,大家就避之惟恐不及的拿出各式防曬用品,塗抹在身上、臉上,其實也是有設計師迫不及待的擁抱熱情的太陽,在自己的設計中嵌入太陽能面板,之前大人物曾經介紹過的太陽能比基尼,就是設計師Andrew Schneider的作品。
其他像是設計學院學生Mae Yokoyama的太陽能項鍊、Diffus的太陽能手提包等等,儘管有些商品似乎噱頭勝過實際功能,卻也不乏已經能實際充電使用的實用之作。
環保系時尚
如果只是普通的環保購物袋,就能冠上環保系時尚的名號,那你還真小看時尚界對環保所做的努力!瞧瞧Diffus推出隨時監控空氣品質的環保洋裝,二氧化碳越多,洋裝上的LED燈就越亮。
設計師Nien Lam和Susan Ngo推出的肺變色T-shirt,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Stijn Ossevoort的風感應洋裝Flare,風起時,不只吹起裙擺,還一併吹起燈光秀。
3D系時尚
說起時尚圈的3D風,就不能不提Andreia Chaves的3D高跟鞋Invisible Shoes,多角型的立體造型,將高跟鞋的鞋跟巧妙的藏在後腳跟的地方,就算戴了3D眼鏡,還不見得能找到。
其他還有Continuum Fashion推出的3D立體泳裝N12,完美服貼於女性胴體曲線,Ecouterre進一步推出3D布料,將3D印刷技術運用在布料製程中,呈現過去設計師筆下的立體感。
RFID系時尚
其實RFID技術已經在大家不知不覺間,慢慢滲進我們的生活中,不少大型服飾品牌或連鎖店,早就透過RFID技術追蹤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以取得行銷資訊,不過對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來說,好像還是提醒我們手機帶了沒、鑰匙帶了沒的智慧型手提包,或是監控中風病患復原情況的RFID手套Qora,來得更為實用。
無障礙系時尚
這些年來,生活中可以看見不少無障礙空間的設計,舉凡導盲磚、斜坡道等等,其實還有更多更細節的貼心小設計,出現在你我都沒注意到的地方喔!Anna Bieniek所設計手錶「Feel the Time」,將點字功能與手錶結合,出門約會絕對不會遲到。
Pedro Nakazato Andrade發明的特殊固定敷料Bones,內建肌電圖測量計,能追蹤骨頭與肌肉的癒合情況,回報給醫生。
Erik Hedberg及Zack Bennet發明的Thimble,戴在手指頭上,能將摸過的資訊轉化成盲人閱讀用的點字,做到真正的以手代眼。
雷射系時尚
雷射與時尚界的結合行之有年,不少主流設計師早就利用雷射在布料、配件上切割出各式圖形,最近設計系學生Alba Prat推出前衛感十足的SYNTHETIC OCEANS系列,以雷射將潛水衣布料Neoprene切割成半圓形,再組合成星狀,象徵人類多年來將垃圾傾倒在海洋中,對海洋生態所造成的傷害,就是代表作之一。
發光系時尚
雷射的另一個功能就是發光,設計師施惟捷(Wei-Chieh Shih)就充分抓住雷射光的特色,設計出比鋼鐵人更炫的雷射人,在煙幕瀰漫的夜店中,散發出耀眼的紅色光芒。
Mary Huang的Rhyme & Reason系列,雖然稍微收斂了亮度,在黑暗中卻依舊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