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3,21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023479
小朱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其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其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其他
作者:
小朱
日期: 2017.02.17 天氣:
心情:
願意付出更有家的感覺
對大多數夫妻來說,有了孩子,會更像一個家,其中一個原因,是嬰孩不會否定我們,更不會有威脅。我們是他的全部,我們很容易跟嬰孩的情緒互動,那種連結的感覺,會非常深刻。
可是,等孩子大了,就不是這樣了。孩子可能有能力否定我們,我們也不見得能立即猜透孩子的心,尤其當孩子的情感重心,完全轉移到同儕身上的時候,親子之間幾乎快斷了連結的那種失落,也會讓我們知道,我們對家庭的認定,可以再重新調整。也就是,對於家庭,我們還能有什麼樣的付出?
「心理學家珊卓拉.西格蒙(Sandra Sigmon)與史黛西.惠特科(Stacy Whitcomb)要學生們走進一間房間,裡面只有一些符合最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具,包括:一套沙發、一把扶手椅,還有一張茶几。然後,他們提供海報、坐墊、植物、書與花瓶,告訴學生們可以盡情布置這個空間,而且想花多少時間都可以。等每個人布置完離開房間之後,必須接受測驗,評估其焦慮、幸福與社交信心的程度。當研究人員比對布置完成的房間與學生的測驗成績後發現,花越多時間布置、以及用心運用最多物品裝飾的人,在正向情緒、紓壓與增加社交活力等方面的成績較高。」
這個實驗,可以從另一種研究結果來說。通常有做家事的孩子,對家庭的滿意度比較高。因為他能對家庭付出,有貢獻、有被需要的感覺,感覺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
換個方式來說,所謂的「家」,跟我們在「家裡做的事」,息息相關。所以如果我們很少在家負擔需要體力與心力的工作,即便在外賺了很多錢回家,很可能還是會被認為,對家庭不夠投入。
對,不是只有體力,還有心力。家庭,是要用心、放心的地方,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化現。
「…我們或許可以加強『被接納』的感覺,方法是要把焦點放在我們內心的感覺,而非試圖重新形塑周遭的環境。」、「當科學家克里斯多夫.馬西(Christopher Masi)與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檢視什麼方法最能有效幫助人們減輕寂寞感受時,他們發現答案就是轉念。這意思並非指認識更多人沒有幫助,而是如果你認為,每個剛認識的新朋友都對你有所幫助,為人風趣,也值得信任,那麼,你從那個擴大的社交圈中就會得到更多助力,而且也能更建立更穩固的連結。」
也許所謂的連結感,是源自於我們如何思考我們與所有人事物的關係。如果我們在互動中投射了不信任,或者不安全感,那麼也許我們真的就開始漸漸產生疏離,即使真實的狀況並非如此。
這符合我自己的觀察,我在《找一條回家的路》裡面有提到過,回家,最後其實是要回心裡的家。如果連回到自己心裡都沒辦法輕鬆自在,那在哪一個物理上的家,能夠心安呢?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克蕾兒.古柏.馬可斯(Clare Cooper Marcus)發現,有些人非常容易與家建立連結,有些人則不然。她認為這種差異別具意義。她相信,無法與家建立連結的人,是因為他們把某種東西投射到周遭環境上,比方說,通常是缺乏連結的感受、受創的經驗,或者是自我價值低落。」
多一種方式來說,如果在原生家庭中,常常感覺不到歸屬。那麼,這種狀態帶到新建立的家中,依然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出現同樣的感覺。
家,常常是歸屬感的出發點。
「我們與居家環境建立連結的方式,可以從中看出我們如何與更廣大的環境產生連結。我們在家裡找到的那種歸屬感,也可以投射到周遭的世界裡。研究發現,會以『溫馨』或『友善』這類字眼形容自家氛圍的人,比較會參與社區或公眾活動;以『冰冷』形容自己家的人,則較難融入團體或社區鄰里的組織中。」
作者再一次提醒我們,從內在到外在,從家庭再到社區、鄰里,眼巴巴向外望著,等著什麼人或什麼事發生,能給我們歸屬感,可能會有困難。自己內在的建設,是歸屬感的重要來源。
家,不在遠方,就在我們的心頭上。
標籤:
瀏覽次數:
56
人氣指數:
256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其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其他