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229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堅定道心,守護善根;諸惡莫作,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傳道」不是宣講,而是真正投入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修學善法,須身體力行,專心致志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7.19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1年03月13日
精勤莫放逸
農曆:二月二十一日
清淨覺悟佛舍利
《法華經》:「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則述說佛滅度後,肉身火化而得舍利,由各地信眾起塔供奉,出家僧眾稟承佛教,更加精進修行。
晨語時間,上人解說,佛於人間示現生、老、病、死,滅度後肉身火化,如同油盡燈息、薪盡火滅,遺留的骨灰舍利就成了弟子藉以懷念的心靈依託。
「舍利」是佛菩薩、有德高僧圓寂後肉體火化凝結的顆粒;上人認為,舍利是身心清淨、專注精進修行而凝結,可謂精神的結晶。後世起塔供養,「塔」亦有彰顯德行之意義。如同釋迦牟尼佛入滅後,八國國王將佛舍利領回所屬城國供養,後來的阿育王更建立八萬四千塔供養佛舍利,弘揚佛法。
「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意謂日月燈明佛滅度後,許多人因佛滅度之示現無常而有所覺悟,發心出家修行,且加倍精勤修諸善法。
上人教眾,修學善法須身體力行,且在漫長的修行道路上專心致志,「精勤無懈怠」,直至無上正等正覺之境。
至誠純真赤子心
慈濟人啟動「入經藏」的長期運動,無分年齡長幼用心入法,精勤不懈怠,善的效應持續擴大。早會時間,上人述說教育志業體師生共修《水懺》,從幼教到大學,老師們因材施教,孩子用心思考、自我反省,從而起懺悔心。
花蓮慈中幼兒園的孩子們,雖然年紀太小無法加入演繹,但認真練唱,以宏亮的歌聲和入經藏菩薩相呼應;而花蓮慈中小學部有一百一十一位同學參與經藏演繹,至誠的赤子心清淨無染,專注唱誦的表情、動作,較成年人有過之無不及。
「孩子的心很純淨,攝受佛法即能自我改變,在生活中加以運用。」上人舉述慈小五年級劉宇皓同學,原本成績不佳,也會對奶奶頂嘴,經過江拓霖老師用心教導,將《水懺》法理融入教學;宇皓自我反省、向奶奶懺悔自己不懂事,成績進步,且報名經藏演繹,齋戒茹素。
江老師讓孩子看到母雞孵蛋、照顧小雞的畫面,教導孩子思考,動物的母性與人無異,如果人類吃小雞,雞媽媽也會很痛苦,孩子從中體會母愛與尊重生命。
上人感恩老師們為教育而真心付出,孩子也願意受教,從內心到外在的形象皆是清淨而虔誠。期勉座中大人們用心深思,去除在滾滾紅塵中累積的煩惱無明,回歸赤子清淨而單純的本性。
濟貧救苦千里情
巴基斯坦馬吉德先生(Abdul Majid)去年及前年協助慈濟在巴國賑濟水患,夫婦倆近日特別來臺參訪慈濟並拜會上人。
馬吉德先生代表巴基斯坦人民,感恩慈濟人三次遠赴水患災區,進行急難救助與中長期援助,「臺灣與巴基斯坦沒有邦交,慈濟人能克服困難付出,令人讚歎。」
巴國水患後,馬吉德先生與朋友合力提供糧食、義診,也建蓋十戶永久屋;他表示,幫助慈濟賑災、來臺參訪,學習良多,希望將來可以合作,讓鄉親徹底脫苦、自力更生。
馬吉德先生感慨提到,雖然巴基斯坦沒有階級制度,但是境內貧窮人缺衣缺糧,富有者則是每餐二十道菜,製造大量廚餘。此行來臺看到慈濟人用餐時都吃得乾乾淨淨,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生活教育,懂得惜福。
上人鼓勵其自生活做起,以身作則帶動「八分飽,兩分助人好」,輔導富人朋友將大肆鋪張的費用省下幫助窮人。馬吉德先生表示願意在生活中落實,他也感受到巴基斯坦社會之所以動盪不安,起因於人心不安——貧窮人看到富有者生活奢華浪費,心理不平衡而起搶劫、傷殺等事;自己有四個年幼的孫子女,只要他們出門上學,他的心裏都很掛念,如果社會能穩定、祥和,他也會心安。
上人嘆道:「只要人人心懷悲憫,生活節儉,扶助貧苦,窮人就不會起惡念,社會更加祥和,企業也能穩定發展。期待巴基斯坦有能力者均能發揮愛心,濟貧救苦,改善社會現況。」
標籤:
瀏覽次數:
9
人氣指數:
9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堅定道心,守護善根;諸惡莫作,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傳道」不是宣講,而是真正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