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82130
 Vincent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牛津步行之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土耳其旅館之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捷克-卡羅維瓦利(Karlov
作者: Vincent 日期: 2011.01.31  天氣:  心情:
捷克-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



作者 : 陳語春


「波希米亞」山脈橫跨捷克西南部、德國東部 , 最美的部份則在「波希米亞西南區」。

在此區域內 , 森林密佈, 純樸自然 , 素有「綠之島」美譽。

這「綠之島」, 風景如畫, 並以溫泉聞名。

最有名的溫泉鄉 」, 就是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離捷克首都「布拉格」,僅一百餘公里。(離德國藝術之都「德來斯登」較近:約一百二十公里」。

聽說 , 卡羅維瓦利最美的季節是秋天。

因此 ,我選了一個初秋的早上 , 在布拉格搭乘火車,前往「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

上了火車, 我發現 , 捷克的火車沒咱們「自強號」便捷。

而且 , 火車路線的距離比公路路線的距離,要多出好既幾十公里 。

不過, 沿途景色極美

雖然時間久一點(三個多鐘頭) , 還是值回票價的。



約在中午時分,火車抵達了卡羅維瓦利火車站。

下了火車, 走上月臺 , 迎面而來的 , 是一股新鮮無比的空氣 , 還有森林特有的味道。

這感覺 , 真好。

「卡羅維瓦利」位於海拔450公尺的山谷裡,建築物分佈在「鐵普拉河(Tepla River)」兩旁。

小城早在西元1350年就開始發展「觀光業」了 。

但 ,迄今它的人口也還只有六萬人而已 ,原有的風貌,都沒變。

(待續)









2

歐洲名城 , 都與河流有關。

卡羅維瓦利也不例外。

卡羅維瓦利火車站稍南, 就有一條美麗的河流。

此河名曰:「 奧菲河」

「鐵普拉河(Tepla River)」,就是奧菲河的支流。

鐵普拉河匯入奧菲河處 , 有一座橋。



過了這座橋, 就是名聞遐邇的溫泉區。

這溫泉區,由北向南延伸。

蜿蜒曲折的,長約兩公里。



旅館依河旁兩岸而建, 因此 ,風光旖旎。

百餘年來, 騷人墨客 , 絡繹於途。



我下榻的旅館位,於溫泉區中心點。

旅館前,就是「鐵普拉河(Tepla River)」,環境十分優雅。

我先享受一頓波希米亞風味的午餐。

然後 , 午睡。

接著 , 泡溫泉。

泡完溫泉, 就展開卡羅維瓦利的步行之旅。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 3



卡羅維瓦利步行之旅起點 ,是在郵局。

郵局是溫泉區與商業區的分界點。

郵局興建於1903年,建築師是「希德濟(Friedrich Setz」。

郵局對面,有一座像城堡的建築物 -「五世溫泉」。

此溫泉是1906年興建的。

原名「伊利莎白」溫泉,是為了記念奧地利皇后而建的,

所以, 極盡豪華之能事。

建築師是「杜洛布尼Franz Drobnyz」。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 4



「五世溫泉」是「瑪莎利佳(Masaryka)大道」的起點。

瑪莎利佳大道位於奧菲河與鐵普拉河之間 , 是卡羅維瓦利最繁華的地段 。

沿著瑪莎利佳大道 ,往奧菲河方向走。

走了約五分鐘 , 快到河邊了, 我來到了「貝雀Becher」威士忌總部。

貝雀威士忌從西元1807年就開始釀造了, 是歐洲名酒之一。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 5



「貝雀」威士忌不但是歐洲名酒 , 也是卡羅維瓦利的特產。

(卡羅維瓦利另一種名產,是奶蛋餅)

郵局旁,有一棟富麗堂皇的房子,更是不容小覷。

這棟房子的前身,就是「桃籐漢」大飯店(Trautenheim Hotel)。

這棟房子的地下商場, 是長拱廊式的 , 造型優美,千萬不可錯過。

郵局對面,還有一排建築物,很吸引人。

這一棟棟房子是十九世紀八○年代、九○年代興建的。

由於是秉持歷史相對論裡理念興建的 ,極具特色。

因此 , 成為卡羅維瓦利的代表性建築。

往下走, 到了熱泉賓館(thermal sanitarium,註1) 。

此泉賓館是1976年興建的 ,樓高二十層 , 與附近建築物很不相稱 。

歐洲人並不看重高建築物 。

因此 , 此賓館被批評為-卡羅維瓦利的「突兀」建築。

不過 , 大也有大的好處 。

它有三百三十個房間 , 一座五十公尺長的熱泉游泳池。

還有一個「 節慶廳(Festival hall)」(仿自坎城),可容納一千兩百人

因此,每年都有國際影展在熱泉賓館舉辦 ,允為卡羅維瓦利文化活動的盛事



註1:sanitarium,原義雖是療養院 ,但實指中文的「養生館」 。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 6



卡羅維瓦利的溫泉之所以著名 , 多半是因為它的靈氣。

而它的靈 , 是美麗的山水孕育出來的。

妳瞧!

秀麗的「鐵普拉河(Tepla River)」旁 全都被群山所環繞。

其中,最近 一座山 , 也是最有名的一座山, 是「三座十字架山丘(Three Cross Hill)」 。

這山丘 , 位於熱泉賓館的東南方。

山丘上,  有一座電視轉播塔, 標高海拔551公尺 Three Cross Hill)」。(大約跟陽明山公園一樣高)。

塔的頂端 ,  有三座十字架。

這三座十字架, 是要彰顯耶穌「各各他(Golgotha)」聖蹟的。

根據新約聖經(路 加福音第23 章 ,第33節)記載:



