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身體是修行菩薩道的「載道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人本具善與愛的種子,即使長久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成就善行,為自己增智慧;見善隨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7.10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1年02月24日
 
見善隨喜
 
  
農曆:二月初三

好話如春風

「八分飽」的理念與實踐方法,已由全球慈濟人就地呼籲推廣,上海慈濟人在嘉新環保站舉行新春祝福,即以「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與社區會眾分享勤儉、知足、惜福而能付出助人的心靈環保觀念。

在繁華的香港都會,慈濟人自二○○八年開始推動「靜思語好話一條街」,穿梭在人群中,向店家鞠躬、彎腰、說好話,雖然常碰釘子,但志工當作是培養「軟實力」的修行,希望將法水清流傳到人心。

早會時間,上人肯定慈濟人用心推展靜思好話,「生活在現代大都會,步調快速、人與人競爭激烈,心境燠熱;好話如春風吹拂,能去除心靈熱氣,讓人人安住善良、平和的心境,合力發揮大愛,此即慈濟人努力的方向。」

上人表示,善心善念是可以帶動的,「應用善法、用愛付出,使人見善隨喜、見賢思齊,共同付出造福,就會形成善良美好的社會風氣。」

「成就別人行善,也是為自己增智慧;看到別人做好事而跟進,就能增加一分力量。人人伸出雙手,發揮無限善力量,此皆是起於『一』念善,而結出纍纍善果。」

「靜思語好話一條街」從臺灣啟動,不斷地在各地引發善回響,譬如屏東慈濟人上街進行推廣時,即接起一段善因緣——三十三歲的賴瑞雄先生,出生時因難產導致腦性痲痹,生活無法自理,四歲以後父母離異,即由父親照顧迄今,但是父親有心臟病無法工作,生活倚靠政府補助。

瑞雄在偶然間看到大愛臺,就此只看大愛臺節目。二○○九年三月,父親推著瑞雄上街時,看到熟悉的「藍天白雲」身影,瑞雄主動合十問好。志工到家中拜訪,並將瑞雄一家納入慈濟照顧戶,接受慈濟照顧約半年後,瑞雄天天投竹筒要做好事,每週六則到環保站付出,雖然他雙手扭曲,但用心拆除瓶蓋,做得很歡喜。為了陪瑞雄參加慈濟活動,父親努力克制菸癮,如今父子皆報名見習志工。

上人欣言,好話能調伏人心、啟動愛的力量,「靜思語」牽起這個家庭的慈濟緣,也轉動了這對父子的心,現在他們的生活如同沐浴在大愛之中。

「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貧窮人也可以富有愛心;在平安、富裕的社會,更需要啟發人心之愛、招募人間菩薩,讓人人富有愛心,共同為世間苦難付出。」

懺悔更要改過

臺北三重幹部團隊於精舍新講堂與上人溫馨座談,師兄、師姊們報告,自新舊幹部交接後,資深慈濟人仍在組隊中關懷、幫助新任幹部,達到「合和互協」,請上人安心。

方才有師兄、師姊上臺懺悔,有時與組隊成員溝通、互動,聲色較為不佳。上人肯定自省知錯能發露,也是美德,也提醒大家:「莫以為隨著時間過去,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會淡化、消失,聲色言語造成的傷痕,常在心上。」

「經由一再公開的發露懺悔,或能漸次撫平因一己之錯所帶給人的傷痕,但真正懺悔就要改過,若沒有改過,等於舊痕未復又添新痕。慈濟是修行的道場,要在道場中不斷地修正身心。」

「行菩薩道要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此六種方法要常存於心、經常運用,法輪才會轉,道業才會不斷地精進。」上人叮嚀,即使交卸幹部職務,身為慈濟人的責任恆在,要「合和互協」四合一,精進不退,才能使法輪常轉。

腳踏實地好修行

下午與高雄慈濟人溫馨座談,上人言及,「天下慈濟人都是靜思弟子,都因為認定慈濟為其人生方向而願意投入、受證,以靜思精舍為心靈故鄉,這是很特殊的緣分,師父衷心感恩。」

佛法本是能在生活上實用的法,上人教導在帶領讀書會時,要說大家聽得懂的法——講自己的體會與轉變,或是用慈濟人慈濟事帶入法理,看得到又做得到的慈濟事,能深入淺出,讓人容易理解,就是度人的妙法。

去年八月經藏演繹從高雄起始,上人勉眾要持續努力精進。「要把握難得的機緣,用心、用愛,專心、專志,走好這一條慈濟路。」

「路要自己走才會到終點、飯要自己吃才會飽,修行也要靠自己腳踏實地,無人可以代替;吃飯養身體,受法長慧命,希望人人真正知福、惜福,還要再造福。」
標籤:
瀏覽次數:9    人氣指數: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身體是修行菩薩道的「載道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人本具善與愛的種子,即使長久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