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170969
 江邊鳥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嗔心的危害與真實的修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問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工匠大師~安藤忠雄
作者: 江邊鳥 日期: 2010.12.27  天氣:  心情:
日本近代的建築師中,安藤忠雄無疑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

安藤並未受過正統的建築教育,卻憑著一股宛如中世紀「藝術匠人」的精苦卓絕精神,走出了自己的建築道路。他的建築空間往往簡練得只是幾個幾何形體之間的對話,卻總能讓人產生禪意的聯想。

安藤自幼即喜愛創作的技藝。在他的青少年時期,曾著迷於船的模型製作以及繪畫,並且學習木工手藝,這項技藝同時也讓他與建築有了具體的第一次接觸。15歲時,他與木匠師傅合力擴建了自家的房子,這一段學習做木工的經歷給予他重大的影響,使他學會了用眼睛和感官來觀察體驗事物。他觀察樹木、觀察自然界各式形態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察覺到形態與構成材料之間的平衡感;這項敏銳的觀察力對於日後他開始展露出對建築的興趣時,顯得十分重要。他認為透過建築,才有可能去思考材料與形態、空間形體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人類的心智活動產生了特定的社會情境及生活形態,而建築能夠統整地解釋材料的構成、空間形體的組合關係與人類生活形態的結合。

在安藤自學建築的時期,他透過閱讀及海外旅遊來印證他的觀點。安藤廣覽歐洲著名的建築,包括了近現代的建築作品,以及雅典衛城(Acropolis-Athena)、羅馬的遺跡。許多的近代建築師,如盧斯(A. Loos)、萊特(F. L. Wright)、柯布(Le Corbusier)、密斯(Mies)的作品,啟發他對簡單形式,特別是幾何形體的喜好。安藤反對裝飾及虛偽,他希望以簡單的幾何形來表達日本人的生活精神。

他成長的背景促使他即使在面對建築這樣複雜的物體時,仍然以直觀的心明快地找出答案,並且以手工的製作方式來處理各個建築接頭。由他的話中,可以瞭解感受到他對用自己的手來製作的自信:「我真正高興的是用自己雙手來製作作品,但卻無法親手建造我自己的房子,每當我將圖紙交給工匠時,我就開始擔心,因為我自己不能參與實際的房屋建造過程。」安藤對於手工品質的高度追求,使得他的建築細部被視為是極高的藝術表現。
------------
基本資料
安藤忠雄〈TADAO ANDO〉,1995年普立茲克獎得主,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62一1969年間,他在美國、歐洲和非洲旅行並自學建築學。1969年他開設他的建築師事務所。從這年開始,他已在全世界各地舉辦過一些作品展覽。他曾在英國、挪威和美國的大學與學院作客座教授,也曾擔任多次國際競賽的評委。他成功的專業實踐,曾得到大量的獎賞和鼓勵。

建築的啟蒙

安藤為一自學成功的建築師,他並沒有獲得任何的學位,也無得自任何大師的傳授,安藤的成功歸因於他廣泛多方面的閱讀與旅行,親身體驗這些歷史建築而獲得啟發,直到今天他仍持續而不間斷。安藤第一次感覺到建築空間的存在,是置身於羅馬萬神廟之中。安藤曾說道:「我所感覺到的是一個真正存在的空間。當建築以其簡潔的幾何排列,被從穹頂中央一個直徑為9米的洞孔,所射進的光線照亮時,這個建築的空間才真正地存在。在這種條件下的物體和光線,在大自然裡是不會感覺到的,這種感覺只有通過建築這個中介體才能獲得,真正能打動我的,就是這種建築的力量。」

戲劇性的經歷

安藤忠雄的成功非常的戲劇性和傳奇性。相較於丹下健三〈Kenzo Tange〉在五十年代,贏得了幾乎每一個他參加的競賽的競圖,完成一系列雄偉的公共建築與國家事務核心設施等大型設計案。但在安藤的職業生涯中,卻沒有類似的經歷。當住吉的長屋,一個僅65平方米的私人住宅和丹下眾多的建築作品同時在廣島展覽時,受到人們相當大的關注,並為安藤贏得了1979年度的日本建築學會賞。