到了一個地方, 叫骷髏地。

就在那裏,

把耶穌定在十字架上,

又訂了兩個犯人。

一個在左邊,

一個在右邊  

            」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 7



三座十字架建造於公元1640年。

三座十字架深具是有文化意義的。

18世紀時,我國(清朝)曾經有光緒皇帝的「百日維新」。

而百日維新之前 ,在卡羅維瓦利,也有類似的維新運動。

不過,卡羅維瓦利的維新運動(大約明朝萬曆年間),歷時一百年(公元1541年到公元1639年) 。

在這時一百年之間 , 卡羅維瓦利把天主教信仰,改為基督教信仰(路德教派) 。

但是,在公元1640年那年, 卡羅維瓦利又回歸到天主教信仰。

因此 , 卡羅維瓦利人稱此為: 榮光的再現。

這種信仰的改變 ,反映在卡羅維瓦利的建築物上。

美輪美奐的巴洛克式教堂 ,於焉誕生。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 8



除了文化意義 之外 ,也有另外一種「鄉野傳奇」的說法。

原來, 在十字架原址,曾有三兄弟遇害。

兇手謀財害命, 逃之夭夭。

三兄弟死不瞑目,鬼魂不散 。。

晨起到山上散步的人,被嚇得半死。

因此,鄉公所遂請卡羅維瓦利主教,興建了十字架。

說也奇怪,三座十字架豎立後,那三兄弟的鬼魂 就在山崗上消失了。



領隊一講完這故事 ,有人可能覺得,有點冷。

沒關係,咱們很快就會感到溫暖的。

現在,從郵政總局往前走。

沿著「查赫拉蒂街(Zahradni Sreet) 」,走向「熱溫泉(Hot Spring)」。

卡羅維瓦利以溫泉鄉聞名 。

卡羅維瓦利的溫泉,真的很多。

但 ,最有名 的 , 乃是這一座「熱溫泉(Hot Spring)」。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 9



,走向「熱溫泉(Hot Spring)」。



我們穿過威尼斯廣場、依娃旅館 ( Elwa Hotel),來到 「貝多芬故居」(查赫拉蒂街23號」。

到19世紀末 為止 , 它一直是「 午克查德羅(F. Woczaadlo) 」的住所。

午克查德羅先生是一位藥劑學家。

在捷克,很有名。

他很喜歡研究星星。

因此,查赫拉蒂街23號的頂樓,有一座小天文台。

這座小天文台 ,一直保存到今天。

在1887年,挪威作曲家葛雷格也曾在這裡住過。

在貝多芬故居旁邊,是衛辛格豪宅。

這豪宅,屬衛辛格家族(Wiesinger family)產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這棟豪宅曾是一家知名的大飯店。

衛辛格豪宅左邊 ,是「德弗乍克公園(Antonin Dvorak Park) 」。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0



公園裡有一座雕像。

這雕像是音樂家「德弗乍克 」。

是雕刻家「康尼斯(Karl Kunes)」1974年的作品。

「德弗乍克公園」有不少吸引人的地方。

有人工湖 、有雕刻群、也有稀有樹木。

最有名的, 是湖邊的篠懸木。

樹齡已經有三百多年了。

接著 , 來到「查赫拉蒂街 」5號。

這是一片空地。

這片空地 ,是協合(Concordia)溫泉屋遺址。

1945年4月17日,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協合(Concordia)溫泉屋被炸毀了。

不遠處 ,過了「查赫拉蒂街 ,就是「區圖書館」。

圖書館大門,有一座雕像。

他是哈布斯堡王朝有名的皇帝「查理四世」。

雕像是1739年刻的。

當年 ,「查理四世」一手創立卡羅維瓦利溫泉

因此,極得本地人愛戴。

在1875年之前,這座雕像一直放在市政廳裡(即市場旁)。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1



「區圖書館」 旁有兩個景點。

一個是列柱公園 ,另一個是 是「軍人 溫泉屋」。

「軍人 溫泉屋」建立於西元1855年。

乃卡羅維瓦利首座的綜合溫泉屋(含醫學理療)」。

「軍人 溫泉屋」裡的福利社內,有一幅畫,頗值欣賞。

此畫名曰:「發現熱溫泉」。

為名畫家「康德爾(Wilhem Kander) 」於西元1855年所畫。

「軍人 溫泉屋」還擁有一座「軍人 溫泉屋」專用教堂。



教堂內,也有兩件珍貴的藝術品。

一件是雕刻: 「十字架上的基督與眾天使」。

<雕塑家李維(Vaclav Levy)西元1856年名作>



一件是濕壁畫。

(康德爾西元1856年作品)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2

接著 , 又來到了「熱溫泉(Hot Spring)」。

先經過右側的,「克里凡療養所(Krivan Sanatorium) 」。



克里凡療養所是「克洛旅館(Kroh Hotel) 」改裝的。



克里凡療養所, 洽位於「莎多瓦街(Sadova Street) 」的街頭。



-而克里凡療養所 的正前方 , 就是「查赫拉蒂尼街(Zahradni Sreet) 」了。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3



莎多瓦街是卡羅維瓦利最迷人的街道。

原因呢?

一來,是地理位置好,。

二來,是華麗的建築 多。

三來, long – stay 的騷人墨客多。

(請多多 欣賞名人故居門前懸掛的匾額)。



沿著莎多瓦街走,可通往「俄羅斯正教」教堂(1897年建) 、 俄羅斯領事館、 「小凡爾賽」酒館( Small Versailles) 。



西元1820年 ,曾 經有市民在「小凡爾賽」酒館舉行婚宴。

大文豪歌德也參加了。

小凡爾賽酒館因而聲名大噪。

順著小凡爾賽酒館, 穿過溫泉森林, 可參觀「聖黎奧納德(St. Leonard)」教堂(羅馬式)、「林哈特(Linhart café) 」咖啡館。

前捷克總統「馬沙理克(Masaryk) 」喜歡到卡羅維瓦利泡湯

泡湯前 ,他喜歡在這條觀光路線騎馬慢行。



然後 ,咱們來到 「第三溫泉」(西元1866年) 。

這「第三溫泉」, 離「克里凡療養所 」很近。

「第三溫泉」有好的住宿 , 還有各國料理的餐廳。

更有各種spa「養生」服務 (沐浴 、 按摩 、身體健 康檢查 、 、溫泉游泳池等) 。



更特別的是,「第三溫泉」還有一座音樂廳。

這座音樂廳,名叫「德弗乍克音樂廳」。

這座音樂廳,只辦音樂會。

長年累月的,舉辦各種音樂會。

唯一例外,只有三天(西元1938年四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

當時, 「蘇得騰蘭(Sudettenland,捷克的 一省) 」想獨立建國 , 圖利希特勒。

該黨名稱, 為 「蘇得騰德意志黨(Sudettendeutsch party) 」。

該黨黨魁,名叫「亨連(Konrad Henlein)」。

他很愛出名。

他知道,捷克人喜愛 音樂。

於是, 他就選定「德弗乍克 音樂廳」,辦黨員大會。

人算不如天算。

不久 ,在歐洲叱 吒一時的希特勒 ,垮臺了。

希特勒一垮臺 ,亨連先生跟著垮臺。

後來 ,亨連先生真的「名垂千古」。

(一直被捷克人罵到臭頭)



