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279914
 小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寧願完整;無須完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來自「席絹」~資料堆裡找新意
作者: 小葉 日期: 2007.09.08  天氣:  心情:
席絹 資料堆裡找趣意
由於這些日子以來一直沉浸在古代小說中,所見所聞所找的資料,自然絕大部分以古代文獻為主。花了一大把的時間看了如此多雜七雜八的東西,稍有所得,便想要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也當是自己的資料庫建檔。放在這兒留個腳印,總比放在腦袋裡從此忘記好上太多了是吧?所以,終於又寫了一篇短文與大家見面了。大家好啊,好久不見了!
  
我這個人有個毛病,有時引用一些文句,就會忍不住去找其文的出處,常常在這個過程中尋到很多樂趣,感到眼界大開。就像我曾經超迷詩詞時,就衝動地跑去買一本《古詩源》在家裡擺著隨時查考一樣──感謝現代資訊如此發達便捷,我們想要找的東西在網路上、在書裡都能輕易尋到,而不像以前雖然千辛萬苦的找,卻不得其法,往往就尋到一點點皮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常常在文章裡做出錯誤的字詞引用,鬧了大笑話而無可奈何。

唉!現在有時回頭翻看早期自己的作品,看到那些明顯的錯誤時,都會好想消滅它們……這是才疏學淺的悲哀!有時熱愛創作,不代表你有能力與實力去豐富你所熱愛的事物,讓它盡量完美的呈現。以前我對這種事相當懊惱,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很享受這個資訊發達的環境所帶來的知識便利,感謝這樣的便利,讓我在寫作時,犯錯的機率能夠降到最低。

我很喜歡找尋事物或文句的出處,想知道它出處的由來、文句的背景為何。雖然在故事創作中不一定用得到,但在啃閱資料的過程中,帶給我很多樂趣。如果你們也跟我一樣好奇心重的話,就請接著往下看吧。對我而言,這是相當有趣的獲得,寫下它,就是不希望自己太快忘記。

以下幾條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一些資料,至於其它可能小說裡用得上的,我就暫且收著,不發表在這裡了。

好了,現在開始進入正題。


◎《唐詩三百首》

這本書大家都耳熟能詳是吧?可是,你知道它是誰編寫的嗎?它成書於哪個年代你知道嗎?

我突然提出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會感到很莫名其妙是吧?就像以前上課時,老師突然發出此問,我們回他一臉空白疑惑一樣。

這本書的編寫者,我們都知道他叫蘅塘退士。卻不知道他的本名為何是吧?後來我就跑圖書館去找,終於找到了這個人的生平──

蘅塘退士,清朝人,本名孫洙。《唐詩三百首》是他與妻子徐蘭英共同編纂出來的教案,是他們的私塾課本,編寫來教授學童用的。

我常常在小說裡看到作者寫到《唐詩三百首》,不管作者創造的朝代為何,都會提到這本書,把它當成一本必擺於家中的文學作品。可是,當我知道它本來其實是一本國小課本之後,再讀到相類似的文時,會有一種忍俊不住的衝動。實在不能想像我們把自己國小課本當成文學著作擺在書櫃裡的感覺……呃,也許這種錯誤我自己也犯過,所以連自己也笑了進去。不過,沒關係,知錯能改就好,就怕一輩子錯了而不自知,永遠沒有改正的機會。

大家共勉之吧。


◎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是古代小說中,常常被男性或長輩角色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我從很久以前就非常想知道這句話到底是怎麼産生的?不過倒是一直沒有認真去找過,常常被許多事情分去了心思,直接忘記。要不是近來都掛在古代小說中不能自拔,也不會想起這件事,索性就趁此做個解決。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兩句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文。

最初的出處仍是有所爭議,但出自於明朝是肯定的事。以前我們老師就再三強調──真正禮教吃人的朝代,只有明清兩代。在這兩代之前,中國女性其實生活得相當有人權……說到這裡,插個題外話,即使在明清這樣糟糕的年代,還是出現了一個女權主義者──李汝珍(《鏡花緣》作者)。前陣子找資料,就看到有人在研究古代女權,把李汝珍當成女權學者,真是看得我眼睛一亮啊!我粗略翻了一下,他對女權的申張,在清末那個時期是多麼離經叛道的一件事,真有意思!

再繞回「女子無才便是德」。我手邊的資料說明這話出自於明朝陳繼儒的《安得長者言》,這書顧名思義就是把長輩說出的格言整理成冊傳家,所以原文不是出自陳繼儒之口,而是他所認識的長輩裡某一位。

陳繼儒在書中對這句話加以註解如下:「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

也只能說,在明清那種把女人當成無行為能力、無自控能力、學得愈多愈墮落的人種時,這傢伙所說出來的渾話,正是當時所有人一致的認定。

不過,大家也別忘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上句,那「男子有德便是才」,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就算是男子,也不必非要讀書識字,好好去做個好人就成了。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說這兩句話的人,其實是個反知識份子?認為大家都不要讀書,則天下太平?

