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偏食,正餐胃口差,總是有腸胃異常的狀況困擾許多父母,中醫師陳文戎在一場養生講座中指出,脾胃不足型兒童可藉參苓白朮散、小柴胡湯、山藥、白扁豆、山楂、麥芽、雞內金,甘草等方加減下調整體質。
除了參苓白朮散、小柴胡湯外,陳文戎醫師指出,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等等都是可以考慮用於調整脾胃不足的藥方,而尋求醫師診斷後,醫師會給予最適當的處方與建議,調整脾胃不足的中藥,大都是性質溫和,接近食材的藥方,並調整身體的機能平衡。中醫認為「脾主肌」,意即食物營養與精華的運輸及吸收,與全身肌力、體能的恢復與增進息息相關,顧好脾胃,加上充分睡眠,精神自然來。
整天只吃不易消化的高油高脂,或偏食某類的食物、飲料,甚至經常因為緊張或作息不正常導致拉肚子、便秘交替,如此營養便難以正常供給人體運用,補充體力耗損。
國內已有醫學中心研究調查顯示,偏食影響學齡前孩童體內淋巴球數等免疫指標。然而,家長本身偏食或不當飲食,對營養均衡概念的陌生及強迫餵食、過度以食物當成獎賞,責罵等影響孩童飲食行為甚鉅,孩童本身對口腔刺激的排拒或恐懼等因素亦導致偏食。過度給予少油食物,兒童可能感到厭惡,適度的優質油脂仍有必要;更建議別用打罵或強餵食物等情緒化方法逼孩童吃飯,否則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