隔著在「第三溫泉」對面 ,是「柯隆納德( Kolonade)」旅館。

「柯隆納德( Kolonade)」旅館規模很大。

包括帕翠雅(Patria) , 及奧塔瓦(Ottava)兩家旅館。

俄羅斯名作家「果戈里(Gogol) 」,在西元1945年曾下塌塔奧塔瓦旅館。

帕翠雅旅館背後,有草木扶疏的山坡。

山坡上 , 有兩個景點。

一個是莫札特公園。

另一個 , 是聖安德魯教堂(St. Aabndrew’Church) ,哥德式的 ,具有中世紀風味。



沿著卡利亞四世路 ( Karia IV )往南走 。

仔細看哦!

又出現一家旅館!

—「露絲旅館 (Ruze Hotel 」—

13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4

露絲旅館旁, 有一棟美輪美奐的建築物-「四世溫泉( Spa IV)」。

此溫泉是西元1880年落成的。

現在,是一家Spa屋( 正重新裝潢中) 。

沿著鐵普拉河 , 繼續南行。

從12號橋到11號橋為止 , 這段路,不再 叫「卡利亞四世路 」,而是叫 「磨坊河堤道(Mill Enbankment) 」。

而「磨坊河堤道(Mill Enbankment) 」 , 算是「磨坊柱廊(Mill Colonnade 」的土地範圍了。

插播一下喔!

卡羅維瓦利很迷人,真的很適合步行之旅。

但 ,這兒使用捷克文, 辨認道路標誌不易。

不過,因重要的景點,都在河的兩岸。

而每座橋都以有編號命名。

所以 ,只要知道自己在幾號橋附近, 就不會迷路了。

註1:以鐵普拉河與奧菲河的交會處為起點, 往南一直到「席勒故居(德國詩人) 」為止 ,

大約兩公里路程 , 一共有十五座橋的河。

註2:最靠奧菲河的橋 , 是「15號橋」。

「15號橋」位於最北邊,越往南 , 橋的編碼越少。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5

從11號橋向東走, 就是「磨坊柱廊」。

「磨坊」 的捷克文 , 叫 Zitkova 。

所以 ,「磨坊柱廊」 ,也叫 …「Zitkova 柱廊。

在古希臘,柱廊是神聖的象徵。

因為 ,柱廊內的廳堂 , 就 是供奉神明的所在。

而 ,在卡羅維瓦利 ,柱廊內 供奉的,卻是- 噴泉。

換句話說, 卡羅維瓦利人是把噴泉源當神明拜的。

泉水在卡羅維瓦利人心目中的地位 , 由此可見 一斑。

磨坊柱廊的外觀, 呈南北走向 ,背面 (西側)是山坡。

自北到南, 一共 有五座個噴泉 ; 分別是10號噴泉」、「9號噴泉」、、「8號噴泉」、「7號噴泉」。

「10號噴泉」「6號噴泉」

首先 ,會先看到 「11號噴泉」-「史莫波狄Svobody」噴泉」。

這一座噴泉並不屬於磨坊柱廊。

「史莫波狄Svobody」噴泉」」的溫度與眾不同,為59點4度 。

它在「10號噴泉」稍 北 ,位於 一棟小木屋裡。

小木屋的外型極精緻 ,讓人不禁想 多看一眼。

磨坊柱廊的地點並不難找

因為,「10號噴泉」位於11號橋頭, 而的「6號噴泉」(在最南邊),也剛好在10號橋頭。

磨坊柱廊的噴泉,都具有 醫療效果。

「6號噴泉(溫度為55點8度)」是「磨坊些噴泉」的代稱。

因此 , 「6號噴泉」是遊客必遊之地。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6

提到磨坊柱廊, 一定要介紹一下捷克名建築師「齊提克(Zitwk)」先生。

在 歐洲, 布拉格素有「戶外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美麗的建築, 比比皆是。

若要推選布拉格排名前三位的最美建築 , 國家劇院可說是,當之無愧。

而國家劇院的作者, 正是齊提克 先生。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7

國家劇院是 布拉格排名前三位的最美建築之一,。

而「磨坊柱廊」 , 也是齊提克的作品。



在卡羅維瓦利 ,最大的柱廊,是磨坊柱廊。

然而, 原先磨坊柱廊的規模並不大,。

1881年 完成的 , 只有磨坊 噴泉這一部分。

1893年,增建了磨坊噴泉、 岩柱噴泉、黎布思噴泉 、 溫謝思拉斯王子噴泉、和河仙子噴泉等五座噴泉。

列柱是新文藝復興式的 , 長132公 、寬13公尺。

柱子總數,一共有124根。

來 , 大家數數看。

Vincent 沒騙人吧。

柱廊內 ,還有演奏廳 (以交響樂為主) 。

演奏廳內的浮雕很美。

主題來自希臘神話 ,人物栩栩如生。

柱廊上方,有屋頂。

欄杆上,有十二座雕像。

每座雕像, 象徵一個月份。

柱廊 的 建材,來自德國的德萊斯登(Dresden) 。



「磨坊柱廊」不但有雕刻之美 , 也有詩歌之雅。

這詩歌,在磨坊噴泉的竈嵌上。

竈嵌是半圓形的。

內有捷克文、 拉丁文對照的讚美詩。

讚美詩的作者是「哈西斯特金斯基(Bohuslav Hasistejnsky」」。

他是中世紀捷克名作家。

「羅布柯維斯(Lobkvice)」人氏。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8

在讚美詩前方 ,還有一座齊提克雕像。

這是西方人的審美觀之一。

畢竟, 在西洋藝術傳統裡, 優美的建築,也是一種流暢的音樂(視覺的)哩!

