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979655
 lar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修心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害怕,使人裹足不前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關心
作者: lara 日期: 2014.01.01  天氣:  心情:
昨天聊到一件事,關於有個人在情緒內要不要多去關心。

以前自己也覺得,要主動關心,要多開導關懷。
但這麼做的結果,常常是讓對方覺得理所當然,越要越多,或著跟本沒幫助對方進步。

這次,我還是犯了同樣的事,過度關心。
最近檢討自己,才發現一直在同樣的地方重覆相同的輪廻。
我一直很喜歡幫助別人,尤其是有關情緒,心理,或楚楚可憐模樣的,總會盡其全力不管不顧的去做,只要有人需要。

但我是真的喜歡幫助人嗎?
這背後沒有什麼私心或原因嗎?
我是不是太用力去做反而適得其反,沒有隨順自然?

最近有個朋友說,過去其實有點害怕我,因為我是個嚴肅又有點嚴厲的人。
真不知道原來別人眼中我是這個樣子。

深入的面對自己後,發現,自己會想關心別人真的不是無私的。

我確實是為了我自己,為了滿足自己想要幫助人的慾望,為什麼會有這個慾望,因為幫助別人會讓我覺得我是好人,開導別人會顯得我很有智慧,得到別人的感謝可以填補內在那種被需要的感覺。

這些都是對愛饋乏,還未完全體驗愛才產生的情緒,不了解能量是要互相流動,相輔相呈才是自然。

所以最近這幾個月開的心靈繪畫課程--隨順繪的本意〝讓自己保持原來的樣子,也願意讓別人保持原本的模樣。〞
我想要讓自己,與在坐的學員,好好的,自在的做自己,也引導每個人不要批判他人,不要比較學歷,工作,家世,年齡,美醜,性別...等等一切,讓每個人願意讓他人保持原本的模樣。

而且堅持收費,就算一開始八堂免費課程,也堅持每個人至少繳一百元場地費。
我不希望養成人們理所當然的行為,在當志工時,看到太多因為志工的過度關心,而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例子。
而且我自己去上課時,也比較喜歡付出費用,心中比較不會有一種,被施捨或不好意思的心態。

而且我相信一句話,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
只會養出懂得接受而不懂付出的人,也會讓能量無法互動。
愛是種能能量,需要流動。
金錢也是種能量,需要流動。
而不是永遠的一方接,一方受。

這幾個月下來,我自己成長很多,許多學員也陸續告知我他們的成長,如何面對自己,找到人生方向,或性格的轉變。
所以我了解,這次的方向應該可以,真正幫助到人,幫助一個人自己找到人生夢想,不依附別人自己站起來,同時也幫助到自己成長。

所以昨天又有人提到要不要去關心一個人時,我反而傾向好好尊重,也相信他原本的樣子。
他本身的條件很好,貴人與喜歡他的人也很多,但反而是這樣讓他認為別人對他好是理所當然,事情不順自己的意就生氣,自閉,擺臭臉,要人關心他,有人關心會感動流淚,似乎有所療癒,但關心者離開慣性又回來。
他也很想改變,但過度關心似互只會幫助他軟弱與報怨。

這讓我思考,我們好像都會用自以為有用的方式幫助他人,不管有沒有用。
我們到底是真心想幫助他人,還是只想滿足自己當善人的心?

因為我們不相信他自己能成長,不相信他會自己站起來,自以為自己比他狀態好,不願意讓他保持原本的樣子,他會呈現這個樣子,是他所選擇的結果,我們不相信他可以自己負責解決自己的問題,而總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因為我們覺得比他年長,工作經歷比他多,書看得多,就覺得自己比他行。

現在我了解每個人都是在自己好的狀態,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可以做到,讓自己保持在平衡的狀態,好好做自己該做的事,讓自己的能量影響別人,就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和諧,平衡可以帶來平衡。

全然的信任,是最好的良藥,尊重每個人內在的神性,相信他可以做到。
支持比指導更能真正幫助一個人,因為每個人本來就是完整的,只是還未回憶起。

一個跌倒的孩子若發現哭沒有用,他就會自己拍拍站起來,之後再跌倒,就了解這沒什麼了。
除非有寵孫子的爺奶,小孩子會看人哭,我現在發現大人也是。

人們總會把不好的一面留給親近的人,好的一面留給外人,所以我們是不是也總是只看到一個人的某一面,而自以為他就是自己看到的這個樣子?然後自以為可以改變別人?如果願意讓人保持原本的樣子,是不是覺得這個人沒同情心,沒有愛心,冷漠不關心別人?一定要表現出關懷,溫柔,同情才是好人?

我們是不是一直在用自己的價值關評判他人而不自知?

而我要一直在意他人的眼光而不願好好的讓一個人做自己,真正的讓他成長,獨立,還是要主動虛寒問暖,讓他感到依靠,而錯失面對自己,接受自己,好好自我沉澱的大好時機?

所以現在,我願意相信我的經驗與直覺,隨著現在的感受去做,我願意相信我的決定。

我了解我愛每個人,所以我願意讓人自由,好好面對自己,找出情緒根源,如實的關照,如果一個人很難做到,心靈繪畫課程可以協助,只要願意來參與。

而我不再主動,除非自然而然的順勢而為,我慢慢意識到,我只是一個在。

就像一顆樹,人們可以來承涼,拔走樹枝,砍下樹幹,而這顆樹並不是無知無感的。
祂也會痛,也會快樂,也會哀傷,也會平靜,但只是看著這些發生,然後過去。

祂只是在。

也一直在。

Ps.上述只是對某些狀況而有的感想,不適用於創傷很深的事情。
標籤:
瀏覽次數:83    人氣指數:2663    累積鼓勵:12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修心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害怕,使人裹足不前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3-15 21:51
他, 57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01-02 04:56
他, 66歲,基隆市,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