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5841
 l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君子憂道不憂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長沮桀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君子固窮
作者: lady 日期: 2011.07.13  天氣:  心情:
【原文】

  在陳絕糧(1),從者(2)病,莫能興(3)。子路慍(4)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5),小人窮斯濫(6)矣。」(《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註釋】

  (1)在陳絕糧:絕糧,糧食用盡。指孔子一行人離開衛國後,受困於陳國、蔡國,有七日斷了糧食(不火食)。

  (2)從者:從,音「粽」。隨侍的人。

  (3)興:音「星」,起來、起身。

  (4)慍:音「運」,怨恨。

  (5)固窮:安於貧困。

  (6)窮斯濫:窮,貧困。斯,就、則。濫,過度、失當。貧困就守不住心性,甚至言行失當了。

  【語譯】

  孔子一行人在陳國斷了糧食,隨侍的人都餓病不起。子路心懷怨恨的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貧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於貧困,小人一貧困就守不住心性,甚至言行失當了。」

  【研析】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意思是說:君子謀求道德而不謀求生計。因為耕田也可能餓肚子;學道也可能得到俸祿。君子憂心大道不能行之天下,而不以個人的貧困為憂。君子為何能固窮?因為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的價值體系、衡量標準是以正法正道為大,擺在第一位,所以貧困算什麼呢?不以為意。君子心領神會深層的道理時,還可能表現樂以忘憂、忘形忘我、自得其樂的狀態。

  在修養心性的過程中,人總是在矛盾、困難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還有哪些造成問題、痛苦的根本原因,領悟其中的道理,修去自己的執著。越是困苦、激烈的衝突,越是能顯出修養的深淺,越是能看出修養的差距、心性的高低,所以也是難得的機會。同時也能暴露出修養不足者的種種人心、顧慮和人情,那都是不能「固窮」的原因,子路則表現還有怨氣和難以理解「君子亦有窮」這樣的考驗,他可能不明白君子還能提高、還能昇華,還得有體現偉大境界的機會,還得有讓人見證歷史上邪的總是不能容善的,邪的總要打壓善的,邪的總要害善的,但最後又邪不勝正的道理,因為邪的永遠只是為了彰顯、成就善的,充當一個道具、陪襯和丑角而已。

  【延伸思考】

  1、烈火辨美玉、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亂世見忠貞、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時窮節乃見,這些意思都相近,比喻遭事變考驗之後才知節操是堅貞的或者易變的。只有在艱困的環境中,才能考驗出一個人的氣節,而能從惡劣環境中勝出的,才是不朽的賢良典範。試舉一個這樣的歷史人物,和大家分享其偉大的事跡和德行。

  2、如果有人把正道看得比生命重要,他會堅守正道,不違背維護正道的意志,就算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如果連失去生命都不在乎,他還怕什麼?如果他不怕邪惡,這樣的正氣、剛強的意志,鬼神、邪惡是不是就要怕他了?這樣的人是不是很難得?想一想正道是不是真的比生命重要?文天祥他做到了捨生取義,可是當時的官員大多還是選擇保住身家性命、貪生怕死,這些人到底怕什麼?

  【歷史故事】

  君子固窮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原憲居住在魯國時生活貧窮,房屋簡陋、門窗不全,遇雨漏水,他卻端坐在裏面鼓琴。接待子貢時,他頭戴破帽,腳穿破鞋,拄著木杖倚在門邊。子貢問:「先生生病了嗎?」原憲答道:「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道而不能去實踐者才稱病。我現在是貧,不是病。」

  南宋的劉少伯,小時候很貧窮。後來擔任武陵太守,卻更加貧窮。曾有一次,他在家中盤算著錢財問題的時候,突然看見旁邊有一個鬼在拍掌大笑。劉少伯嘆道:「貧窮本來就是命定的,我卻不懂,現在被鬼恥笑了。」於是不再盤算,仍然守窮。

  常言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孟子說:「貧賤不能使他改變志向,這才叫大丈夫。」面對貧窮時,能做到像孔子的弟子顏淵那樣,簞食瓢飲仍能安貧樂道的,才是真正的君子。

  趙惟則棄宅

  五代的趙惟則為人廉潔自處。乾佑年間,惟則在開封租了座宅子居住。過了一年多,有一個老人來叩門,惟則接待了他,老人說:「我曾經是這座宅子的門守,契丹人來犯時,主人和我在宅中深夜掘地,藏了幾甕金銀。兵火之後,主人故去,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今天我來,想告訴大人那個藏金處,只希望大人能以少許賜我,以救朝夕。」

  惟則聽了很驚訝,想了一會兒,說:「很好,很好。寶物怎麼可以輕取?請讓我選一吉日,再叫你來取。」老人走後,惟則對家人說:「我平生不以財物自汙,這不是來羞辱我的嗎?這宅子不能再住了。」第二天,全家就搬走了。

  古人看見不義之事,覺得汙了眼睛,聽見不義之事,覺得汙了耳朵。

  佛教中有一個故事:佛陀走在路上,看見地上掉了一個包袱,說:「毒蛇,毒蛇。」就走過去了。一個農夫聽見了,扛著鋤頭去看,發現不是毒蛇,而是一個包袱,裏面全是金銀,高興的拿回家去了。不想官府知道了,命令農夫將包袱上交,還懷疑沒有全交,嚴厲追繳,那個農夫最後破了產。

  (出自《五代史補》)
標籤:
瀏覽次數:96    人氣指數:2296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君子憂道不憂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長沮桀溺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7-14 13:04
他, 57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4 09:23
他, 57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