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229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624685
GQ Appl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承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背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從佛經裡感悟愛情"緣聚緣散"
作者:
GQ Apple
日期: 2015.01.06 天氣:
心情:
如果有人愛你,不要計算輕重真假,因果自會知道。
佛教引導人學習放下萬緣,不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生來就是有情眾生,只消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感情,佛教稱眾生為“有情”,就是因眾生皆“有愛”的緣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飲食的養分,還需要精神的滋潤。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潤劑。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說是息息相關的。感情雖然帶給人很多溫暖,卻也充滿痛苦。相愛的人,感情濃烈,如膠似漆分不開;一旦愛過了頭,或失去了愛,就變成了苦。也有人以為只要不動情,就不會為愛所苦,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情愛和生命息息相關,無論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斷,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佛教雖然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就是有情眾生。
遇上觸礁的愛情
男女間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假如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突然跟你說:“對不起!我已經遇到更適合的人,請你以後不要再來找我。”你會不會覺得晴天霹靂?覺得自己被背叛、被拋棄了?
曾有位年輕男子,因為感情觸礁,非常痛苦,他說:“如果是我要離開她,可能就不會這麼苦,偏偏是她要離開我,而我不想離開她,所以我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樣。”
失戀的人,常常悲觀地覺得生不如死:“連我最愛的人都不要我了,我還活下去做什麼?”有時候甚至還會咒罵:“哼!你不要我,我本來就不想要你了。”或是“真是有眼無珠。”時常在報上看到,有人為情輕生,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人為情殺人,抱著“你讓我這樣痛苦,我也不讓你快活。”或是“我得不到你,天下人也甭想得到你。”的偏激心理,而把對方殺了,甚至有的在殺了對方之後,自己也跟著自殺。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愛情是雙向的。既然如此,如果對方不愛你,何必苦苦窮追不捨,何不灑脫放下,開啟新生。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不但為對方帶來困擾,也讓自己陷入困境。理雖如此,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般的人,仍常常為情所苦。正如電影《後會無期》的臺詞,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要放下感情,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因緣化解愛恨
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因為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願,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對方已經明白拒絕你的感情,自己卻還想盡辦法,想把對方追回來,就好像賭輸的人一樣,心中不服氣,老是想翻本,錢輸光了就想辦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無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不如從舊戰線撤退,就算是以此為戒,至少學到經驗,也就夠了,如此就是對自己的慈悲。愛情有時就像橡皮筋,最後放手的,總是傷得最痛的。做到隨緣不攀緣,不僅是照顧別人,事實上,也是在保護自己。
我曾經見過一位女孩,在被男友遺棄時,希望自己能和男友同歸於盡,後來,她知道男友早已另結新歡,鐵定不可能再回頭來愛她,於是便說她已經想通了。既然因緣如此,勉強執著對誰都無益,何不為自他放生,歡喜步入更好的生活呢?如此轉念,就不想痛恨他一輩子了。
當愛情受到挫折時,應試著化解自己心中的憤怒、不平。像這個女孩所體會到的“因緣”,即是“空”的觀念,是最能夠助人擺脫痛苦的。只要以因緣觀愛情聚散,明白“緣散則散,緣聚則聚”的道理,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轉變、釋懷了。
以尊重的心態經營愛情
曾有位太太向我訴苦:“愛情應該是犧牲自己,奉獻他人。我丈夫雖然口裡說愛我,卻從不奉獻他自己,反倒要我奉獻給他。我想,既然他不愛我,那我也不要愛他了。”為什麼奉獻愛情,卻還有要求回報的附加條件呢?
照道理說,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無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愛情還是以佔有、控製為出發點,這與自己的不安全感密切相關。因此,要求情人對你做到全心的奉獻,恐怕是很困難的事。也因如此,愛情往往是痛並快樂著。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對方“真心”的對待和付出。可是,這種心是“真心”嗎?《金剛經》中有一段話:“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諸心”是言,每一眾生的種種心理活動現象,都是虛妄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只要有心,就皆非真心,要“心無所住”,心中無物、無心,那纔是“真心”。所以說,佔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煩惱心”。
古人說“相敬如賓”雖是老生常談,卻是能夠維繫長久愛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誤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斷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時,不妨以尊重的心態,心悅誠服、歡歡喜喜、平平靜靜去面對、解決,心中的糾結,其實在當下都能即得化解。
愛情裡的關係,並不是在互相執著、糾纏和佔有,而是互相的貢獻、成長和學習。能夠互相關懷、照顧、包容,不去彼此計較、相互猜疑,多溝通,並相互信賴,才能成為菩提眷屬。
正如嘎瑪仁波切所開示的:要學會等待,多一點耐心,兩個人一起改變是最好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學佛,慢慢變老。”這是佛化家庭最浪漫的愛情了:為了利益眾生,從攜手世間的快樂,直到一起成佛;從短暫的人天福報,直到究竟的解脫大樂。這才是最幸福的時光。
關say 如果判斷沒有錯 來這的人 多數想找..所謂想要的那份理想中的 或說 夢想中的 那個對的人 無論是男人.女人 分享這篇文章 不改 關筠 喜歡用佛法的角度來看 世間事..因為它是絕對的真理 也是絕對的以人為出發點的分析 以不同的解悟 切入 人性 人心 佛法不離有情慈悲觀 更重要的還是 你如何轉換你當下的心境 去面對 你所愛的 人 事 物 .. 有緣 若喜歡的朋友 也歡迎你們 轉貼 分享 讓更多人 能感受這份 深層的 智慧
標籤:
瀏覽次數:
495
人氣指數:
6475
累積鼓勵:
29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承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背影
住戶回應
時間:2015-02-24 15:32
他, 62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23 20:36
他, 62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23 19:37
他, 58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23 19:29
他, 62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20 19:45
他, 58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19 07:10
他, 62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19 01:09
他, 67歲,台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17 13:10
他, 72歲,新北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17 11:02
他, 72歲,新北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1-13 00:39
他, 58歲,台北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上一頁
|
下一頁
[
最前頁
]
[1]
2
[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