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818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189748
黃慧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保護身體、培養品德,身心健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心浮動,惹是生非,損人害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信力去煩惱,精進除懈怠,念力驅
作者:
黃慧栩
日期: 2012.08.20 天氣:
心情:
日期:民國101年04月03日
以善力增長善根
農曆:三月十三日
五善力,七覺支
晨語時間,上人以《三十七助道品》的「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教眾,「既已發心,就要以大願力破除惡念、導正惡習,以善力作為增長善根的助緣。」
上人解說,「信根」已生,需要「信力」撥除遮蔽信心的煩惱;「精進根」已發,也需要以「精進力」去除身心懈怠;具有「念根」,同時要有足夠的「念力」,才不會被邪思邪見掩蓋正見、正思惟;有「定根」必然要有「定力」,才不讓外在境界擾亂心思;有「慧根」還要以「慧力」去除因邪見、妄念產生的執著,讓慧根持續增長。
「『菩提』就是『覺』。人人本具覺性,但唯有選擇正確方向修行才能覺悟。」上人續講「七菩提分」——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除覺支、捨覺支、定覺支、念覺支。
第一「擇法覺支」,要用智慧分別、選擇所要走的正確道路,精進向前;若缺乏分別正邪、真偽的智慧,就容易偏邪而走入歧途險道。
第二「精進覺支」,以勇猛心遠離邪行,行真實法。第三「喜覺支」,用歡喜心攝受正法,即使修行路上困難重重,也因心得善法而法喜充滿。第四「除覺支」,亦名「輕安覺支」,指去除粗重煩惱,專注修行,身心輕安自在。
第五「捨覺支」,捨離所見念著之境。例如行善助人,不只樂於布施有形物資,還要捨除內心的執著,將付出助人視為本分。第六「定覺支」,心有覺悟,時時安住於菩提道,無論行住坐臥,心都在禪定中。第七「念覺支」,要用心了解佛法,堅定行道而不受外境影響。
上人勉勵:「做好事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以善力助長善根;莫因個人習氣,自我障礙而使善念消失。」
感恩心,愛回饋
昨天在花蓮海岸有釣客落海,花蓮縣救難協會杜金福先生奮不顧身救起釣客,自己卻遭急流捲走喪生;上星期在臺東外海,一架救難直升機為了救助身體不適的漁工,不幸墜海,五人下落不明。
早會時間,上人慨言,社會上有許多人投入高危險的工作,用生命搶救生命、利益人群;社會大眾應靜心思考,自身能平安度日,有賴無數人默默付出,應懷抱感恩心,以愛回饋。「人與人之間要用愛付出,也要懂得感恩;有了感恩與愛的善循環,社會才能祥和平安。」
言及目前臺灣的醫療環境,讓許多有志付出的人退縮不前,各大醫院出現「護士荒」。
上人憂心:「過去醫療人員具有『搶救生命』的使命感,守於崗位辛苦付出,面對困難的病症,甚至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地治療與照護,展現無私大愛。但現在社會道德觀與價值觀模糊,許多病患與家屬無法體會醫療人員辛勤照顧,動輒謾罵提告,年輕學子也不願負擔辛勞的工作、害怕惹上醫療糾紛,形成醫療人力短缺的惡性循環。」
醫護人員短缺,並非社會之福。上人教眾體會醫療人員的辛勞與大愛,以感恩、尊重之心對待,共同改善醫療環境,幫助年輕人提起愛心與使命投入醫療工作。
傳道者,重使命
「文化工作者要有堅定、正確的方向,才能導正風氣,益於社會人心。」與幾位訪客談話,上人憂心現今媒體文化,真正值得提倡的人文道德、好人好事未獲重視,卻放大報導負面消息引發社會關注,產生負面影響。
「報真導正」是上人對大愛臺同仁的叮嚀:「高科技助長了媒體的傳播力量,若能運用於善的方向,即能救社會、救人心;稍有偏頗,將危害整個社會。」
上人再舉環保問題、能源危機為例,雖然各國有種種法規措施因應,但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透過教育將環保理念普遍耕植人心,帶動人人從日常生活改變做起。
「傳播媒體是社會教育的一大力量,運用科技傳揚人品道德,才是社會之幸。期待大家不要輕估自己的力量,對的事情,堅定去做就對了。」
在座多人請求皈依。上人期勉要學習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何處有苦難,即刻前往救拔、援助。「心靈要時時自我提升,自愛謹慎,知道哪裏需要我,就到那裏去付出,才是真正的佛心、菩薩心;莫自陷苦難而祈求他人援助。」
上人表示,慈濟的宗教觀是全面的宗教觀,不局限在佛教。「世間宗教都有共同的精神,倡導無私大愛;就像江河井池之水,名稱不同,但水性相同。只要有正確的信仰,能自修、利人,都值得尊敬。」
放眼天下,四大不調、天災人禍不斷,上人勉眾居安思危、戒慎虔誠,把握平安度日之福,積極為大地人群付出。
入法藏,啟覺性
大陸華北慈濟志工返臺尋根,上人開示:「聞法要身體力行,而非拜求保佑;欲得平安,須履踐佛陀的教導,而非放任心靈迷茫而自陷險境,坐等佛菩薩救助脫苦。」
上人解說,人人都有佛性,也能當救苦救難的菩薩,然凡夫與覺者的差別在於「心」。「佛陀的覺悟心境無量無邊、廣納宇宙;而凡夫心迷茫昏亂,受欲念、煩惱纏繞,故起心動念、舉手投足常在造業。」
佛陀雖已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入滅,但上人表示,其法身永住世間,「學佛」應用心深入佛陀的智慧法藏,掌握精神理念運用在生活中,則奧妙佛法無處不在。
「只要下定決心,改除不好習氣,及時伸出援手救助苦難,就能轉凡夫為菩薩,不只改善自己的人生,也能度化他人。」
標籤:
瀏覽次數:
29
人氣指數:
29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保護身體、培養品德,身心健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人心浮動,惹是生非,損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