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日本,一般的說法是: 嬰兒時大便是黃色,長大成人後,就成為黑色或褐色了。 大部分的書似乎都這麼寫,這也不能算錯。 但在表現方式上還需要商確。正如前述, 嬰兒大便是黃色,到了成年大便變成黑色或褐色,這是事實。 但是不是人人都這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大便不一定會變成黑色。 過去,我曾檢查過許多人的大便。 關於大便的顏色,最令我覺得驚訝的是, 某禪寺和尚的大便就像嬰兒黃色的大便,呈現非常漂亮的乳褐色。 不論修行多嚴格信仰多堅定,不會連大便顏色都和凡人不同吧! 為什麼他們的大便顏色和一般人不同呢? 因為他們每天主要都吃豆腐、青菜,完全不吃肉類, 所以排出來的大便是黃色。 換句話說,排出來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 最大的原因在於肉類、多脂肪食物,亦即歐美式的飲食所導致。 反之,如果食用的食物與和尚相同, 即使是成人排的大便也不會是黑色的,而可能是理想的乳褐色。 排出漆黑的大便,有可能是患有嚴重的疾病 姑且不論禪寺的和尚,以成人的情況來講, 管多麼講究飲食,酸鹼度(PH值)都不會低於5.5; 即使如此,若能儘量減少歐美式飲食, 腸內也會呈現酸性,達到與嬰兒同等的程度。 黑色或褐色大便是一種警訊,但也不必慌慌張張地上醫院, 只要盡可能攝取偏酸性的食物,使大便呈現黃色即可。 可是,如果排出來的大便比平常還要黑,或呈紫色, 必須特別注意這不是PH值呈酸性而已,有可能是胃或腸出血。 這種情況是血液混入大便之中,在排泄出來之前, 顏色由紅色變成黑色,必須立即看醫生才行。 漆黑的大便有各式各樣的類型。 排出焦油狀的大便,可能是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癌等。 排的便,幾不含有一般大便的成分,是血液和黏液混合稱為黏血便。 這種類型的大便有時會伴隨著劇烈的腹痛或嘔吐的症狀 此時可能是患腸套疊、腸扭轉、腸梗塞等疾病; 如黏血便中混有膿,而連續好幾天,就有可能是患大腸癌。 便秘的人如果拉出漆黑的硬大便,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 這是大腸某處出血,長時間積存在腸內而變成黑色所致。 以為是腹瀉,不久就拉出黏血便,而頻頻上廁所的情況, 這有可能是患痢疾;有時還會伴隨下腹部疼痛,或發燒的症狀。 人不但要懂得判斷自己吃進去的是否健康, 而且還要懂得判斷自己拉出來的是否健康。 什麼樣的大便好?“大”便一定要~大,不然就不叫~大便。 如果大便不大,你的健康就會有問題,潛在的或現實的問題。 用“五不原則”來判斷: 1)不黑~ 大便應該是黃色的: 肝臟會分泌膽汁儲存在膽囊,到12指腸這邊是鹼性的東西, 胃酸是酸性的,酸性的東西到12指腸會跟膽汁會合, 變成中性的東西你的小腸12指腸才不會被酸性的東西侵蝕掉, 膽汁分泌是黃色的,所以大便出來應該是黃色的; 如果是黑色,表明你的肝臟有問題,或者身體的毒素太多。 2)不臭~ 纖維不夠就會便秘,毒素排不出來,大便就會臭。 3)不斷~ 最好是整條的,一條大便有頭有尾,像香蕉一樣。 4)不軟不硬~ 即大便要“形、色、質”皆好。 5)不浮不沉~ 浮起來是大便中缺少水分,糞便在體內時間長,水分已被抽乾。 上廁所要帶報紙,帶百科全書的都不及格,上“大號”(大便) 要3分鐘之內解決,吹著口哨出來。 大便的形狀: ①最好是有頭有尾香蕉型,表明很健康。 ②如拉出來的大便是一堆的、黃色的,表明你“吃軟不吃硬”, 吃的食物健康,蛋白質夠,但缺纖維 所以吃柑桔要連白色的絲絲也吃,吃西瓜要連白色的瓤都吃。 有人問我:老師怎麼吃那麼乾淨,是不是家裡窮,連瓤都吃? 我說:哎,這是比較有知識的人,真正的營養素在皮這個地方。 ③大便還有一種是稀裡嘩啦一大片——拉肚子。 拉肚子,一方面來說是好的,為什麼? 因為吃到不好的東西會拉肚子或者嘔吐,把毒素拉出或者吐出。 另一方面,吃到不好的東西表明你的判斷力有問題, 大熱天吃海鮮,熱天海鮮容易長細菌吃了就容易拉肚子。 大便有瓜紋,可能是腸子長瘜內,是癌病變前兆; 大便細條,可能是直腸癌、大腸癌前兆。 大便的顏色: ①要像黃金一樣,黃橙橙的, 這樣的顏色表明你的肝臟是好的,蛋白質和纖維都夠。 ②如大便是紅色的,可能是你便血了,下腸道出血; 如是大紅的話,可能是你的肛門裂了,或者有痔瘡。 ③如是暗紅色或者黑褐色,要去看醫生, 可能胃、肝、十二指腸(上腸道)出血,問題非常嚴重。 ④如大便是綠色的,那可能是受了驚嚇,瞬間產生大量毒素。 ⑤白色:表明肝硬化(不痛)或膽結石(會痛)。 黃色是唯一正確的。金黃色的大便證明你的消化系統暢通。 每天早晨有晨便,回頭看看,咖啡色大便是常見的, 尤其是現代人,食用的動物脂肪,動物蛋白太多。 如晨便是褐色,吃肉太多,宴會吃多了雞呀魚呀肉呀, 第二天早晨,就是褐色大便。 褐色大便說明纖維素攝取過少,動物蛋白太多。 膽和肝臟壓力過多,膽汁分泌不夠, 長久的褐色大便會造成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就是慢性病和癌症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