工匠安藤

安藤忠雄的作品中,除了早期一些面磚時期的作品之外,其他全部都是以清水混凝土來表現的作品,清水混凝土也就成為安藤忠雄個人特有的建築風格。安藤忠雄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轉化成一種細膩精緻的紋理,以日本人的審美感覺來呈現。這種精準、純粹的特性,正符合日本人追求完美的特性。在安藤的作品中,清水混凝土以一種綿密、近乎均質的質感來呈現,而安藤的清水混凝土也就是建立在一群長期合作的工匠基礎之上,在歐美一些建築評論家眼裡,安藤忠雄與其說是建築師(Architect),倒不如說較接近中世紀的工匠(Builder)。

 

〈建築成就〉

東西方的融合

安藤飄遊四方旅遊世界各地,目的是為了將其所見所聞與他個人的形式結合,安藤認為萬神廟的靜態幾何佈局形式的垂直發展的空間,與日本建築具有明顯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間概念形成對比;日本、萬神廟是西方建築空間的典型代表,兩者存在著強烈的衝突。安藤就是要將這兩種對立的空間觀念融和起來,使其獨樹一幟。

對於現代機能主義進行批判

安藤的建築一直是對現代主義的批判。他借用了現代主義的形式,並對整個現代主義進行批判改造。安藤運用現代主義的材料、語彙以及在建築中具社會影響力的教條,向機能主義偏執的思潮進攻。安藤反機能主義,是對於具有空調和戶戶相對建築的立面,他認為這種舒適建築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聯繫。對安藤來說,建築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護所。他重複地再現”住吉的長屋”的風格,因為在這個設計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個世界,人們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懷抱。

安藤認為真正後現代文化不應存在於消極、享樂,以過度的服務來滿足消費文化的需要,而是應包含在禁欲主義的”道”中。住吉的長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對當時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與抗議。他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消費主義的抬頭使精神漸趨沒落必須加以抗拒,並希望在生活中保有傳統形式,並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超越,進而能創造新的文化。

封閉~~開放的都市觀

安藤忠雄早期對都市一直是採取一種封閉的態度,安藤實際上是”城市游擊戰”的擁護者,他主張不必注重社會和城市的立場。安藤的作品中,讓人開始意識到都市公共空間的個性,應該於1984年京都高瀨川邊的複合性商業設施Time’s。安藤除了發揮他慣用的動線迴游的手法之外,更將建築物朝向河邊開放,塑造出多種層次的空間,面對自然加以敞開,為橋邊過往人們創造了新的公共空間。

 

在Time’s之後,安藤開始對都市展開各種積極的提案,他針對大阪市區裡一棟歷史建築物(中央公會堂)所在的中之島區域加以規劃,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與地層空間space Strata的構想,在歷史建築物的內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劇場,利用地下層開挖的大空間與地面親水廣場的連結,塑造出生動而有趣的都市空間。在這個規劃案中可讀出安藤忠雄對於周遭環境的回應,已經不同於以往封閉的態度,他採取了「嵌入」與「挖空」兩種手法在既有的紋理脈絡中。在組織建築群體上,他將原本只限定於建築物內部的動線迴游手法,擴大到都市空間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組構都市的路徑。

建築構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構成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築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築展現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設想的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

當幾何圖形在建築中運用時,建築形體在整個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脫界定,自然和幾何產生互動。幾何形體構成了整體的框架,也成為周圍環境景色的屏幕,人們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達有密切的聯繫。借由光的影子閱讀出空間疏密的分佈層次。經過這樣處理,自然與建築既對立又並存。

最後一個因素是”自然”;在這兒所指的自然並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有序的自然。

人工化自然

安藤所謂的自然,並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說是建築化的自然。他認為植栽只不過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化方式,僅以造園及其中植物之季節變化作為象徵的手段極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風。這樣的自然是由素材與以幾何為基礎的建築體同時被導入所共同呈現的。

獲獎

1979日本建築學會獎〈住吉的長屋〉

1983日本文化設計賞〈六甲集合住宅1〉

1985 芬蘭建築師協會Alvar Aalto獎

1986日本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賞〈中山邸〉

1987每日藝術賞〈六甲山教會〉

1988吉田五十八賞〈城戶崎邸〉

1989法國建築學會建築金獎

1990大阪藝術賞

1991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會員

美國科學院和文學藝術研究所頒發Arnold W. Brunner紀念獎,丹麥Carlsberg建築獎

1995普立茲克獎

 

 

