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stork.com.tw/images/5049.jpg)
現年30歲的W小姐從初經開始,便深受「大姨媽」困擾,當月經來報到的幾天總是痛不欲生,每次都得服用好幾顆止痛藥才能正常生活。W小姐曾經求助過 許多婦產科醫師,得到的答案不是請她繼續服用止痛藥或是避孕藥,就是告訴W小姐「結婚生子後就好了」。然而,結婚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不但沒有解決她的經 痛,更遲遲不見懷孕的消息。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兩邊卵巢巧克力囊腫,於是接受了腹腔鏡手術將 囊腫切除。經過了兩年期之後,仍然未能懷孕,因此接受了兩次人工受孕但都是以失敗收場,於是W小姐決定接受試管嬰兒的治療。然而在治療的過程中,不但卵泡 的數量只有兩、三顆,所形成的胚胎也只有一個,最終無法懷孕成功。面對卵巢對於治療反應不佳,W小姐心裡疑惑著:「難道是開刀所影響的嗎?」
所謂的巧克力囊腫,就是原本應存在於子宮內的子宮內膜跑到卵巢部位生長;當每個月月經來潮時,體內賀爾蒙刺激卵巢內的子宮內膜組織,產生經血積聚在卵巢內而形成一個囊腫,因為囊腫內黏稠液體及顏色類似巧克力,故稱為巧克力囊腫。一 般而言,剛開始有巧克力囊腫的女性並不會有不適的症狀,但大部分都會有經痛的經驗。隨著時間進展,巧克力囊腫便會逐漸變大,甚至有可能從最初的單側卵巢, 嚴重至兩側卵巢都有巧克力囊腫。因此月經失調、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痛、囊腫破裂造成急性骨盆腔疼痛等等,也可能發生。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好發的年齡層是在生育階段的女性,因此衝擊最大的就是生育能力的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症常常會合併嚴重的骨盆腔沾黏,進而導致排出的卵子無法順利的進入輸卵管內受孕。此外,由於巧克力囊腫有時會「吃」掉正常的卵巢組織,而影響女性的排卵功能,造成卵子品質不佳而無法授精,或是卵巢功能提早衰退。
一旦發現有巧克力囊腫,在臨床上的治療,需視病患的狀況而定。通常如果是無症狀且未婚的女性,在5公分以下的巧克力囊腫大多只需要追蹤即可:若已婚 婦女的巧克力囊腫已經超過5公分,或是有不舒服的症狀出現,最初先以藥物治療為主。利用賀爾蒙藥物可以抑制子宮內膜週期性成長,造成一個類似懷孕及停經的 生理狀態,使得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內膜萎縮。常用的藥物包括黃體素、避孕藥、雄性賀爾蒙或腦下腺垂體促進劑之針劑。假使控制的效果有限,最終仍需要以手術將 巧克力囊腫切除,以解除症狀或增加受孕機率。一般在手術過程中,可以評估子宮內膜異位症嚴重的程度。如果是輕度內膜異位症,鼓勵病患在半年黃金時間內積極 受孕;如果是中重度程度,則需要在術後追加藥物治療3至6個月,以預防復發。如果仍舊無法受孕,則必須考慮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