看完「磨坊柱廊」,從11號橋向東走。

接著 ,要逛「薇里德爾尼街( Vridelni Street)」。

薇里德爾尼街在磨坊河堤道之南, 約在十號橋和六號橋之間。

整條薇里德爾尼街, 都沿著河邊而建。

建築物, 都是十九世紀晚期蓋的。

法國建築大師 「科布希爾(Coubousier) 」對此讚不絕口 。

「卡羅維瓦利宣言」 ,就是科布希爾的名言。

他說,薇里德爾尼街, 擁有全捷克最迷人的建築群。

薇里德爾尼街道的房子,不但風格相似,而且,每一棟房子的外觀,也都很典雅。

這條街 , 知名建築很多。

首先要參觀的 ,是9號門牌的 「金天鵝之屋」。

這棟建築比較 「新 」 (指二十世紀蓋的) , 是玻璃帷幕式的 。

「金天鵝之屋」為巴塔鞋公司的旗艦店。

再來,是13號的「彼得之屋」。

這棟房子是半木造式的 ,1711年蓋的。

門前有一塊匾額寫道:造屋的工匠 ,得助於俄羅斯沙皇。

匾額這麼寫,Vincent不禁有些困惑。

工匠得助於俄羅斯沙皇?

俄羅斯沙皇幫忙的, 應該是指資金吧!

俄羅斯沙皇到西歐學過造船。

難不成 , 俄羅斯沙皇也會造屋?

讀者諸君 , 您以為如何?

Ok ,再往前走。

來到21號 的「雅士都溫泉浴旅館」』(Astoria Spa Hotel) 」 。

雅士都旅館的隔壁 , 是23號的「巴斯徳 之家」(Pasteur House) 」。(註1)

在薇里德爾尼 街 , 論「雅緻」,「巴斯徳 之家」穩定 居冠。

它有兩大特色: 一是「新藝術風格(Art-Nouveau) 」。

二是山形牆。

山形牆上的主題,是以用鑲嵌藝術,表現出「浴療學」 象徵。



逛了薇里德爾尼街 ;, 接著, 咱們要逛「拉仁史卡 (Lazenska) 街」。

「拉仁史卡 (Lazenska) 街」,在薇里德爾尼街的西側(中間隔著鐵普拉河)。

拉仁史卡 街1號, 是「勉紐埃特之家(Menuet House」。

這棟房子不但很壯觀 , 也曾名噪一時。

公元1900年, 它是「卡羅維瓦利鎮民代表會」的所在地。

到了1945年的時候 ,它搖身一變 ,又 成為「溫泉浴旅館裡總部」的所在地。

勉紐埃特之家的隔壁 -3號, 是 「金鑰之家」。

「金鑰之家」的主人翁,是名醫「貝雀」(Dr. Karel David Becher)。

他是收藏十九世紀文學、 藝術的名家。

1874年,貝雀曾 經聘請了一位名醫- 「 弗列克里斯」(Leopold Fleckles)醫 師。

同年 , 馬克思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發表 「共產黨宣言」-,俄羅斯亂成一團。

俄羅斯雖然亂成一團, 但,馬克思卻在卡羅維瓦利享福。

這時, 弗列克里斯醫師 擔任馬克思的私人醫生。

因為有這段歷史淵源 「金鑰之家」變成「馬克思博物館」(1960年~1989年) 。

但, 蘇聯瓦解後,「金鑰之家」變成「世界溫泉文物展示館」(1989年~、) 。

而 , 1912年那一年 , 奧地利心理分析家「佛洛伊德」,也曾住過這裡。

註 : 「巴斯徳」,1822~1895年 ,法國化學家、 細菌學家,。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19

拉仁史卡 街的藝品店頗值一遊(在右側)。

藝品店的藝品, 一律是木頭質料的 , 極具濃濃的波希米亞 風味。

拉仁史卡 街11號, 是 「米克莎」故居(Milan Marx) ,。

「米克莎」是捷克名醫

「米克莎」故居的口上端, 有 一座米克莎半身雕像,。

拉仁史卡 街5號, 是「黑鷹之家」(現在是餐廳)。

卡羅維瓦利十八世紀晚期建築保存最完整的一棟。

紀念碑標明著年代:興建於西元1705年。

這塊紀念碑,還 鑲崁在牆上。

拉仁史卡 街9號 -「札沃及斯基之家」(Felix Zawojski),則是西元1900年蓋的

在卡羅維瓦利新藝術風格建築群之中 , 它是最美麗的一座。

「札沃及斯基之家」在「市場廣場」旁。

走到市場廣場東側 , 就是市場迴廊。

市場迴廊是木造的 ,建於1993年。

(原建築於1883年 興建 , 因毀損而重建)。

迴廊屬瑞士風格。

迴廊的主體結構是白色的 ,而 屋頂,是淡綠色的 。

看來 , 既明亮,又清爽。

迴廊後面, 是一大片岩壁。

岩壁上,就是白色的「古堡城塔」。

「古堡城塔」是十四世紀蓋的(查理四世在位時),

屬哥德式風格。

古堡城塔之上,有一座塔樓。

這塔樓比較「新」 , 是十八世紀翻新的。

現在,是 一 家 極具特色的居酒屋。

從前, 每當有貴賓蒞臨時, 「古堡城塔」的大廳,就會響起一陣陣響亮的 鼓號樂音響。

熱鬧滾滾的 ,十分引人注目。

「古堡城塔」後面的-拉仁史卡 街4號, 是 匈牙利詩人「阿蘭妮)」故居。(註1)