說到這裡,我有個不可思議的結論──說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兩句名言的人,其實是明朝溫和版的焚書坑儒運動支持者吧?!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孔夫子之口。

只是,他為這麼要講這種話呢?句裡的「小人」是何解我不感興趣,只是「女人」帶給孔夫子的感嘆到底是從何而來?我真是不明白。

孔子出生的年代距我們實在太遠了,他的生平事蹟在後人的歌頌或批判下,有非常多杜撰的東西跑出來混淆我們對他的了解。不過在許多考證中,都傾向證明孔子的婚姻是極之不幸福的。甚至有學者大膽提出「孔子離婚」說法,雖然不見得人人都認同,但大多同意孔子的婚姻品質很差。

如果一個男人在婚姻裡過得很不好的話,那麼偶爾發一些牢騷,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我總認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對某事批評。

而這句讓女人討厭至極、甚至覺得被迫害到的名言,追根究柢,我們也只能說──唉,我們都是孔子婚姻不幸的受害者。

我想,如果孔夫子當年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日後無數年,被放大鏡研究,逐字逐句拆解,反覆反覆的解讀,隨便一句話都可以寫成十本論文出來辯證的話,那麼他一定會非常的謹慎,把自己的話當金子一樣寶貝著。

畢竟任何一個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想都不會想到自己的教案有一天居然會成為流傳千古的經典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

不孝之一: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不孝之二: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不孝之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孟子是一個很會辯又很好辯的人。他是孔子忠實的追隨者,有時會過度擴張孔子說過的話,不管這算發揚光大或拿著別人的話來為自己學說背書,我始終覺得孟子在許多事上,都要求得太高了,而且還很有「我說的才算數」的強勢。

所謂盡孝,簡單說完就六個字──養生、送死、無憾。

父母在世的每一天,照顧好他們,讓他們沒有遺憾的走完一生。我覺得「無憾」這兩個字足以說明盡孝的內涵了。可是孟子偏還要一條一條的告訴你父母的無憾應該是怎樣怎樣的明確內容才算數。

我以前就想,如果你的父母並不希望你出門求官,只希望你安分在家種田的話,那你到時是要聽孟聖人的,還是聽自己父母的?

如果有人就是很安貧樂道,很不會賺錢,可孟子說這叫不孝,既是不孝,那孔子最得意又最貧窮的那個學生──顏回,豈不是不孝到外太空去了?

很奇怪啊,孟子這人。雖然他的有些文章我也滿認同的,但還是覺得這個人對於一些事物的認定上,太專斷了,沒什麼道理可言。


◎君子遠庖廚

這句話出自於《孟子.梁惠王》。

孟子對梁惠王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從這些話裡就可以知道,「君子遠庖廚」一句,並不是說來讓男人當做遠離家事的藉口,雖然後來演變成男人偷懶的理由、女人自我奴化的格言,但實在說不上是孟子之過。

孟子認為當你看到眼前活生生的牛羊就要被宰殺,成為你餐桌上的食物時,身為君子的人,通常會産生側隱之心,不忍心看到一個生命在你面前消失……

我很奇怪孟子的結論為什麼不是「人應該素食」而是「君子遠庖廚」?不過,古人嘛,沒有尊重生命的想法,他對側隱之心的解決方式就是──不要進廚房,不要看到那些牛羊被宰殺的殘忍畫面,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吃掉牠們了。

雖然我會批判這個說法很自欺欺人,很偽善。可是這卻是非常現實的話,可能因為我們自己也很偽善吧。

先前當我們看到韓國人熱愛吃狗肉的新聞時,會覺得好殘忍、好可怕。因為對我們而言,狗是忠實的朋友,是心愛的寵物,怎麼可以把牠當食物呢?

但更深的想下去,狗與豬、牛、羊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吃豬牛羊時都可以理所當然,吃狗卻是不行?只因為我們對狗偏愛,就認為牠們不該是食物嗎?

站在尊重生命的立場,就不該厚此薄彼,除非是吃素,不然就一視同仁吧。


◎江山代有才人出

原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叫〈論詩〉,出自清朝的學者趙翼。

這句也是我們寫小說的人很常拿來引用的文句,以前我就很想知道是誰寫的,又是什麼朝代寫的。後來找到後,有種一償心願的快樂感覺。

對文句斤斤計較是我找資料時的動力,並在過程中得到很多的滿足與快樂。我總希望自己能在寫作過程中除了有天馬行空的創作力之外,還能有足夠的嚴謹去圓滿自己的作品。不止是為了讓錯誤率降到最低,更希望在每寫完一本作品時,還能讓自己有所獲得。所以,即使有時會被一堆理不清的資料搞得焦頭爛額,我還是樂意一次又一次的任由自己被它們煩住。
  
好了,就先哈啦到這裡。再多說下去,可能你已經睡一覺醒來了。

我手邊還有許多有趣的資料,待我把古裝稿收拾完畢之後,也許有空會再做一次清倉整理吧。雖然下一次不知是何年何月……

炎炎夏日,大家保重。

拜拜。

----------------------------------------------------------------------------------------------------
呵呵,這是我的第一篇日記,雖然是轉載自言情小說作家「席絹」之一文,不過我覺得寫的很好,內容也替我解決了不少自小就無解的謎題,尤其「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給眾多不曉得出處和文意而用來引經據典的人增加一點國學常識,也順便告訴大家這句話根本用錯了,如果是鼓吹大家都不要讀書的人,再來用「女子無才便是德」吧! [:|]
標籤:
瀏覽次數:78    人氣指數:4678    累積鼓勵:2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寧願完整;無須完美
 
住戶回應
 
時間:2007-09-15 11:43
她, 47歲,雲林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