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23582
 姆斯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自捧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讀者與藏書家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靈魂擁抱》
作者: 姆斯 日期: 2009.02.13  天氣:  心情:
書名:《靈魂擁抱》 作者:侯文詠 出版:皇冠文化

一種齷齪的感覺襲來,身體與靈魂彷彿被剝離似的,失去了焦距,分不清是哪個比較污穢;欲望可不可恥?道德高不高貴?或者都是相同的自私?而生命是否就得在這作不做為的抉擇裡困惑、焦慮與背叛自己?

關於故事,別人已說得太多,況且我也說不清楚,反正去讀就對了!

當我闔上最後一頁,我心上冒出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本書的主角裡面,沒有一個是完美的好人,甚至連那讓人覺得他是好人的感覺也沒有。我認為唯一完全正面的角色是:曹心瑩——雖然戲份不多,但她的出現都是提供陪伴、關懷與分析的角色。而仔細回想一下,每個主角身邊的角色,似乎都比主角本身含有更多的正面力量,讓我感覺到作者寫作時,心中可能有的那股不堪——不忍,但必須。
(不忍心把自己書中的主角描寫成那樣,但為了完成自己想表達的,卻必須這麼做。)

還是從角色說起,我最感到心疼的是宋菁穎,她面對的抉擇只有兩種答案:戰鬥或是逃跑(fight or flee)。面對彭立中的瘋狂追求(幾乎是變態追求),宋菁穎誠實面對自己的感情,從堅決說不,到反抗後無力想逃,到無法逃跑選擇堅強再戰,宋菁穎展現了女鬥士的風範,雖然也曾怯懦、也曾慌張,但她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捍衛自己的決心,即使到最後,受情勢所害,不得不與彭立中進行虛有其名的「靈魂擁抱」,她還是誠實地感覺到:她無法接受這個人,無法完成真正的「靈魂擁抱」。惋惜,當她想要選擇放棄一切,面對自己真實情感的時刻,對象卻是<b>「寧選擇當虛偽的君子,也不願是誠實的小人」</b>的余培文,使得她不得不走向悲壯的路程。

我最感不齒的角色是俞培文,他也是最難堪的角色。對於成名戀棧,渴望被肯定、被激賞,這是人性,但他卻因為自己不夠堅決、對自己不夠「自豪」,陷入名利的泥淖,在其中掙扎、矛盾、欺瞞,慢慢地被現實銷蝕了原有的道德勇氣。——我看到有人為他辯解,說他曾想拒絕,只是情勢所逼,讓他不得不去承認那件不是出自於已的作品,而得到名聲。我說,那他的拒絕也太過薄弱,不到十頁,不到幾個小時的時間(書中),他就已經背叛了自己,他真的認真地去捍衛自己的原則和寫作的自尊了嗎?在我看來,沒有。所以他被玩弄,被牽著鼻子走,我的心裡只想:什麼時候,你才會展現出勇氣?為自己原則放棄名聲、承認錯誤的勇氣?但是很可惜,沒有,即使作者似乎讓他在最後得到救贖,讓他徹悟,我仍然沒見到他的勇氣。——這時我才真的認同《哈利波特》裡所說的:「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難能可貴的,包括智慧、才華,貫徹信念的野心,但最難得,也無法取代的是勇氣,道德的勇氣。」——雖然對這個角色不以為然,但他也表達了許多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而且是我喜歡的想法。(這待會再說)

  對於彭立中這個貫徹自己信念,不惜使用各種手段的角色,雖然嫌惡多於欽佩,但他能運用身邊各種工具,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卻是我所欠缺的不屈不撓精神,只是很可惜,當這一切是站在一個不穩的立場、是純粹為了私利而動的時候,所有的努力,都成了野心勃勃的瘋狂形象。最讓我感到愚蠢的是以死相逼的行為,也是這點讓我對他的偏執,沒有一絲的同情。另外,當他對宋菁穎說:『你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完美,完美到不容許任何玷污的……』。也讓我感到噁心,想起他對著電視螢幕裡的宋菁穎性幻想,他怎能寡廉鮮恥的說出這些話?令人費解!

至於王郁萍,誠如書中所說,他就是一個代表弱者的形象,弱勢是不容受到指摘的,所有指摘他的人,就會被歸類成壞人。只是,她展現了一種弱者的暴虐,因為自己不堪的過去,將「妄想」寄託在別人身上,然後,深深地刺進別人的生活裡,又以不容指摘的姿態,完成自己的渴賴,即使促成結局的另有其人,她也不該躲在輿論之外!我最難理解的是:為何會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由別人來幫自己圓滿?是我錯了嗎?因為大部分的人都這樣?