市場廣場中 ,還有一座最引人注目的紀念碑。

這紀念碑是巴洛克式的 。

在西元1716年, 它就矗立在廣場中。

這紀念碑的正式名稱是-「 三位一體之柱(Trinity Column)」。

但,卡羅維瓦利的居民卻管它叫 「黑死病之柱( Plague Column)」。

原因是 , 西元1713年那年 ,黑死病瘟疫肆虐波西米亞。

卡羅維瓦利的居民相信,由於神的保護 , 卡羅維瓦利人才悻免於難。

於是 ,卡羅維瓦利人就蓋了這一座的紀念碑 , 對神表達了謝意。

紀念碑上的著眾神 , 由上至下 分別是聖父(上帝)、 聖子(耶穌)、聖母(瑪莉亞)、聖靈、聖阿爾伯特、聖弗羅理安、聖奧古斯丁。、

由「古堡城塔」向西走,來到了「塔城 街(Castle Street) 」。

塔城 街上 , 頗富紀念性的建築物 ,也不少。

塔城 街35號 , 很受俄羅斯遊客喜愛。

原因是 , 俄羅斯詩人「巴圖徐克夫(Konstantin Batushkov ) 」在1821年住過這裡。

門前有巴圖徐克夫的雕像 。

仔細瞧 !

粉帥喔!

像不像「 齊瓦哥醫生」?

再來, 欣賞塔城 街33號的 「七星之屋」(16世紀興建的) 。

七星之屋過了, 再走幾步, 又看到俄羅斯詩人的名字了-「普希金旅館」(註2)。

(原名是「沃騰伯格廳(Wutemberger Hof) ,1899 年才改為旅館的」。

塔城 街39號的「雀布斯基餐廳 (Chebsky) 更不可錯過。

在卡羅維瓦利 , 純古典式建築(十九世紀初 至 三0年代) ,已經所剩 無 幾了。

而雀布斯基餐廳既是純古典式建築 , 且 ,又在菁華區 , 其珍貴, 可見一斑 。

因此, 非拍一張照片不行。

繼續向北走, 就到了塔城街(註3)的盡頭。

向前一看,又是一棟棟美麗的房子。

註1、阿蘭妮 (Janos Arany ),1869~1876。

註2、普希金( Pushkin) :俄羅斯文學家。

註3、「塔城 街(Castle Street) 」的捷克文是: “ Zamecky “。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0

「塔城街與「沛特拉路(Petra Velikeho)相連接。

沛特拉路的盡頭,是克拉雷路(Krale Jirho) 。

以弧形狀像西北向延伸的克拉雷路,可 通往「 奧菲河」。

. 優美的「聖魯路卡斯」教堂 、「布里斯托 」大飯店 、 俄羅斯領事館、. 俄羅斯斯教堂、「托馬雅」爾養生館,都在沛特拉路上。

在上列景點 當中,托馬雅爾養生館的名氣最大,。

蓋 ,此館乃捷克總統瑪莎里克的最愛(1923~1932) 。



好 ,走回頭路,回到有名的「熱泉(Hot Spring) 」。

現在 ,豎起耳朵;

注意聽老師介紹喔!

熱泉的水溫,高達-72點3度-;

在卡羅維瓦利的溫泉當中,是最高溫的。

熱泉位於「薇里德爾尼迴廊 」( Vridelni Colonnade) 內。

這迴廊 ,特別好找。

一來 , 它位於市中心 區;

二來 , 它的是對面,有一棟美麗的白色教堂。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1

教堂名為「聖女抹大拉」教堂(Church of St. Mary Magdalene)。

( 巴黎市中心區的皇宮路也有一座)。

抹大拉原為妓女 。

後來,何以變成聖女?

有典故的。

我們不妨從巴黎的羅浮美術館談起。

大家還記的得名畫「西門的饗宴」嗎?

當時……

西門請耶穌吃。

那城裡住有一個女人 。

女人名叫﹕抹大拉。

抹大拉是個罪人。



她知道,耶穌將要到西門家裡去。

於是 ,抹大拉也趕到到西門家裡。

抹大拉先把香膏裝在玉瓶裡。

她拿著玉瓶 ,站在耶穌背後。

想起她的身世, 不禁悲從心來。

抹大拉淚流滿面,哭倒在耶穌身前。

淚水,弄濕了耶穌的腳。

抹大拉用自己的頭髮擦拭了耶穌腳上的淚水 , 又用嘴親耶穌的腳。

接著, 又把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

抹大拉罪孽深重。

耶穌,何以接受她﹖

西門感到不解。

西門只心裡想著 ,並沒開口。

但是,耶穌先開口了。

耶穌對著西門說: ﹕ 「我何以接受抹大拉﹖ 她現在已經不再不是一個罪人了。因為,她的罪被赦免了!」

西門問﹕ 「為什麼 ﹖ 我敬愛的夫子。」

耶穌答: ﹕ 「因為,在抹大拉的心中,她的愛,比她的恨多。」

西門恍然大悟。

(聖經路加福音第七章)

21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2

據說 ,卡羅維瓦利「聖女抹大拉」教堂,與 跟愛丁堡「羅絲林禮拜堂(Rosslyn Chepel ) 關係密切。

兩者都屬於「聖殿騎士團」所建。

不過,卡羅維瓦利「聖女抹大拉」教堂興建於西元1736年,比愛丁堡「羅絲林禮拜堂(Rosslyn Chapel, 聖杯(註1)。所在地」晚落成290年。

從前 , 在歐洲, 聖殿騎士團屬於傳奇故事件。

但 , 自從「達文西密碼」成為過暢銷小說 後 , 很多證據慢慢浮現了。

讀者諸君 !

需知,

「共濟會」(註2)的成員 ,是由一些歐洲歷史上最有文化修養的人組成的。

如達文西、莎士比亞、波提且利、貝尼尼、雨果、巴哈、莫札特、華格納、迪士尼……..,

還有,曹雪芹(註3)。

註 1 、 聖杯(Holy Grai) , 指抹大拉。

註 2

、「共濟會」:保護抹大拉後裔的次級團體(非宗教團體)」。

註 3 、這是Vincent加上去的。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3

近代 「共濟會」成員,造訪卡羅維瓦利的 , 不乏其人。

最早的一位,是 巴哈-1718年。

其次,是歌德-1823年。

再來,是貝多芬-1812年。

然後,是華格納-1835

莫札特-1844年。

二十世紀,則有小說家卡夫卡、褚威格(註 1) …………

這些人 , 都是最有文化修養的人 ,

奇怪………

不約而同的 ,他們 都來卡羅維瓦利 “ ‘Long stay ‘’。

為什麼 ?

