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吃魩仔魚
曾和一位老船長聊天,談到漁獲現況,老船長嘆了口氣回答:「現在的魚仔,連談戀愛的機
會都沒有。」
一時聽不懂老船長的意思 --- 魚仔談戀愛?魚仔沒機會談戀愛?最後,老船長蹙著眉頭說:
「連吃奶嘴的都不放過,哪有機會談戀愛。」老船長沿海浪濤裡打滾四、五十年,見證了台
灣沿海數十年來的枯榮;我能感受他幽默背後的沉重和沉痛。台灣沿海曾經是漁產富饒之
鄉,為何短短才幾十年,我們已經走到幾乎無魚可捕的窘境?老船長說出了魚源枯竭的主要
原因之一 --- 撈了太多魩仔魚。
我們愛吃魩仔魚,說是鈣質豐富、營養豐富;我們一口幾百條,一餐數千條地囫圇吞 … 因
為嗜吃而渾然不覺,我們已經吃掉了曾經豐盛的沿海漁產資源,同時也贏得了嗜吃魚苗等只
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惡名。
根據水產試驗所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魩仔魚是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牠們是海洋魚種數
量及海洋食物鍊的基礎。海域若失去了這樣的基礎,研究報告中已清楚的指出後果 --- 這樣
的捕撈情況若是不加以管理和改善的話,最後,可能導至整個沿岸漁業的滅亡。
照理說,魩仔魚除了是多種魚類的數量基礎,同時牠們也是多種魚類願意靠岸覓食的主要原
因。魩仔魚的確是重要的食物,但是是許多種魚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而絕不是人類賴以
生存的重要食物。
沒人不曉得,沒有小魚就沒有大魚的簡單道理,而我們吃魩仔魚竟然一吃吃了一百多年,那
樣無骨、無刺、糊裏糊塗地吃掉了我們的海洋生機。
日本人發明魩仔魚雙拖網後,很快的,日本漁業當局瞭解這是一種嚴重破壞沿岸漁類資源的
不當作業,因此日本早已停止使用魩仔魚雙拖網作業。台灣在1977年間大量從日本引進他們
已經禁止使用的漁具及捕撈技術,並在我們的沿岸海域如火如荼地大肆捕撈;並且,還將魩
仔魚大量外銷到日本。
從沿岸漁撈統計資料不難解讀,自1977年後,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從此,台灣沿海
再也沒有春天。
魩仔魚雙拖網作業效率高,撈獲量大,最終的網袋網目僅1.4mm,差不多就是我們家裡紗窗
網目的大小。研究報告清楚指出,自1977年後,台灣沿岸漁村已經起了生態性的變化 --- 1.
沿岸漁場消失2.沿岸漁村經濟衰退3.漁民間因資源掠奪性漁法的介入而糾紛不斷4.捕不到
魚,漁民無以為生終至鋌而走險走私危禁品戕害台灣社會。
理由十分充分,證據也十分明顯,我們沒有道理放任這樣嚴重傷害海域資源的漁撈行為繼續下去。
如果還想看到沿海魚群跳躍,還想繼續有魚可捕的話,我們必需有所覺悟及有所抉擇:再也
不能像過去那樣橫霸地姿態大小通吃、糊裏糊塗的吃。況且,把那樣出生不久,彷彿還在吃
奶嘴的小魚苗像吃米粉一樣的扒著吃,確實有失我們所以為一個人、為一個海洋國家子民的
基本風度。
消費者有絕對力量來影響生產者的方向,拒吃魩仔魚,讓我們展現對鄉土的大愛。
轉載:http://blog.udn.com/HungGee/1814748
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上週末,我帶一位外國教授去花東旅遊,一路他指著各種花木問我名字,我都不知道,後來在一條產業道路上
突然看到一條蛇過馬路,司機本能地加重油門,但是外國教授卻大叫「停車、停車」,等蛇過了,他才說「可
以走了!」他回過頭笑著跟我說:「這是一條美麗的蛇。」我慚愧的低下頭。動物對我們來說只分可吃、
不可吃而已,從來不曾想過牠是否美麗,尤其是蛇,我們最先想起來的是負面概念,很少想到牠是自
然界的一分子,會吃老鼠等有害的動物,殺牠會破壞生態的平衡。我們也很少教孩子尊重別人生存的
權利,我母親常說「一枝草一點露」,每個生物在宇宙間都有它生存的權利。有時想想現在政壇上如
此混亂,是否也是因為從小沒有教他們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呢?
我的孩子在美國念五年級時,有一次帶回來一本「Education of Little Tree」(少年小樹之
歌),這本書讓我很感動,大意是說一個印地安孩子跟著他祖父長大,每天隨著祖父去打
獵、捕魚過日子。
祖父並不多言,但是每一句話都是人生的歷練。他們上山去獵野火雞時,祖父只取他們所需的,雖然有六
隻火雞都掉到陷阱裡,祖父說取兩隻,放走四隻,年年都有火雞吃,取六隻,四隻放在冰凍庫,你
長大就沒有火雞吃了。簡單一句話,把殺雞取卵的短視與嚴重後果馬上教給孩子,使孩子得以從
先人的經驗中學取他生活的智慧。
我們現在都是小家庭,父母忙著賺錢謀生,孩子缺乏有人生經驗的老人來教導,如果孩子自己又不讀書,
不能從書本中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那麼這個孩子很有可能長大會成為自私冷漠的人,因為他
無法設身處地去感受別人的感覺。目前我們看到孩子都進到國中了,還沒有同理心,會開一些很殘酷
的玩笑,不瞭解玩笑應有分寸,傷人不可傷到心,例如有國中生脫同學褲子作樂,大家拍手取笑,無視
同學的屈辱;又如學生把剪刀放在椅子上,讓坐下去的同學直腸被刺破,以後一輩子要用人工肛門;把椅子拿
開,讓一屁股跌下去的同學腰椎受傷,終身殘障;用柳丁從二樓扔下打中同學的眼睛,一眼失明。這些都是
從小沒有教、沒有鼓勵他們去閱讀,又無法從別人的痛苦中去產生同理心之故。國外的孩子每學期
有一天要戴毛玻璃眼鏡在學校中體驗盲人看不見的感覺,另一天戴耳塞,體驗聾人聽不見的痛苦。這樣之後,
孩子們深切體會到這兩個感官的重要性,不但好好保護他們,而且會成為殘障車位的捍衛勇士。在美國每次有
人霸佔殘障車位時,最勇敢上前去勸告的便是小朋友。
孩子天性是善良的,但是仍然需要教化,我們需要及早教育他們,不要因為無知而使他們作出後
悔一輩子的事來。看到外國人如此尊重生命,我們是否也該加強我們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