關於書中靈魂與肉體的論述,我只有感到一整個噁心,可能是因為故事的關係,但我每每看到強調「靈魂的擁抱」的字眼出現,就有欲嘔的感覺。

這本書的寫作方面,我認為視角的轉換還算恰當,至於有人提出作者用不同視角來描繪同一個事件,卻又沒有什麼差別,我認為,這是作者在強調每個靈魂的完整性,也在表達那個疑惑——人在清醒的時候,靈魂是理性的這件事——反而才貼近主題的一致性(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書我比較不讚賞的事情節的邏輯性,或許是我用太高的道德標準去檢視書中的角色,以至於情節的發展令我錯愕,覺得沒有道理,感覺到為了展現主題,特異安排劇情走向的牽強。有人說:作者應該在兩位主角(俞、王)進行真正的「靈魂擁抱」時驟然結束,後面令一些事實成真的情節,是多餘的。我則認為,這是作者對於讀者的一種救贖,讓書中帶給人的負面情緒,得到一些舒緩,更重要的,應該是保持一種:<b>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無暇</b>的基調。

在這書中,作者也表達了一些他創作的觀點,我想把它摘錄下來:
首先,主角之一的作家俞培文,評論引起整個故事的那篇文章<靈魂的擁抱>,當他的助理說故事很好看,結論也很正面的時候,他說那種結論根本就是弱智、粗糙。(在這之前,他的助理跟他說,這篇文章可能選進中學生的國文教材)我恰恰覺得,這是作者對於國文教材中,文章選擇的諷刺——是否台灣學生所讀的教材,都有個很正面的結論,一個不容反駁的結論,使得文章變得索然無味?也扼殺了學生從故事中去判斷、思考的想像力?而藉由俞培文之口也提出論點:你有看過哪部暢銷的作品,結局是這麼正面的嗎?

其次,當別人問俞培文怎樣寫出所謂的好作品時,他說: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裡我不想多做解釋。)

再次,是關於媒體扭曲的批判,作者其實用很大的篇幅在描寫媒體的部份,包涵出版社、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對於媒體處理新聞的態度、想法也有許多闡述,我大膽設想一下作者所認為媒體最大的卑鄙:忽略個體的感受。而且我要承認:媒體當今的發展,有很大部份是由於觀眾造成的,畢竟觀眾成就收視率,收視率導致廣告價,廣告價代表獲利,所以,演變成刺激、聳動的話題就能吸引觀眾,而當今台灣的新聞大部分就是如此。即便有人感嘆:媒體治國。但實際上,我認為是「民粹」,藉由選擇新聞,導致了新聞選取的方向,直到有一天自己面對媒體的時候,才會感到這個巨獸的可怕之處。假使讀者能融入宋菁穎這角色一些,相信會有所覺悟,有所改變! 記得吳祥輝在《芬蘭驚豔》一書中,諷刺的說:「芬蘭的新聞真的沒什麼好看的,大部分都是外國的新聞,而且總是在報導哪個國家正在戰爭,哪個國家發生災難需要援助,這類關心別人的新聞。」我想,一個「尊重少數」的新聞,和一個「順從多數」的新聞,只能在自己真正經歷的時候,才能深刻體會吧。

最後,柏拉圖的想法,似乎貫穿了整本書的發展,有趣的是,書中關於柏拉圖對於牽涉到情慾的肉體接觸看法的部份,真正完成的是俞培文,在短短的回憶中,竟看到他只是為了追求美,而沒有佔有美(當然要解讀成他只把愛情當遊戲也行),因此他拒絕了大學時代的學妹,也拒絕了眼前的宋菁穎。而這份「不佔有」別人的心思,也就成了和其他人不同的標誌。(可惜他的不佔有沒有包涵「名聲」這部份。)

我想用書中小記者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八卦記者沒有什麼微不足道,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任何理由,讓我不敢報導我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故事,那我才變成了真正的微不足道。』本文就當作我的一篇八卦報導吧,一篇關於《靈魂擁抱》的報導。


PS.《芬蘭驚豔》中,吳祥輝說起女伴Catherine (現在應該是吳夫人)愛看小說,但她覺得台灣的作家缺乏想像力,故事說得不夠精彩。今天,我想,或許他的心裡可以住進一個台灣作家了。

以下是我的喃喃自語:
還記得不久前和朋友提到經典,也提到侯文詠,我說:侯文詠有機會邁向經典,雖然現在的他可能還沒有。不過現在我會說,那日子應該不遠了。
標籤:
瀏覽次數:96    人氣指數:496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自捧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讀者與藏書家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