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頭22K
2008年6月人在中山某台商,當月日商訂單紛紛砍一半,回台工具機業,訂單以跳崖式只剩1/3,9月全面惡化開始出現休無薪假,裁員潮。2009年企業幾乎停止徵人,失業率攀升,全球無一幸免。 當時政府不希望年輕人無所是事,2009年4月政府要求企業至少以2萬2000元月薪僱用大專畢業生,企業每聘1人補助1萬元,期間6個月。本來是權宜之計,中部一些基礎加工中小企業本來就薪資不高,加上工作性質除了技術工較高外,其餘工作本就不須要大學畢業生,金融海嘯前,22K是當時中部地區男生高工剛服完兵役的起薪,而這些礎加工中小企業根本找不到高工人員(都是大學或是二技生),一些科技大學或是二技生又自認是大專生,不屈就22K。一段時間不容易找到人,例如品檢工作、基礎技術操作人員。 金融海嘯後,這些礎加工中小企業不一定欠員工,只不過過去員工難找,趁政府有補助用22K補一些人,其實這些工作性質起薪就是22K,只不過都是大專生應徵,很少有高工生(都升學了)。這種現象從彰化地區蔓延,到鄉鎮地區。 其次,大學升學率從以前1/3升到90%以上,而且很多文、法、商科系,學校不需要投資設備,一窩蜂成立這些科系,不管社會對這些科系需求,造成供過於求。例如:會計事務所記帳人員(高商就能勝任),工作性質就質22K甚至更低, 無論當空姐賺6、7萬來到這種工作,價值就是22K。法律事務所也一樣,管你是台大政大,見習生就是這種價值,因為不需要台大生就能做。 年初某中小企業進了一批中部地區國立科技大學電機機械、工業工程(IE)剛退伍人員,學電機的有的螺絲起子都拿錯,鎖螺絲要他鎖4圈退半圈,他老兄給你鎖3圈半,有的不敢配線,學校60分及格,職場要100分絕不能錯。 IE人員負責品管游標尺使用方法錯誤,不會校正。不會畫魚骨圖分析問題。不知道X-R管制圖幹甚麼用。基礎的標準時間衡量、生產線編制..都不會,因為學校教的是高階科技管理,基本改善手法輕描帶過。 最近出現應徵的都是研究所,企業並不需要那麼多研究所學生。 所以,媒體罵不死人語不休,一直強調22K是政府罪過,真的這些大學生值那麼多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