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修行不是求佛保佑,要依從佛陀教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行於正道,去除惡念妄想;安住當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有錢,不一定能讓人尊重;有愛,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8.08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1年03月25日
 
有愛,讓人尊重
 
  
農曆:三月初四

環保,從內而外

「眾生無始以來即起貪、瞋、癡念,又不斷在心中複製、衍生,養成根深柢固的習氣;淨化人心並非易事,需要人間菩薩鍥而不捨地拉拔、帶動。」

來自十二個國家地區、九百多位「全球環保幹事研習營」學員,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於花蓮靜思堂學習環保推行經驗。圓緣開示時,上人感恩慈濟人以勇氣、毅力推動環保,無論身在何處,精神理念皆同。

「環保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人人應伸出雙手做環保,這才是垃圾問題的解決之道。」上人叮囑,不只要向大眾宣導正確的資源回收、分類觀念,還要推行「清淨在源頭」的回收方法,在家家戶戶落實。

「惜物也要惜水,水資源對全人類、全球環境非常重要。」上人憂心近幾年全球各地常聞大水或乾旱而致農糧歉收,「農業不振、糧作歉收,擁有再多財富也無法填飽肚子;唯有全人類都懂得疼惜大地、使氣候調順,才得以平安過生活。」

上人教眾持續茹素,「欲使大乾坤四大調和,要先調整人心;不只愛自己生活周遭的人,還要將這分愛擴及天下眾生。」

「推動環保,要從自己做起——能夠克制口欲而茹素、以慈悲心愛護眾生,就做到心靈環保;健康簡約的飲食讓身體淨化,即是身體環保;大量減少飼養牲畜,大幅降低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則是保護地球環境的最具體做法。」

造福,量力布施

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李偉嵩等人報告會務,上人肯定菲律賓慈濟人長期真誠付出,獲當地居民尊重、敬愛,也促進菲、華族群愛與善的互動,確實發揮安邦定國的力量。

「有錢,不一定能讓人尊重;有愛,才能讓人尊重。感恩你們這幾年來用愛付出,讓當地人尊重華人,也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造福。」

上人表示,讓受助者捐零錢投竹筒,並非募其金錢,而是募一念助人善心;「心存感恩與歡喜,內心已種下一顆善種子;無論付出多寡,量力布施,即是造福。」

上人進一步解說,讓居民了解「竹筒歲月」而歡喜響應,就是智慧;再將歡喜、感恩化為實際行動,點滴布施,就在植福。只要心門開啟,即使生活窮困,也能日日累積福慧。

偏差,緊急修正

宜花東培訓慈誠委員共聚花蓮靜思堂精進,上人開示,提及昨天花蓮慈濟小學、幼稚園的孩子們到精舍獻竹筒,安靜端坐兩個小時,深為讚歎,可見老師用心教育而孩子亦能受教;既然年幼的孩子都能受教,大人們也可以自我約束、自我改變。「只要有心去除習氣,就能在慈濟的大環境裏借力使力,徹底改除惡習,回歸生活正軌。」

「一念偏差即造成生活偏向,再經一代傳一代,就會使人間道路『差之毫釐,失於千里』。既已有所警覺,就要從這一代開始緊急修正,才不會讓後世愈益離譜。」

上人教眾懺悔自省、改除惡習,也要接引周遭親友來到慈濟,啟發愛心、去除煩惱。只要一個人願意改變、守於人倫軌道,家庭便能有善的影響;家家戶戶和樂平安,社會即得祥和平安。

公德,從私德提升

上海地區十六位師兄師姊,返回精舍與上人分享當地環保志業運作事務,及參加研習心得。上人教眾,「雖然各位身處大都市,用水無虞,但大陸有些地區乾旱缺水問題嚴重,連飲用水都缺乏,要將心比心、戒慎虔誠,節約用水,顧及大地生態。」

上人言,早年社會大眾尚不知「環保」為何,生活取於自然、歸於自然,但人們卻懂得珍惜用物,對於用水、用紙等,一向非常謹慎。

「生活勤儉不浪費就是『德』,要懂得疼惜自己的德行。希望慈濟人在當地要作典範,以身作則帶動環保。」上人鼓勵,莫以為個人力量微弱,無法影響他人發揮「公德」,至少所做對自己的「私德」有所提升。

「要做出環保精神,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知道惜福,不是為了回收變賣金錢。」上人勉示,臺灣的環保志業並非一蹴可幾,起步亦是艱辛坎坷,志工們一心堅持,歷經二十多年方有此成果,莫為了在海外推展不易而沮喪,要將基礎扎穩。
 
標籤:
瀏覽次數:18    人氣指數:1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修行不是求佛保佑,要依從佛陀教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行於正道,去除惡念妄想;安住當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