有人說,他們來卡羅維瓦利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充電」。

是的,他們來卡羅維瓦利,是為了「充電」。

但是,Spa只是物質充電的一種。

具文化修養的人,多半重視心靈上的饗宴 。

而 「共濟會」成員的內心 深處,. 都懷有使命感。

那就是, 向聖杯致敬、向五芒星女神致敬。

這些信仰的秘秘 , 都在抹大拉教堂裡……。

註 1 、褚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942年): 奧地利小說家。

名著: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沈櫻譯)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4

歐洲「共濟會」與卡羅維瓦利的 關係十分密切。

因此 , 「聖女抹大拉」教堂深受遊客青睞。

此外 , 卡羅維瓦利歷史學家「史托賀爾」(August Leopold Stohr)也擔任過「聖女抹大拉」教堂主教的職務。

「史托賀爾」藝術修養極高。

他聘請大師完成「聖尼波穆克」雕像(1750年)。

此雕像為捷克境內巴洛克藝術極品, 現為鎮堂之寶。

在「聖女抹大拉」左側山腰處 , 還有一個著名景點—「路透佐」別墅。

「路透佐」別墅的主人翁,乃「路透佐」公爵( Count August von Lutzow)。

此公常出資贊助文藝活動。

現今卡羅維瓦利的象徵 -「羚羊雕像」、「貓圓柱」-就是他出錢完成的。

(原先只是鄉野傳奇) 。

羚羊雕像位於「聖女抹大拉」教堂東北方半山坡。

羚羊聳立在一座陡峭的岩石上。

貓圓柱-則矗立於「路透佐」別墅前。

而離貓圓柱不遠處,還有-座「查理四世圓雕」。

「查理四世圓雕」係「麥克斯」1858年的作品。

西元1858年那年,是卡羅維瓦利的建城五百. 週年紀念。

(建城者是查理四世。

建城至今已六百五十一年) 。

另外, 「聖女抹大拉」教堂西北「三座十字架之丘」, 還有 一家古色古香的「潘朵拉」餐廳(1845年)也不可不去。

註1 、「麥克斯」(Josef Max),布拉格雕塑大師。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5





摩拉維斯卡街

林森北路旁有一所「中山國小」, 興建中的莊新莊線捷運,其中一站的站名 , 就叫「中山國小」。

Vincent小時候也唸「中山國小」。

不過 , 這所「中山國小」,在西螺。

它的所在地,叫「新街」。

新街,是舊街相對的。

而Vincent 的老家,就在舊街。

人在捷克, 不好好報導卡羅維瓦利的美景, 思緒卻回到台灣去了….

讀者諸君心中不免懷疑:

這Vincent真有點sentimental Ne!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6

事出有 因。

原來 , 這次造訪卡羅維瓦利,Vincent帶了一本詩經。

等車、等飛機時,好打發時間。

詩經305篇文章,無非是:

1. 敘事詩(賦 )。

2. 比喻、象徵(比)。

3. 先寫他物,再引出主題( 興)。

看著 ,看著 ,Vincent的想像力豐富了不少…

好,

閒話休題!

繼續遊覽卡羅維瓦利的「新街」-「摩拉維斯卡街」(Moravska)吧。

( 位於「聖女抹大拉」」教堂左側)



新街代表性的建築街是 「托士卡養生館」(Tosca Sanatorium)、 捷克儲蓄銀行(1號,在七號橋之前) 。



新街予人一股和諧的感覺。

新的建築物,如捷克儲蓄銀行, 興建於西元1978年前後 ;

舊的建築物, 如「聖女抹大拉」教堂,則興建於西元1730年。

:現代式的、巴洛克式的,在摩拉維斯卡街並行而不悖。
這在美學上,是成功的範例。

此外,摩拉維斯卡街還有一棟房子,特別有名。

它乃是4號的「澤爾米亞之家」(Thermia House) 。

捷克國寶-作曲家「德弗乍克」(Antonin Dvorak) , 很喜歡卡羅維瓦利。

他多次來到卡羅維瓦利。
1879年,他第一次來卡羅維瓦利 ,下榻在「澤爾米亞之家」。

在新街走著,走著….

Vincent的腳步,是輕快的。

Vincent對銀行多看了一眼。

那米白色的樓身…

洋溢著新藝術式風格特有的優雅氣質。

再看 一下小河淺淺流水 、河旁茂密的櫸樹。

此時,德弗乍克悠揚的樂曲 , 似乎在耳際輕輕揚起。

唉!

這地方,

好美!

這意境,真獨特!