〈重要作品〉

作品名稱:住吉的長屋

建築師:安藤忠雄

建造地點:大阪

建造時間:1976年

基地環境:大阪市街區

表現手法:

「住吉的長屋」可說是安籐忠雄成名之作。這棟建築面積只有十五坪左右的小住宅裡,凝聚了安藤忠雄慣用的清水混凝土、鐵、玻璃、木材、石頭等建築語彙,在看似對稱的平面中,有著曲折的動線,並藉由留設出的室外中庭,將四季變化的自然,導引至日常的生活空間。

由封閉長方體所構成的住吉的長屋裡,均等分割三段後所形成的中庭,擴大了住宅的領域,並成為生活的核心:從起居室到餐廳必須經過這個中庭、或者必須經由中庭的樓梯才能由起居室到臥室,藉由這樣進出中庭的生活方式,得以使居住者感受到在都市中漸失接觸機會的風、雨、光。讓自然因素進入;即使在下雨天,使用者仍須撐傘經由中庭的才能通達對面。由中庭來連接週遭空間,還原了住宅生活的日常情趣,是安藤企圖找回在日本傳統街屋裡曾經有過的生動感覺。安籐認為自然應存在於居住行為中,在一個圍砌的空間中,排除與外界的連結,由個人內在的經驗與感知,塑造屬於自己的“情感空間”。

綜合評論:

如果純粹以實用機能來看的話,住吉的長屋的室外中庭會有上述的一些問題,不過正如同安藤所說,他設計的住宅有時候並不是很好用,而這也正是他試圖排除一些機能性的考量,來質疑現代建築中機能優先的傾向。立面封閉的外觀,則是表達對於當時日本都市空間環境惡化的一種反諷態度。

 

 

作品名稱:姬路文學館

建築師:安藤忠雄

建造地點:姬路市

建造時間:1988/1990年

基地環境:

這座文學館位於姬路城市中心,離座落於男山腳下的姬路城堡西北面約500米,它被一個安靜的住宅區所包圍。從男山山崗的綠坡上,可看到姬路山的景色,城堡就座落在姬路山的斜坡上。

設計需求:

文學館是為紀念哲學家和迂哲郎而建。上面三層和地下一層為展覽空間和一個講演廳,展覽空間主要用於陳列這位姬路市出身的作家的作品。文學館置身於一花園中,園中有一人工開築的池塘。當參觀者走近文學館時,可隱約的看到城堡的景色。

表現手法:

建築為兩個立方體,每個立方體的每一邊長為22.5米,被分成九個部分,兩立方體以30度角相交接。其中一立方體被一個半徑為20米的圓柱體部分地包圍著。圓柱體曲形牆的兩側有斜坡,內部是一個展覽空間,包括一個三層樓高的挑空,參觀者在建築物裡外穿行時,可感受所產生的一系列動態空間。

綜合評論:

安藤在經營環境與空間關係中,大致分成三類;一是「自然環境引入」,水、風、光、綠意等元素幾乎是整個設計案的主角,一切的自然因子圍塑著空間每個角落縫隙。二是「內自循環空間」,在圍閉空間當中,橋、坡道、眺望平台、高塔、迴廊為主要元素,使人不斷內自循環游走,呈現展示主題或光與風、水聲及花香的引入。三是「大地型態建築」,建築採低調姿態埋人或攀附於原地貌當中,順勢而築將生硬的水泥塊體隱於大自然中。在本案中,安藤也重覆著其慣用的表現手法,行經一片樹林或水邊花香鳥語或聆聽水聲,遇到斜坡或大階段讓人增長時間遊賞路徑,行到盡頭必有大牆,轉折趨前走近時植入主體。過程中將人的心情,隨著時間流動、人的游走、景物有層次的變換,直到主題呈現眼前,達到心景合一之境。

參考資料
http://home.kimo.com.tw/u9133031/002.htm;http://www.ad.ntust.edu.tw/grad/think/HOMEWORK/University/contemporary/A8813036/tadao%20ando.htm

標籤:
瀏覽次數:88    人氣指數:2288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嗔心的危害與真實的修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問佛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1-11 21:27
他, 47歲,新竹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2-30 21:47
她, 59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2-30 16:40
他, 47歲,新竹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2-30 11:36
他, 47歲,新竹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2-30 03:05
她, 44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2-29 00:47
她, 44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