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台灣列入免簽待遇國,台灣民眾持中華民國護照可自由前往近一百卅個國家,台灣人「站起來,走出去」,這是最佳寫照。
馬總統說,這是活路外交政策正確,證明台美關係深厚;閣揆陳冲稱,這是整體國民素質受到肯定而獲致的成就。民進黨亦往自己身上攬功,宣稱免簽是「跨黨派努力」的結果;卻又不忘抹黑國民黨,指這是「美牛換美簽」的黑箱作業。若從民間社會的角度看待此事,百國免簽對台灣最大的意義,則在打破了「一個神話」及「兩個情結」。
一個神話,指的是「台灣建國」的神話。
「站起來,走出去」的口號,是兩千年政黨輪替時陳水扁在就職典禮中喊出來的。他任內後期,不斷鼓吹「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及「正名制憲」,處處利用台灣外交處境的困頓來支撐其台獨論調。其邏輯不外: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正因這本「車輪牌」護照,才讓台灣人走不出去。而現在,就憑這本中華民國護照,國民可以免簽昂然走遍大半個世界;那麼,要中華民國「正名制憲」更改國名及憲法才走得出去的神話,已轟然瓦解。
除了日本的免簽,我們看不出民進黨對推動免簽作出什麼貢獻。相較於陳水扁任內自取其辱式的「撞牆外交」或惡意放火的「烽火外交」,馬政府的「活路外交」以理性務實手段爭取到國際社會支持,顯然更勝一籌。更準確地說,百國免簽是台灣民眾長年以有節、有度的國際公民表現,為自己贏得通往世界的門票。許多人曾經為民進黨「站起來,走出去」的訴求感動,但如今回顧,人們當年燃燒掉的熱情,卻非催生今天百國免簽的動力。
百國免簽打破的兩個情結,則是台灣的「不安全情結」及「台灣悲情」。先談不安全情結。美國把台灣納入免簽待遇,比起歐盟或其他國家的免簽都更受矚目,與台美間長久的歷史淵源有關。過去一甲子,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友邦及貿易夥伴,而每逢台灣內外情勢變化,便激盪出一波波移民潮,均以移往美國為大宗。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正是認為台灣處境「不安全」,而美國才是可以長久安居的樂土。而如今,美國將其門戶向台灣開放,證明了台灣本身即是安全與可以信任的高品質社群;台灣人的自尊自信堪可提升,所謂的「不安全感」也應該放下了。
再談「台灣悲情」。作為美國第卅七個免簽待遇國,我國是唯一一個美國的「非邦交國」。列入免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包括對非法居留、非法打工、從事不法活動等風險的評估。中國大陸人民申請赴美,被拒簽率高達百分之廿;而台灣民眾赴美則僅有百分之二點二的拒簽率,連續兩年低於百分之三的門檻,這是台灣獲得免簽的條件。可見,一個國家的國民是否受到尊重,不在於其邦交國的多寡,而在國民的整體素質是否符合普世認可的標準。
許多年來,我國的外交處境,往往被放在台灣的殖民歷史及政治動盪架構中解釋,從而塑造出一種台灣特有的「悲情意識」,認為台灣人的宿命脫不了悲情的綑縛。但從台灣獲得的百國免簽待遇看,我國國力透過民間蓬勃社會力的發揚,已在國際建立了一番超越傳統外交框架的地位及評價。至此,台灣民眾大可拋棄不必要的國際孤兒悲情,自在迎向世界。
跨過了包括美國的百國免簽這個門檻,台灣回顧自己有過的努力及獲致的肯定,其實也來到了一個思考前途的分水嶺。台灣目前顯然有許多重要且迫切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們並沒有太多猶疑觀望的時間;重要的是,要從那些年虛耗的時光、虛假的議題中學到教訓,拋卻心裡的徬徨和不安,大家才能想像下一個更好的台灣會是什麼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