唉,

我果真,

不由自主的,

溶入了

這波西米亞原鄉…..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7

接著, 向東走。

摩拉維斯卡街的盡頭 , 是「戲院廣場」((Divadeln Namesti) 。

「戲院廣場」在卡羅維瓦利人的回憶 中,是悲欣交集的。

1829年,波蘭詩人「米基開維茲」 長住「安格旅館(Anger Hotel)」(摩拉維斯卡街9號) 。

卡羅維瓦利人向來崇敬詩人。

「米基開維茲」對卡羅維瓦利人而言,有如李白對咱們一般。

然而,過一百多年後(註2),希特勒卻來到廣場西側「尼茲瓦戲院」(Nezval Theater) 。

廂房,向民眾發表演說。

翌年, 希特勒貿然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真是不堪回首啊。

註1:米基開維茲,Adam Mickiewicz , 1798~ 1855。

註2:1938年 10 月4 日。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8

「尼茲瓦戲院」背後 ,是「諾娃羅卡 街」 (Nova Louka Street.) 。

「諾娃羅卡 街」11號是「德弗乍克大飯店」 ,於1990年落成。

「德弗乍克大飯店」 ,是現代式建築 ;為「巴爾納克斯(Balnex」證券商公司的關係企業(由捷克、奧地利合資)。

再來,較出名的 ,還有領事館之家(21號)。

當年 , 卡羅維瓦利山坡區,有個地方,叫「斷丘」。

人們在 「斷丘」, 發現了銀礦。

奧地利富豪「拉斯柏公爵」(Duke Carles Rasp), 買到開採權。

; 當時 , 他就是住在的領事館之家。

現在 , 領事館之家是一家酒吧。

這家酒吧內部的裝璜,一直保持得很好 ,至今還維持著1938年 興建時原來的式樣。

領事館之家隔壁,是卡羅維瓦利博物館(23號) 。

凡是歷史文物、觀光資訊,應有盡有。

接著 ,從五號橋(領事館之家對面),越過「熱河」,來到「史塔拉羅卡街」(Stara Louka Street。

「史塔拉羅卡街」是一條散步道。

三百多年來 , 這條散步道, 一直是市民的最愛。

史塔拉羅卡路北面 , 是山區。

山上, 是一片綿密蓊鬱的森林。

極目遠眺,可看到「鹿躍石」、「麥爾夏」屋、「彼徳山丘」。

其中,「鹿躍石」有一個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

這是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古時候 (西元十四世紀), 卡羅維瓦利還是一片荒煙蔓草,杳無人跡的山區。

那時,統治捷克的國,是查理四世。

他是一位明君 ,平日,勤政愛民。

惟一的嗜好, 就是打獵。

有一年的秋日, 國王在波西米亞山區打獵。

因為追逐一隻羚鹿 , 來到卡羅維瓦利。

羚鹿很勇敢。

國王很喜歡羚鹿的精神。

國王不忍發射弓箭;想生擒,帶回皇宮飼養。

國王把鹿逼到懸崖邊,

羚鹿前面就是懸崖,牠再也無路可進。

國王以為,現在,羚鹿只有乖乖就擒了。

國王一骨碌的 跳下馬。

想不到,奇怪的事發生了。

只見:那鹿,竟然奮不顧身的,往山下跳。

國王趕忙趨前看。

一看,才發現: 山崖下, 有一條河。

那鹿,

以優美的弧度,跳進了河中。

噗通一聲!

鹿不見了!

落水處,

冒出陣陣濃煙…

那煙霧,

由小,

變大

須庾間,迷漫整個河面…….

國王恍然大悟…..

莫非,那鹿,就是此地的土地公?

國王遂令隨從 ,在河邊紮營。



當夜,夜宿河邊。

國王發現了溫泉……



(待續)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步行之旅No.29

今天 ,「諾娃羅卡 街」 山上的羚鹿彫像,已經成為卡羅維瓦利的象徵。

而「彼徳山丘」呢?

也很有趣。

1712年 , 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來到卡羅維瓦利。

當他聽到幾百年前查理四世與「鹿躍石」的故事後,一時豪情大發,躍馬上山。

「彼得大帝」太興奮了。

衝過了頭。

他衝到了海拔489 公尺的高崗上 ( 比Vincent母校-「華崗」,還高一百 多公尺)。

如今,那高崗,就叫「彼徳山丘」。

「諾娃羅卡 街」街頭較有名的建築是「大西洋大飯店」( 位於七號橋旁) 。



然後是,「摩爾人之家」。(大西洋大飯店對面)

1806年到1820年之間,歌德 一共住過九次。

再來,請看27號-「洲際大樓」- 新文藝復興式建築典範。

接著 , 6號-「梅爾媚之家」(Mairmaid House ) -前「卡羅維瓦利 珍品博物館」。

「梅爾媚之家」的隔壁,是莫札特故居 ( Morzart House)。

這棟新藝術式樣的綠色建築,具有兩大特色: 一是華麗,-二是繁複的山形牆( 三樓、 五樓)。

1786年,歌德住過。

後來,由德國名作家「柯爾本撒哈耶Q .E.. Kolbenheyer」買下。

1945年 ,又換了主人。

再看20號-白兔之家。( 1785年, 歌德首次來卡羅維瓦利的住所)

白兔之家隔壁,是史特勞斯之家-歌德在1823年最後一次來卡羅維瓦利的住所。

輪到30號-大象咖啡店 。

(卡羅維瓦利歷史悠久的)

歌德是常客。

這店蠻好認的。

因為, 門口有 一隻黃金色象雕。

一直到今天,大象咖啡店保還是保有卡羅維瓦利原味的咖啡。

這種原味,與卡羅維瓦利特有的靜謐氣氛, 都已成為卡羅維瓦利特傳統的一部份。

稍遠處-34號,是「的馬德里之家」-1795年 歌德住的地方。

42號,是紅鷹之家-俄羅斯沙皇在1711 到1712年之間住的地方。

50號,是印刷公司。

1788年就成立了,是卡羅維瓦利第一家是印刷公司。

48號,是美麗皇后之家。



1750年,奧匈帝國皇后「瑪麗亞泰麗莎」住的地方。

門口有「瑪麗亞泰麗莎」皇后的浮雕。

76號,是法國地質學家「巴蘭底( Joachim Barrande)」故居。

到了街尾,東北角岩石上,有耶穌上十字架的雕刻。

這雕刻極特殊:十字架是木造的,

而耶穌雕像,則是錫做的呢。

步行到這兒,讀者諸君有沒 發現:地勢變了!

現在, 熱河陡然轉了90度的彎; 然後 , 筆直向南流(這一小段叫「米諾薇廣場 (Mirove Plaza)」)

,再向東南方流; 到「里奇蒙音樂廳」之後,才又向南流……

咱們台北有圓山大飯店(面對基隆河)。

卡羅維瓦利也圓山大飯店,(面對熱河)。

圓山大飯店的前身,是落成的「撒克森大會堂」(1701年)。

27年後,又加蓋「波希米亞大會堂」;兩大會堂合而為一,統一叫「波希米亞 廰」。

波希米亞 廰嗣後成為卡羅維瓦利社交中心。

1775年 , 文具商大亨「帕布 (Johann Georg Pupp) 娶卡羅維瓦利女子為妻。

1786年,大亨 帕布買下叫波希米亞 廰。

帕布後裔,經商有成, 將波希米亞大會堂更名為圓山大飯店。

不久,帕布公司成為股票上市公司。

1905年 ,圓山大飯店重新裝潢, 外觀改為巴洛克式。

從1905年到現在 圓山大飯店都是卡羅維瓦利最豪華的一 家大飯店。

三百年來,接待過無數的王孫貴族,如:哈布斯堡王朝約瑟夫二世皇帝、俄羅斯陸軍元帥勞敦(Laudon)、歌德、奧地利名相梅特涅(Metternich)、塞爾維亞國王亞歷山大、葡萄牙皇后瑪莉…..,以及

