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命毒師》的主角懷特(Walter White)是個兼差當洗車工的高中化學教師,當他被診斷出癌症之後,他決定跨入利潤極高的甲基安非他命業務,好支付治療費用,並為家人留下一筆財產。
懷特接下來的職涯包含了創業家的兩個面向:戲劇性的成功,以及同樣戲劇性的失敗。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內在其實有個生意人,但接著又發現,掌管龐大業務和創辦新事業是完全不同的。他也和許多前輩一樣,創業初期未經仔細思考而做出的妥協,最終成了囚禁自己的牢寵。
《絕命毒師》的第一則教訓,就是高成長業務往往來自意外之處。懷特利用化學家的知識革新了安非他命產業。不過,懷特並不孤獨;哈佛商學院的索恩戴克(William Thorndike)研究了8位企業老闆,這些企業的股價表現是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20倍以上,結果發現,他們全都是為產業帶來新觀點的局外人。
化學教師能為已然蓬勃發展的業務帶來新的洞見,原因有三。其一為野心:懷特說,他不是在經營「安非他命業務」,也不是在經營「金錢業務」,他是在經營「帝國業務」。其二為對產品的執著:他製作品質極佳的毒品,寧可毀掉整批貨,也不願自己的品牌出售劣等品。其三則為夥伴和盟友:他在一位毒販身上看見了難得的天賦,從此建立了穩固的工作關係,他將配銷外包給當地幫派,這樣他自己就能專注於製毒和品管。
再一次,懷特並非孤獨一人。梅鐸等企業大亨就像是現代的凱撒,賈伯斯能超越微軟,就是因為他全心追求產品的完美。此外,合夥是現今許多企業成功的關鍵,例如佩吉(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或是巴菲特和蒙格(Charlie Munger)。至於配銷外包,那已經是高成長新創企業的必備之物。
不過,《絕命毒師》對於商業破壞力的描寫,其實更為深刻。懷特和合夥人的關係破裂,也一再與配銷商發生衝突,工作和生活亦嚴重失衡;身處毒品業務,也讓這些問題出現了特別的轉折。
不過,這些轉折都是出自於相當常見的主題。商業夥伴關係破裂,是一再發生的商業問題,例如迪士尼的艾斯納(Michael Eisner)和奧維茲(Michael Ovitz),或是披頭四等流行團體的內鬨等。企業和配銷商之間的關係緊繃亦十分常見,在一項調查中,8成高層管理人員表示,他們十分擔憂「獨佔、控管和資源保護」。哈佛商學院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irstensen)在其中一本書中寫道,每當他參加大學同學會,都會驚訝地發現,竟然有那麼多人的工作與生活嚴重失衡。
懷特最大的弱點就是傲慢,不過這在商業界也十分普遍。他越是成功,就越覺得自己脆弱;他違反越多規則,就越覺得自己正義;累積了越多財富,想要的就越多。許多社會科學研究指出,領導者比跟隨者更願意違反規則,相關的企業實例並不難找,從安隆到奧林帕斯筆筆皆是。懷特是個非常怪異的角色;《絕命毒師》的作者吉利根(Vince Gilligan)說,他從為人師表變成了疤面煞星。然而,他卻忠實反映了令人擔憂的商業景象。(黃維德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