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身寺教團
由詹.孔諾擁優婆夷、法勝法師以及塔達奇渥法師,在1970年成立,修行的方式是依照帕蒙昆貼牟尼祖師 ( 龍波術 ) 所發現的「入法身法門」,在泰國,並不僅止於法身寺弘揚帕蒙昆貼牟尼祖師的「入法身法門」,然而法身寺依靠現代化的制度、宣傳佈教計劃,不僅只在泰國發展,對歐美日、台灣大陸等世界各地的弘法活動是最為積極的,台灣目前也有數處中心及共修道場,且針對對台灣本土,有計劃地向台灣人宣教。與其他泰國佛教團體是為服務泰僑而設立有別。
法身寺不同於泰國其他佛寺,主要在於傳統佛寺多為修行有成的長老弘法佈教吸引信徒,然而常常發生一旦長老圓寂後,寺院便迅速衰退的景況,由此,法身寺採取團體作戰模式,主要宣傳法身寺教團,而不再以個人法師聲望為領導。
目前法身寺亦與台灣佛教團體如佛光山等,時常舉行交流活動,是台灣佛教界中最為人熟悉的泰國佛教團體。
B. 善地阿索教團
善地阿索教團由菩提善護尊者(Samana Bodhiraksa)於1970年開始所謂的「功德主義」社會運動,其主張環保、素食主義,提倡大乘的菩薩精神,相較於法身寺教團,善地阿索顯得微乎其微,但其間亦曾引起泰國社會各界的關注與爭議,目前有泰國靜相法師駐台弘法。
善地阿索主要著重在社會活動方面的佛教行為,主張人應盡的各種義務來成就功德,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常與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來比較功德主義,以實際的團體生活作為教團示範發展的最好教材,其與國內各佛教團體亦有交流活動,但都未見顯著推廣,目前仍僅為少數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