各國政經 文化名流。

捷克人崇拜音樂家, 因此, 咖啡廳大廳(原來的「神盾 廳」所懸掛的名人匾額,是貝多芬(1812年)。

圓山大飯店後面是纜車站(1912年興建)。

搭纜車上山後,有兩個景點。

一個是「瞭望台」(海拔556公尺)。

另一個,是月神咖啡店。

到戴安娜咖啡館喝咖啡,是卡羅維瓦利必遊之處。
在瞭望台,可 欣賞卡羅維瓦利溫泉區全景,令人如醉如痴。

再下山回到纜車站。

纜車站旁 ,有一座新歌德式的聖母教堂(1700年)。

原來是巴洛克式的;1879年 才改成新歌德式的。



開始逛歌德步道吧。

歌德步道位於河谷 中,是藝術家夢寐以求的原鄉 , 也是喜旅行的人士的桃花源。

隔著河,歌德步道的對岸,是「史羅文斯卡街」 (Slovenska)。

史羅文斯卡街的景點 ,是 查理四世公園。

公園內的雕像是查理四世雕像。

公園正對面,是皇帝溫泉浴場。

皇帝溫泉很華麗……。

看到皇帝溫泉,讀者諸君是否有 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看來倍感親切喔!

是的,乍看之下, 它似乎是台北賓館的翻版。

(台北與來卡羅維瓦利距離那麼遠,怎會那麼巧?)

不過 , 仔細一想,Vincent才發現,Vincent錯了!

皇 帝溫泉浴場興建於西元1895年。

那一年,滿清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劉永福將軍離開台南。

人日本人「樺山資紀」入主台北。

1901年,台北賓館落成。

台北賓館比皇帝溫泉浴,晚6年才落成。

因此, 應該說 ,台北賓館是卡羅維瓦利皇帝溫泉浴場的翻版,才對。

當年皇帝溫泉乃是為約瑟夫一世(奧地利皇帝)設的

當今民主時代,人人平等。

因此,到了1988年 皇帝溫泉浴場的「 桑德廳」( Zande Hal l

變成了賭場。



歌德步道位於河谷 中。

風景如畫。

有流水、岩石、 森林……

逛到歌德步道中途,終於看到 歌德半身塑像。

歌德既是大文豪,也是大愛情家。

有 一位「加臘」公爵( Christian Clam Gallas ) ,深受歌德精甚感召。

在 西元1791年, ( 比哥德晚六年 ),與愛人「邱儂絲卡(Dorotka Kuronska)」,

來到卡羅維瓦利。

公爵為愛人買下了「夏之屋(Summerhouse)」。

夏之屋的地點,就在 歌德塑像.後面的山坡上。

另外,還另一位大愛情家-義大利 的「卡 莎維諾 ( Giacomo Casanova)」, 也來到卡羅維瓦利 (1785年- 就是歌德首次來卡羅維瓦利那一年 )。

「卡 莎維諾在卡羅維瓦利 的住所,也是夏之屋。

夏之屋的對面 ,是 「帝國大飯店 (Imperial Hotel ) 」。

帝國大飯店是1912年 興建的; 外觀非常氣派, 遠遠看去,就像古堡一般。

帝國大飯店座落在「海侖山崗」的「里布西那路(Libusina Rd.,」

( 由抹大拉教堂旁的摩拉維斯卡街銜接里布西那路,比較近)

歌德步道中途終點,是卡羅維瓦利美術館。

白色的美術館,是長廊式(長約兩百公尺)。

羅維瓦利美術館係仿造、巴黎「羅浮宮東廊」(法國古典主義代表作)而成。

館內收藏二十世紀捷克現代美術作品。

參觀過美術館 , 如果時間還充裕,可繼續往南-沿「史羅文斯卡街」 (Slovenska)。

這一帶 ,反而是史羅文斯卡街的「街頭」。

對卡羅維瓦利而言,這一帶 , 可算是郊區了 。

因為是郊區的緣故 ,感覺更空曠了 , 房子也變大了。

瞧!

看Vincent前面的「里奇蒙溫泉大飯店」(史羅文斯卡街3號)。

這大飯店, 很大!

大得像城堡一般。

這大飯店,View 也很棒!

它地勢高,離熱河近(就在東側)。

它的北側是,英式公園。

公園很廣袤 。

公園內,碧草如茵,花木扶疏。

公園內還有一座白色的「月神觀景塔(Daina look-out tower) 」。

塔高三十公尺 。

只要登上塔頂 ,附近美景 , 就一覽無遺。

除了「月神觀景塔」,公園內的雕刻,也聞名全歐。

其中,最有名的雕刻,是鹿雕,已有一百三十年的歷史。

( (原為路特佐男爵收藏品 )。

其次,是貝多芬雕像。

(1918年之前,是約瑟夫皇帝雕像)

繼續往下 ,來到「驛馬場(Post Yard ) 」

驛馬場是卡羅維瓦利一個重要古跡。

它是典型十八世紀的建築遺蹟,外觀與內部裝湟都還完整無缺。

,乃郵局局長「柯布 ( Josef Korb )於1791年所興建。

原用途是驛馬大賣場。

羅維瓦利步行之旅 在此告一個短段落。

註1、 摩爾人( Moors),18 八世紀統治西班牙南部之 阿拉伯人。

2 莎士比亞名劇「奧塞羅(Othello」主人翁即是摩爾人。




回應 ( 0)│人氣 ( 767)│ 轉寄本文 ( 0)


本篇遊記引用網址:
引用列表:


回應記錄:


發表您的回應: ( 最多限 500 字 )
標籤:
瀏覽次數:70    人氣指數:270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牛津步行之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土耳其旅館之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